7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试验初报
2020-11-02王姝玮任明国刘启英
王姝玮,任明国,刘启英,张 斌*
(1.贵阳市植保植检站,贵州 贵阳 550081;2.开阳县植保植检站,贵州 开阳 550300)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造成马铃薯损失最大的病害,并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品质优但抗病性较差的马铃薯品种的推广[1],及单一品种的大面积种植[2-3],不合理的化学防治等原因,其中化学药剂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抗药性迅速产生,防治效果下降,为了筛选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杀菌剂,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选择了7个种防治卵菌病害的杀菌剂,测定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7种杀菌剂均为市售产品,具体包括: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50%氟啶胺悬浮剂、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0%氰霜唑悬浮剂、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施药剂量为产品标签推荐最低和最高使用剂量的中间值。
1.2 作物品种 马铃薯品种为荷兰15号。
1.3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在贵州省开阳县双流镇刘育村马铃薯基地,该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80 hm2,海拔1 300 m。
1.4 试验方法 试验设8个处理(表1),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32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0 m2,随机排列。2019年4月23日田间调查发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4月24日第1次施药,5月1日第2次施药,对照(处理CK)喷2次清水。4月23日开展药前基数调查,第1次(5月1日)和第2次药后7d(5月8日)各调查1次病害发生情况,病情分级标准[4]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以下;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以下;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以下;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另外,试验田块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
表1 试验处理设置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病情指数计算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并运用DMRT法[5]进行不同处理间的防效差异显著性分析。防效计算方法: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其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7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存在差异。第1次药后7d调查显示:防效在60%~70%之间的有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和50%氟啶胺悬浮剂、10%氰霜唑悬浮剂,分别达到71.04%、70.57%、70.36%;防效在50%~60%以上的有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效分别为68.02%、60.59%;防效在60%以下的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将结果用DMRT法进行多重比较,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50%氟啶胺悬浮剂、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等4种药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3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第2次药后7d调查显示: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和50%氟啶胺悬浮剂防效最好,分别达到81.02%、80.24%,其次为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为75.26%,防效在60%~70%之间的有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0%氰霜唑悬浮剂,分别为68.17%、60.39%、68.55%,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最低,为44.42%。将结果用DMRT法进行多重比较,在0.05水平上,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50%氟啶胺悬浮剂差异不显著,50%氟啶胺悬浮剂、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之间差异不显著。在0.01水平上,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50%氟啶胺悬浮剂、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之间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与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总体来说,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50%氟啶胺悬浮剂、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0%氰霜唑悬浮剂均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防效,建议在生产应用上轮换使用。代森锰锌早期使用有一定的防效,后期有所下降,建议用于早期防治。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国内外控制马铃薯晚疫病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6]。虽然化学药剂对环境影响存在风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有一定隐患,但防治效果相对较好,生产上生物药剂防效通常较低,例如常见的枯草芽孢杆菌防效低至28.16%[7,8]。化学药剂长期使用带来的突出问题是抗药性,如甲霜灵在国内大多数地区单独使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基本失去防效,生产上迫切需要不断探索和使用新的药剂用于该病的防治。本次供试7个药剂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氟吡菌胺与霜霉威的混配制剂的防效最突出,代森锰锌防效相对较低,氰霜唑在还未出现中心病株时开始施药,防效较好[9,10]。
由于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温度、湿度及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因此马铃薯晚疫病是造成贵州马铃薯损失最大的病害。近年来,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与防控协作组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本试验,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较好防效的药剂,配合马铃薯晚疫病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有利于本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