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按摩对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研究
2020-11-01戴倩,黄晓燕,尹洋
戴倩,黄晓燕,尹洋
【摘要】目的: 探究循经按摩于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缓解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04月我院收治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30例为分析对象,术后合并患肢淋巴水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15例予以常规功能锻炼,试验组15例予以循经按摩。结果: 治疗前2组患肢水肿评分具有一致性,治疗后2组患肢水肿评分降低,试验组患肢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经按摩有助于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缓解,利于术后转归。
【关键词】循经按摩;乳腺癌;淋巴水肿;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192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女性恶性肿瘤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近五年乳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约占种恶性肿瘤7%-10%,是导致女性患者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1]。现阶段临床针对乳腺癌首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效剔除癌症组织,延缓疾病进程,延长女性患者预计生命时长,考虑病灶伴有较多神经、血管,受原发疾病及手术创伤因素影响,术后继发关节活动障碍、淋巴血肿几率较高,严重影响女性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开展有效护理干预对策尤为重要[2]。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生几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传统西医针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多采用淋巴加压治疗仪等物理治疗,开展康复锻炼,有效促使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水肿症状。我国传统中医针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以循经按摩为首选治疗方案,针对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等,借助循经按摩等方式,选取特定穴位进行点揉,有效改善水肿症状,促使局部微循环[3];现笔者特针对循经按摩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有效性进行探究,开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04月我院收治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30例为分析對象,术后合并患肢淋巴水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15例,年龄34-66岁,均龄(45.01±1.73)岁,病程1-48个月,均值(20.67±2.46)月,经手术病理确诊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3例,其他癌症2例;试验组15例,年龄32-64岁,均龄(44.95±1.67)岁,病程2-46个月,均值(20.64±2.51)月,经手术病理确诊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1例,其他癌症4例;统计分析2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入组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适当范围活动患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血液淤堵;试验组15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循经按摩,针对患侧上肢循行经络: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手太阳小肠经,每条循经按摩3次,每日3次,并按揉双侧肩井、天宗、肩髃、肩髎穴,每穴3 min,每日 3 次;为确保研究开展客观性,所有治疗均由相同医务人员开展。
1.3评价标准
依据《中国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程度分级》进行疗效评估,若双上臂周径无明显差异,则为无水肿-0分;若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3cm以下,多限于上臂近端,常发生于术后短期内,则为轻度水肿-1分;若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3-6cm,水肿的范围影响到整个上肢,包括前臂和手背,则为中度水肿-2分;若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6cm以上,皮肤硬韧,水肿波及整个上肢包括手指,使患者整个上臂和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则为重度水肿-4分[4]。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卡方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组患者患肢水肿评分统计
治疗前2组患肢水肿评分具有一致性,治疗后2组患肢水肿评分降低,试验组患肢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与乳腺癌疾病、手术因素、女性患者心理因素具有高度关联性,主要是指患肢局部经脉受阻,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水液停滞于局部,继发局部水,严重影响预后转归,开展有效治疗对策尤为重要。
西医针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多采用淋巴加压治疗仪等物理治疗,近年来随着中医养生文化兴起,人们重视中医循经按摩等特色治疗手段,经现代医学和研究表明,循经按摩具有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基于中医经络走向为原理,考虑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病与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具有高度关联性,于循经按摩上选取双侧肩井、天宗、肩髃、肩髎穴进行局部经络刺激,有效调节经络功能,疏通痹阻淋巴结,选取特定穴位进行穴位刺激,有效增强局部疗效,可于短时间内缓解淋巴水肿症状[5]。经组间数据比对可知,治疗前2组患肢水肿评分具有一致性,治疗后2组患肢水肿评分降低,试验组患肢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循经按摩通过疏通经络,促使阻塞淋巴疏通,改善局部血液流变学,加速微循环,有效促使术后肢体水肿消退。
综上,循经按摩有助于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缓解,临床操作无创,可提高患者机体舒适度,可重复治疗,促使术后转归,可于临床深化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呈,刘腊根,程芳, 等.穴位按摩结合自我淋巴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0,3(3):200-203.
[2]曹文娟.按摩联合气压护理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20,10(25):149-151.
[3]殷秀玲,黄丽,胡倩倩.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8):68-69.
[4]江昱,祝亚男.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与康复,2020,19(4):38-42.
[5]杨军,沈憬宏,陆宏伟, 等.用综合消肿疗法联合中医疗法对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