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为的底色

2020-10-31中国企业家网中国企业家刘哲铭

五金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华为智慧生态

中国企业家网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哲铭

芯片断供被视为美国对华为的“杀手锏”。但,华为并不仅仅只有消费者业务。在各项业务背后,华为最终的底色是什么?这或许才是剥离表象之外,更为关键的问题。

“脚踏实地。”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用这四个字表明态度,“我们认为今年既有挑战,也有希望。”

这种态度十分华为。尽管面临美国对B、C两端的全面围困,消费者业务、企业业务、运营商业务、云与计算业务四大业务板块均面临巨大压力,华为对外依旧表现出十足的信心。

“求生的欲望使我们振奋起来,寻找自救的道路。我们仍然要坚持自强、开放的道路不变。你要真正强大起来,就要向一切人学习,包括自己的敌人。”信奉市场不相信眼泪的任正非曾说道。自上而下,这成为全华为人的信条。

使命在此,作为一名入职华为24年、在一线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先锋大将,侯金龙深知,华为没有退路,只能继续冒着枪林弹雨前行。华为的新布局也随之浮出水面。

2020年7月,侯金龙首次将“共建全场景智慧”公布于众,华为2018年在终端业务上提出的“全场景智慧生活”延展到B端。9月24日,华为全联接2020大会上,他给“全场景智慧”下了一个定义:“全场景智慧是指面向城市、企业和行业等场景,通过5G、云、AI、计算等多种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创新产生的裂变效应,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让居民的幸福感更强、企业生产效率更高、行业创造力更强。”

“最终不是说渗透得多远多广多深,而是说,全场景智慧最终能给我们使用者带来什么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在他看来,全场景智慧的价值远不止于技术融合这一个维度。

但对于一家拥有超过19万员工的超级企业而言,布局与理念终究要回归商业与数字。在C端业务和海外业务被迫收紧的特殊时期,华为国内B端业务无疑将是备受瞩目的一年。

在华为全联接2020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同样表示,华为现在遭遇很大的困难,求生存是其主线。但与此同时,他认为,ICT产业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会,政府和企业全面进入数字化和智能化。

“B端是华为最核心的。”侯金龙这样总结华为的to B业务,“华为首先成功就是在B端,只不过终端名声大了以后,大家都觉得华为是做终端的,实际我们最强的是B端业务。”

1996年,华为开始开拓移动通讯业务,侯金龙以无线GSM产品经理的身份加入华为,他经历了华为移动通讯业务的发展壮大,见证了中国移动通讯产业从无到有的历程。2020年年初,华为组织架构调整,“Cloud&AI产品与服务”部门升级成为第四大BG,即华为云与计算BG,与运营商、企业、消费者三大支柱业务并驾齐驱,侯金龙即掌舵人。

近年来,华为消费者业务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创造营收神话,因此芯片断供被很多人视为美国对华为的“杀手锏”。但,华为并不仅仅只有消费者业务。在各项业务背后,华为最终的底色是什么?这或许才是剥离表象之外,更为关键的问题。

从量变到质变的B端

如侯金龙所说,华为起家于B端业务。

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创立华为,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将小型电话交换机扩张到欧洲大型电信公司还未涉足的偏远地区,赚到了第一桶金。但彼时,通讯设备相关的技术与设备都被西方垄断。

两年后,任正非从华中科技大学请来三位技术人才,正式开启自研之路,并在不久后便推出了众所周知的第一台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C&C08。1998年,华为开始在海外开拓市场,推广其交换技术。

一位华为前工程师回忆,在华为仍需证明自己的早期,经常在客户的机房里睡觉,以便实时调试系统。当时,华为的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我们的客户不信任技术,但他们信任人,因为我们非常努力。”凭借这样的精神,华为的海外业务一步步拓展到西班牙、德国与日本。

一家2万元人民币起家的公司开始指数级成长。2020年7月12日,华为发布2020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上半年销售收入4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净利润率9.2%。

与此同时,华为开始扎根于各类技术,奋力创新。从云到底层算力,从技术芯片到开发平台,从数据库到操作系统,华为均有布局。在最新露面中,任正非再度表态,华为需要创新,找到一个一个的机会点。

侯金龙解释,华为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提出“全场景智慧”,并非因业务受阻,而是时机成熟。

“第一是观念转变,第二是技术准备度。我们看到,目前5G已经步入商用阶段,中国目前是全球5G建设最全的国家之一;第二,云计算的成熟让我们的算力、AI能力,能像用水或用电一样,触手可及。”侯金龙说。

2020年6月6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的“5G发牌一周年”线上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春丛表示,在网络建设方面,基础电信企业建成5G基站超过25万个。

5G网络的高带宽、低时延带来了网络的无缝覆盖,配合IoT技术就更是实现了万物互联,为全场景智慧打下了坚实基础。云计算的成熟和普及更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IoT、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云上汇集。据Gartner2020年4月的数据,2019年华为云IaaS市场排名中国第3、全球第6,增速全球最快。

底层计算上,华为围绕多样化计算战略持续构筑算力基础,包含了通用计算和AI计算。在2019年9月举行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对外公布了计算战略,为鲲鹏计算生态建设投入重注,并宣布为面对开发者的“沃土计划2.0”在未来5年内投入15亿美元。

而在具体如何实现全场景智慧这一问题上,侯金龙透露,目前华为没有明确的时间计划,而是希望一步一步往前面走。在实现途径上,华为选择打造智能体,将首先在选定的行业与城市里打出样板,再全方位渗透。

“智能体是政企智能升级的参考架构,以AI为核心,以云为基础,构建一个开放、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智能系统。打造智能体是实现全场景智慧的有效途径。”侯金龙进一步解释道。

目前,华为联合合作伙伴,将智能体在城市、医疗、交通、制造等10大行业的600多个项目进行探索和落地。而智慧城市的样本不言而喻,正是华为扎根的深圳。“真正打造一个样板,我相信它代表了未来,其他城市自然会选择,很多城市也在跟进了。”侯金龙表示。

以天气预报为例,在深圳全市分区部署高清摄像机采集天空的云、雨、雾等图像数据,通过5G将收集到的数据实时回传到云上,把各区的数据拼成云天全景拼图,再和气象雷达数据拟合,使用AI技术就可以精准预测到4小时以内的天气变化。

侯金龙又举了一个例子:“从我个人体验来讲,深圳机场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最便捷的机场,在智慧机位分配方面,靠桥位至少提升10%,意味着每年能让400万个旅客不需要乘坐摆渡车。”

在今年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云与计算业务曾公布其业务定位,即围绕计算及华为云构建生态,打造“黑土地”,成为数字世界的底座。生态是云和计算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产业生态是华为云与计算业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做产业,做生态,预示着这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华为云与计算BG战略与产业发展部负责人张顺茂,在谈及鲲鹏计算时对《中国企业家》总结:“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3到5年,有可能是10年、20年。想要拿下这个市场,挑战才刚刚开始。”

面对想象力更大的“全场景智慧”,侯金龙也不着急:“现在营收这块,公司对我的考核还不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生态型的产业,华为更多的是想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来成功。生态中的成员应该互相依存,互相协作,大家都能在生态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彰显自身的价值,共同构建一个可以持续繁荣的健康生态。”

量变引起质变,是一名长跑选手的信条。况且,侯金龙认为华为具备“5机”协同优势——通过融合联接、云、计算、行业应用以及AI,这是5种技术,也是5个机会。

技术的营盘流水的兵

1992年,任正非率领公司高管代表团远赴美国硅谷,访问了德州仪器、IBM等科技巨头。而后他写道:我们自己的研发方法非常落后。要赶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技术追赶与创新此后成为华为不变追求,这也是拨开华为众多业务表象后,最终的底色。

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早期市场开拓里,华为一步步突破核心技术,从一台小小交换机开始。如今,华为用“天才少年计划”吸引最新人才。但毋庸置疑的是,一代代华为人的努力开拓了领先技术。

“华为是一个协同的公司。”侯金龙指出。这不仅指的是在技术研发上,“全场景智慧是面向城市、行业、企业等不同场景,它需要的技术是华为综合的技术,不仅是云和计算的技术,还包括联接、终端等技术。在场景落地上,我们在内部也是一个协同的生态。”

协同,也成为邬贺铨来理解全场景智慧的关键词。他认为,首先,全场景智慧融合了现代的新式技术,不仅仅是IT还有与应用领域相关的技术;其次,全场景智慧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第三,全场景智慧涉及到技术的提供方、产品的提供方、应用的开发方、服务的提供方,以及最终用户之间的紧密合作,它需要关联各个方面;最后,全场景的应用不止是在技术产品方面,还涉及文化、法律、制度等等。

侯金龙也把华为在全场景智慧中所涉及的领域比喻为“黑土地”。“我们提出全场景智慧这个理念,并不是我们什么都干,华为还是聚焦于核心技术,比如5G、云、计算、AI,这是大数据的核心技术。而我们的合作伙伴基于这些技术,聚焦场景和应用。”侯金龙表示。

在这片“黑土地”上,往下扎的是众多硬件,往上生长的则是各项应用、软件生态,由此形成一张完整的生态图。

在侯金龙的预想里,政企智能升级参考架构智能体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不仅如此,在政企的智能升级过程中,将催生出两个大的产业机会:软件与服务、边缘计算。繁荣的软件与服务生态、边缘计算生态,是智能体发展的关键。

数据的估算也佐证这样的预判。数据显示,未来五年,软件与服务全球空间会高达1万亿美元。边缘计算产业全球空间高达5000亿美元。

生态与协作俨然成为了华为如今的关键词。侯金龙总结:“很多事情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坚守,把自己做好,真正把自己边界守好,与合作伙伴一起往前走。在这个行业里,竞争只是暂时的,因为任何一家企业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在一段逆境中,主角的每个细微动作都能牵动观众神经,点燃胸中熊熊烈火。目前,华为背负的早已不再是纯商业上的数字使命。在技术与创新的底层色彩中,无论业务如何更替变化,“铁军式锻造”的华为都有曾打下胜仗的底气。

猜你喜欢

华为智慧生态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生态养生”娱晚年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华为
生态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