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

2020-10-30石国斌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9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小学科学信息技术

石国斌

摘 要:小学科学在基础课程和早期科学教育中对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数据分析、结论等方法,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知识来了解自然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批评和创新意识,保护环境,有合作意识,有社会责任,为将来学习,生活和终身发展要据此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育的融合提出了一些草根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融合

引言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过去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整合,以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仍有教师只采用单一板书的知识呈现方式,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导致小学科学教学效率低、效果差。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将信息技术全面地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它培养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为现代化教学开创了新途径,新形式。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使教学内容直观化,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策略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多媒体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们适时呈现与科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视频甚至游戏,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生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讲苏教版科学第六册《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播放有关恐龙的影片和不同年代的动物化石图片,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强烈学习化石知识的兴趣,也为后续环节注入了强大的学习动力,使的学习事半功倍,实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灵活性,完善科学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图文并茂,知识呈现全息化,媒介使用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图文、影音来完善科学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直观易懂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将课堂中的问题、实验现象及解决方法预先制作幻灯片和微视频完善教学环节,甚至还可以借助投影仪、平板和白板增强师生之间课堂互动。

例如,在教学《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这部分知识时,在传统的实验中,由于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较长、实验现象不明显,导致学生们无法清晰理解实验,所以,为了让学生们理解食盐能够溶于水,又能随着水分的蒸发析出,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微视频模拟了完整实验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们直观认识到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再到水被蒸发干后,食盐析出的现象。通过播放微视频,学生完整高效地理解了知识,课堂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课后,学生还可以在电脑上编写实验报告,并发送到钉钉群里,及时反馈给老师。

(三)发挥信息技术的广域性,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向导和推动者。信息技术具有使用媒体多样化、空间多样化的特点。根据小学科学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将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相结合,引领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学习,激励学生做好课前、课上、课后三学习。

例如,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科学教师可以预先制作好导学案和微视频,通过微信、钉钉发送到学生们的电脑或平板上。让学生们在家里提前自主探索学习做实验,利用网络搜索知识。课上,学生们将自己课前学习的情况通过投影仪和展台互相展示交流,老师纠正总结。课下,老师对学生们的作业疑问及时通过微信钉钉指导回复。

(四)发挥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优化科学实验教学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知识生成、发展的基础。科学实验往往具有长时性和多空间性。由于客观条件的有限性,部分科学实验是课堂上无法实现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模拟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科学实验,为学生构建高度虚拟现实仿真的实验情境,让抽象的实验过程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形象逼真地演示出来,让学生能够在虚拟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强化对实验的认识与掌握。

例如观察豆芽发芽生长实验,这个实验要求实验者要经过一周左右时间的长期观察记录,在一堂科学课中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演示整个实验,教师可以把这个实验过程现象制作成PPT或短视频来展现给学生学习。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探究成果。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师调控教学过程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调查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可以为学生自我反馈、自我检测学习效果创造条件,通过将学生的学暴露在课堂中,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且便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

例如利用投影就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成果。教师利用手机APP与电脑实时连接,以拍摄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记录学生的探究成果,把它展示投影在教室电脑大屏幕上,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实时交流、互动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是自己的课堂,这是自己探究的成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探究兴趣。实践也证明,在科学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探究参与度,并有效达成预期探究目标。

结束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应用融合到科学教学中,完善了科学教学过程,促进了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开创了科学教学新模式。我们教师应该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探索高效的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莉丽,汪澤.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实践的探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1058-1063.

[2] 朱晓芳.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创新[N].发展导报,2018-05-15(018).

[3] 郭瑞芳.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N].发展导报,2018-05-15(023).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小学科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