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物理高效教学研究
2020-10-30符川
符川
摘 要: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绝非单纯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对新知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高中物理不同于初中物理,前者无论是在知识的深度,抑或广度上都比后者有所增大和延伸,再加之学生限于自身原有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以问题为导向来组织和展开课堂教学,使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以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问题;高中物理;兴趣;分层;主体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既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也不同于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为从根本上改变高中物理教学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现状,教师就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充分把握物理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前提下,通过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从而收获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重视兴趣激发,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物理教学也同样面临这一局面,现实往往是教师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学生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结果却不尽人意,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准确把握,继而运用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提问,使学生自觉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在教学《摩擦力》这节时,我先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学生在运动场上进行拔河比赛的视频,其中一方站在粗糙的地面上,一方站在光滑的地面上。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并提出“这个比赛不公平”。之后,我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这个比赛为什么不公平?”这一问题。接下来,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规律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研究,这样便使学生了解了由于双方所受到的摩擦力不同,因此比赛没有公平性。如此,通过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教学,使学生对此进行主动提问,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分层设计问题,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但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尽相同,决定了分层设计问题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潜力倾向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继而通过分层设计问题来最大限度地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更好地解决共性教学计划和学生能力差异间的矛盾。
以《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教学为例,为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设置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探究:1.举例说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A、B、C层);2.匀速运动的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吗?变速运动的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吗?举例说明。(A、B、C层);3.举例说明机械能守恒的本质。(A、B层);4.能不能说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受重力作用?为什么?(A层)。通过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分层提问,不仅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运用问题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价值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实施“问题导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在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将学生的主体价值充分且有效地发挥出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应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继而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并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这节时,我先是向学生问道:“落体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之后,我提示学生想象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落体运动,进而提出疑问:“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利用桌上现有的资源,如:笔、纸、橡皮、尺子、钥匙等,比较一下不同质量、不同物质下落速度的快慢,并注意总结实验现象中两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联比较。通过实验,学生发现重的物体不一定下落得快,如此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价值,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因素”的兴趣。
总而言之,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理念中可谓是一个质的飞跃,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而且还有利于锻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应在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方法优越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完善教学方式,立足于问题中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思文.问题情境设置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4):351-352.
[2]陈小红.问题导向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J].名师在线,2016(1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