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特福特翻译转换理论在《王冠背后的女人》的翻译案例中的应用

2020-10-30汤青媚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0期

汤青媚

摘 要:卡特福德是英國语言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翻译理论家,他将翻译转换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类,通过这两类转换实现不同语言文本之间的对等。本文将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基础,结合源文本《王冠背后的女人》的翻译案例,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如何运用卡特福德的两种转换方法实现语言对等。

关键词:语言对等;层次转换;范畴转换

一、引言

源文本《王冠背后的女人》是一部人物传记,它对女王伊丽莎白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了系统描述。其目的是使读者能深入了解女王的相处之道、其丰富且强大的内心世界及其智慧与坚强的品质。在书目翻译过程中,由于其体裁的表现特征,语言元素的处理较为困难。源文本包含许多结构复杂的长句,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译者的理解、加大了译文实现自然衔接的难度,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使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实现语言对等变得尤为重要。

二、层次转换翻译理论

韦努蒂认为:“注重对等的翻译理论必然要接受源文本和译文之间的转换”。“转换”或“换位”是一个包含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进行语法转换的翻译过程。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中,有两种主要类型的“转换”: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

“层次转换”是指“一个语言水平上的源语言项在另一个语言水平上与目标语言翻译等值”。更具体地说,是语言到词汇或者词汇到语言的转换。由于汉语和英语拥有两种不同的语法成分,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主要运用层次转换。例如,英语使用语法来体现时态,而汉语则依靠词汇来反映时态的变化。在案例中,可使用层次转换来解决词汇和语言转换的难题。

例1:She said she had done her best “with Prince Philips constant love and help to interpret it correctly” and assured her audience that they would “try together” to do so in the future.

译文1:女王说她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菲利普持续的爱和帮助让她能够正确理解公民的想法,她向公众保证“在未来他们也将试着这样做”。

在上文例句中,由于整个源文本都是使用过去时态,所以在这里had done属于该特定语境下的现在完成时态。在目标文本中,译者可以添加额外的词汇“已经”来呈现其语法特征,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因此,很明显,在这个例子中出现了从语法到词汇的层次转换。

三、范畴转换翻译理论

卡特福德更加强调范畴转换,范畴转换指翻译过程中形式对应的脱离。卡特福德认为范畴转换产生的前提是源语言与目标语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形式对应。范畴转换可以细分为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四种类型。这种转换方法有点像奈达的翻译四阶段中的重组方法,在传译之后发生。在案例中,译者发现范畴转换中的前三种转换更有助于解决语言方面的困难。

(一)结构转换

结构转换是翻译所有等级中最常见的,它是指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中语法结构部分如单词顺序、语态和时态的转变。比如一种语言中的“主+谓+直宾”结构到另一种语言中转移为“间宾+谓+主”的语法结构。此外,卡特福德指出,结构转换在所有等级中都存在,也可以是从句、组群乃至单词中的结构变化。考虑到英汉语法体系的巨大差异,应广泛运用结构转换。在案例中,译者应用结构转换来改变词序和句子等级。

例2:On the 20th,Elizabeth II and Philip attended a service of thanksgiving at Westminster Abbey,where they had walked down the aisle fifty years earlier.

译文2:11月20日,女王和菲利普参加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感恩活动,50年前他们在此一同穿过走廊迈向婚姻的殿堂。

从以上例句中可看出,在源文本中“service”作“thanksgiving”的属格,在译文中则提到了“活动”的前面。这里使用了结构转换中的词序变化,在考虑到英汉语法规则的差异时是可以接受的。

例3:The quayside service,conducted by naval chaplains and attended by 2,200 former Britannia officers and yachtsmen,was seen by a television audience of millions.

译文3:码头告别仪式由海军牧师指挥,有2200名曾在“不列颠号”上工作过的军官和水手出席,数百万电视观众观看。

在此例句中,源文本中的三个被动语态“conducted”,“attended” 和 “seen”在目标语言中被转换为主动语态“管理”,“出席”和 “观看”。英语中主动语态的宾语在汉语中变成了被动语态的主语。很明显,此处结构的转换出现在句子层面上。在翻译中译者需注意汉语语法结构倾向于使用主动而非被动语态,因为后者听起来更自然,更符合其语言习惯。

(二)类别转换

类别转换是指从一个词类转换到另一个词类。在卡特福德的观点中,“当源语言项的对等翻译与原始项属于不同的等级时,将发生类别转换”。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导致如形容词到副词、名词到动词等的类别转换。如下案例将显示一种类别转换。

例4:Mindful of the familys recent “tribulations,” he also singled out his children for praise,saying they “have all done rather well under very difficult and demanding circumstances.

译文4:想到王室家族最近的“磨难”,他也专门表扬了自己的孩子,说他们“在十分困难和苛刻的情况下都表现得非常好。

从上述例句中可以看出,“praise”一词在源文本中充当名词,但是,在翻译成中文时,译者会将它翻译成动词“表扬”。由此可见,这里发生了从名词到动词的类别转换。但是,如果译者在目标文本中如果为了保持与源文本名词词性一致,则此部分可译为 “他也专门提到自己的孩子以示表扬”。这将看起来与译文前后语义不搭配,打破了整个句子的衔接。因此,类别转换对于保持翻译的自然和连贯是非常有用的。

(三)单位转换

单位转换是指原语中某级上一个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为译语不同等级上的单位这样一种形式对应的脱离。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句子中有五个等级,如词素、词、组、子句和句子。这里的单位转换是指五个以上语言等级的转换。然而,由于汉语语言系统的特殊性,在英汉翻译中,词素的转换往往被忽视。以下案例体现的以句子为单位的转换。

例5:When Philip disagrees with the proposal for a decorative floor in the Lantern Lobby that he thought would be too noisy and slippery,Charles came up with a compromise calling for a carpet woven with the Garter Star to be used when necessary.

译文5:当菲利普因噪音和不防滑的原因否决在灯笼大厅安装石质地板的提议时,查尔斯做出了妥协,提倡必要时铺上织有嘉德星型勋章的地毯。

源文本是以連词“when”开头的时间状语从句,但是,译者在译文中使用“陈述句”来代替。这样就能更自然流畅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结合案例,揭示了如何在英汉翻译中实现语言对等。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在分析和重构句子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值得我们关注。然而,对于翻译转换的灵活使用,译者往往需要反复推敲和实践练习。译者可以根据原文不同的预期功能和目的,选择任何他们认为有用的翻译转换策略,以获得一个相对自然和流畅的译文。

参考文献

[1]Cat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3]林玲.卡特福德翻译转换模式下的翻译研究过程.翻译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