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荞巴和小迪的婚礼

2020-10-30李淑芝

金沙江文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媒人支书小伙

李淑芝

“荞巴回来娶小迪了,荞巴回来娶小迪了……”彝寨的男女老少都在奔走相告。支书李兴强听到外面的吵闹急忙从家里跑出来,远远地看见荞巴和小迪手拉手正向他走来,他立刻笑容满面地迎上去:“荞巴我真没有看错你,你成了军官,给我们彝寨争了光!”荞巴嘴上答着:哪里、哪里!心里却暖暖的……

支书跟着来到小迪家。小迪的父亲看见威武英俊的荞巴就愣在那里,这时小迪的母亲从里屋出来,看见女儿和一位军官进来就开始用彝语数落她:“你把什么人带回来了?别人看到会说三道四呢!”小迪笑着回答:”阿姆,瞧瞧这是哪个?”这时母亲才看清楚是荞巴。于是转过头对小迪的父亲说:“快去楼上砍火腿来煮,荞巴回来了!”父亲这才回过神来忙去了。现在这二老看荞巴是越看越喜欢,也不知怎么以前这二老就是不喜欢他,特别是小迪的父亲,后来还是小迪坚持才成了这事。如今他们认为这三女儿的眼光的确不错,荞巴当了军官他们自然就高兴得合不拢嘴。支书和小迪的父母边喝米酒边谈明天的大事,荞巴这次回来是来和小迪结婚的。小迪的父母决定不再为难荞巴。荞巴的父母都不在了,所以决定新事新办,一切从简。这让小迪和荞巴都感到很意外,支书一高兴就多喝了几碗。小迪的父母硬要叫他当媒——在农村不管你是自由恋爱必须要有媒人。他早就盼着当这个现成的媒人,能为荞巴和小迪当媒人是件相当光荣的事。吃饱喝足后支书哼着小曲往晒场走去,他要去安排明天的大事。

黑暗终于过去,白天已经到来。东方一个圆圆的火球正慢慢地跨出云层。荞巴和小迪面对刚刚升起的太阳心潮澎湃,这正像他俩漫长的恋爱一样,终于冲出世俗的束缚踏上了幸福的征程。小伙们被安排上后山去砍棚枝、搭松棚,他们个个容光焕发。小迪和姐妹们上山取青松毛。支书带着两个小伙背上礼物来到小迪家,他们是来送酒菜。支书用火机点燃两根红蜡烛放在供桌上,再把16公斤猪肉和16公斤酒、两棵大白菜、两把青蒜都用红囍字封着一一摆放归位,双方就座。媒人支书代表男方在女方长辈的询问中一一作答,女方的长辈还故意去提提肉、掟掟酒,然后就对支书说:“你们的斤头够不够?我们是大肚汉,我们要争吃、争喝……”诙谐、幽默、有礼有节的问答,是一件大事,俗称“争礼”,以娶亲的礼物为媒介,实为掰一些道理,斗智斗勇,围观者众多。而小迪和小姐妹们一大早一起去山上取松毛,小姐妹们又围着她问:“那么多优秀的帅哥来追你,为什么偏偏就选中我荞巴哥?而且你还知道他就是一块金子!”小迪说:“我看上他时他还是我们村最穷的小伙,你们不都还劝我不要和他好吗?我不顾你们的反对依然和他交往,因为我知道他很优秀,只是被家里的穷困捆住了手脚,一时不得伸展而已。”的确,小迪说的是真的,小姐妹们还为当初的行为感到后悔呢!叽叽喳喳的姑娘们一下子变得沉默了。突然一棵漂亮的山茶花出现在姑娘们的面前,小迪见着张口唱:

山茶花开时节到,哥采茶花妹来戴;

阿妹就是花一朵,专等巴哥你来采;

听到山歌你就对;采着花儿你就醉。

小春笑唱:

花儿开来时节到,巴哥回来娶亲忙;

这朵花儿识贵人,只怕采走忘我情;

小迪听了生气地瞅了小春几眼。梅香紧跟着唱:

莫乱说来莫乱讲,小迪不是那种人;

有衣咱们换着穿,有床咱们一起睡;

从小咱们一起玩,不见小迪有偏心。

小春又唱:

逗你玩来逗你乐,千万不要记心上;

好女须得好男识,好马须得好鞍配;

你和巴哥是一对,我们心里多羡慕……

小迪听了追着小春打闹,姐妹们背上青松毛一起回家。讨亲嫁女的标志——青棚已经搭好。姐妹们叽叽喳喳说:“激动吧?高兴吧?害羞吧?嗯……我们的小迪也终于有这么一天啦!”她没有吱声。送酒菜的小伙见机开溜,赶紧跑出来把姑娘们的箩筐放下,既躲开了女方长辈“争礼”的尴尬,又讨好了一窝美人儿。小迪看见他们手心都在淌汗,心想肯定是被长辈们给难住了,不觉有些好笑。但她也无暇顾及,而是和姐妹们一起躲进了闺房,因为还有好多事情等着她们去做。晚上天黑以后笛声响起,荞巴和小伙们都来热闹,但不敢放开,姑娘们玩到午夜就睡觉去了。姑娘们知道明天小迪出嫁才是表现她们实力的一天,今晚她们也要睡得早点,不能玩得太夜深,她们要养足精神来对付明晚小伙们的闹洞房。

第二天一大早姑娘们还在睡觉,小迪就已经起来了。她一夜都没有睡着!她要把火堂里的火全部点燃,做厨的来了就不用现烧火,就节省了他们多少时间,减少了他们多少麻烦。其实小迪想得的确很周到,不过她起来后发现阿姆比她还早,再一细看好像阿姆一夜没睡的样子,眼睛红红的像是哭了一晚上。小迪知道自己要嫁了,父母是最舍不得自己的人。因为大姐、二姐出嫁的时候她就看到过这种情形,小迪不敢直视阿姆的双眼,只好又回到房间躺下。这时小姐妹们还在做着美梦呢!她又和衣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竟然睡着了。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太阳已经老高了,一阵鞭炮声将小迪和姐妹们吓醒,娶亲的队伍到了。只听大门口传来:“喝、喝、喝……”吵闹、说笑的声音,这是在搞拦门酒的仪式。新郎荞巴挎着大红彩站在院子里满脸都是汗,他有些紧张而且还不知所措。此时他的心情也和小迪一样完全还沉浸在梦里,小迪的弟弟小保把荞巴的彩带解下挂在堂屋里。小迪家也做好了一匹彩帶,等会出门的时候还得由小保亲自为姐夫荞巴挎上。姐妹们帮着小迪梳妆打扮,她们在小迪的屋里翻箱倒柜,寻找一切可以派得上用场的东西。小春将荞巴写给小迪的情书翻了出来,大声地读:“亲爱的小迪,你就是我心中的一把锁,时时刻刻锁住了我!爱你的巴哥!”姑娘们就阴阳怪气地附和着:“噢……噢……终于明白了,原来开你心锁的钥匙是我巴哥!”说完嘻嘻哈哈地笑着。小迪一本正经地说:“学着点免得被别人说我们彝家姑娘连封情书都不会写。”这时有人说:“转松棚了,转松棚了!”,姑娘们赶紧替小迪换上嫁衣。不一会男方来的讨亲婆把小迪从闺房中搀出,新郎跟在小迪的后面,众姐妹跟在他俩的后面围成一圈在毕摩和吹笛人的带领下倒转三圈,顺转三圈——转松棚。毕摩口中念念有词,他在帮这对新人祈福,帮所有来参加宴席的客人祈福。大家吃着桌上的祭品,这就是彝家风俗——压席。礼毕就开始上菜,上菜有许多规矩。嫁女就会从堂屋一直往外出菜,如是娶亲,上菜又恰恰相反,而是从大门开始往里面上。小孩是最会摸情况的,早在最先上菜的地方围坐起来。等酒过三巡小迪的姐妹们就会用大碗来给讨亲那一桌添饭,趁着他们不注意时,迅速把一大勺饭添进他们的饭碗里,防不胜防,这是彝家的又一习俗――压饭。压得越多说明姑娘婚后越富有。现在的小迪她们把老辈的哭嫁习俗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她们披婚纱、盘头发充满了新时代的气息。不一会小迪的耳朵里又传来哈哈的笑声,原来小伙们被姑娘们抺花脸。支书是媒人,他才进来就被抺上了标志性的花脸。小伙们再也坐不住了,转身去做饭的锅底下抓些锅烟灰,冲进去就把姑娘们抺得只留下一双眼睛在滴溜溜地转。不过她们也不生气,她们知道抺得越黑证明小伙对她们越中意,这一招就是彝家著名的抺花脸。笑够了、闹够了、姑娘们就带小伙们去洗脸,然后就是发亲了。

小迪的父母没有再为难荞巴,荞巴从心里很感激二位老人。他们只是简单地过了一下礼节而已。要出嫁了,荞巴扶着小迪给二老磕头,然后用红头巾盖在小迪的头上。这时小迪的弟弟过去背靠背背起她来到大门口,拉朵赶紧用背接来背上,姑娘们跑过去拽新娘。拉朵累得全身是汗,但他知道这是彝家一大习俗——留新娘;拉朵的高大体形就是最适合抢彝家新娘,他在这方面最有经验。男方家知道这一关最关键,于是拉朵就成了这最关键的抢背新娘人选。姑娘再如何扯也要把新娘抢回去,他凭借力气和经验冲出圈子。男女老少看他就向看外星人一样,看得他有些不好意思。这时小迪的母亲站在堂屋里和站在屋外的媒人支书在用力地拉扯连在一起的两块猪肉:这又是彝家习俗——扯留娘肉!这也是一招招人眼球的绝活,只见媒人故意扯扯又放,放放又扯,那架势很夸张很逗人笑。搞得小迪的母亲好几次都差点摔倒,不过支书掌握的技巧恰到好处,只是逗大伙笑笑而已,并不会给小迪的母亲造成任何麻烦!拉朵背着小迪来到路上,荞巴挎着大红彩带不禁有些激动。从小迪家到他家大约就是一公里,一家在村头,一家在村尾,不用多长时间,可是彝家的习俗必须要在中途吃晌午饭,祈福将来小迪吃饭穿衣不用愁!小迪家准备了一点礼节性的饭菜,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娶亲的队伍就会撒上青松毛垫上红毛毯,再把新娘放坐在上面等他们边吃边说笑。这实际上是在给送亲接亲的姑娘和小伙创造谈情说爱的机会,其实彝家的任何一种规矩,任何一个步骤都是有目的的!礼节毕队伍继续向前来到荞巴家大门口,一群小伙手举托盘端着酒杯拦住大门,这是娶亲重要礼节——拦门酒!鞭炮一响,一个老妇人抱来一个土坛子和一个鸡蛋让小迪从头上使劲往后丢,后面的人们已经远远地躲开了,据说这是在驱鬼避邪。之后有一个少女用新碗端来半碗染红了的米饭用双新筷子喂给小迪三口,小迪含在嘴里不敢咽下去,舌头和嘴唇都被染红了。这时,媒人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红包递给小迪的弟弟小保,这是一大礼节——下马钱;这一招过后两个少女抱了两扎青松毛在新郎、新娘面前撒。端拦门酒的小伙把荞巴和背新娘的人让进去,姑娘们却被拦在外面灌酒。几个小姐妹们推开小伙钻了进去。这时只见族长在荞巴家的供桌旁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荞巴因为腰弯得太低所以磕在了小迪的额头上。接下来是送入洞房,这里最关键,姑娘和小伙都准备好了抢房,老辈传下的规矩谁先跑进去坐在枕头上,以后就可以当家作主。这时姑娘、小伙都攒足了劲准备大抢。支书笑着跑过来说:“新事新办,新事新办,荞巴拉小迪进来,反正你在部队放心工作,家里有小迪帮你撑着!”支书的话说得句句在理,他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往年为了抢枕头曾经发生了一些安全事故。于是荞巴拉着小迪进了洞房。小迪被小春按在枕头上坐着,新郎忙着脱下彩带挂在衣架上就出去张罗接待三亲六戚。娶亲的队伍一进家管事就安排吃饭。送亲队伍最尊贵,要坐堂屋中的主席位。先给主席位上菜,再从最外一桌起,依次往里上。小迪换了一套大红色的衣服,此时此刻她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更描绘不出心中的滋味,她有些激动却又有些害怕,这种喜忧参半让她心神不宁,她的思绪乱极了。这时荞巴端着一碗饭菜进来,轻声地对她说:“吃点吧,你中午就没有吃啦!”小迪轻轻地摇摇头,其他姑娘小伙都到外屋吃饭去了。荞巴爱怜地夹起一点瘦肉放进小迪的嘴里,俩人正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拉朵进来看到这场景于是就取笑:“美吧你荞巴哥,以后看我表嫂怎么收拾你!”只听他答:“我一个孤儿能娶到她已经是我最好的福分,我就愿意服她管,你嫉妒吧?你吃醋吧?”这时去外面吃饭的姑娘小伙全都进来了,他们听到这话都齐声说:“啧……啧……噢……噢……原来我们的偶像是这样怕老婆!”只听他答:“我这不是怕,我这是疼媳妇。”拉朵又说:“啧……怕就说怕还何必找借口?”大家七嘴八舌地攻击了一阵。不过他的回答让小迪的姐妹们都很羡慕,这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支书在召集人们收拾院坝,激情的左脚舞晚会就要拉开序幕。堂屋里老辈们已经唱起了调子:

青棚搭起绿茵茵,今天荞巴娶小迪;

三亲六戚来做客,为了热闹唱几调;

有人接着唱;

说得合来讲得对,今晚我们来欢乐;

幾年难得有喜事,十年难遇今晚上。

……

长辈们在堂屋越唱越有趣。院坝里已燃起熊熊的炭火,在发出:哔、啵、哔……的响声。笛声、玄子声响起来,男女老少围着火堆跳起来,很快,跳脚的人们围了里三圈、外三圈,彝家自酿的米酒也抬出三大土坛来,两位新人一碗碗地把米酒端给老人……

责任编辑:李军学

猜你喜欢

媒人支书小伙
拥抱
归零
相亲
口香糖
支书的狗
媒人
烫头
张支书
吃调解
矿工小伙,就得像个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