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鱼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30宋波澜刘良国刘俏
宋波澜 刘良国 刘俏
摘 要:鱼类学是高等学校水产养殖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鱼类学实验是鱼类学课程原理与方法的验证和巩固。鱼类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出现给鱼类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可行性。该文以鱼类骨骼标本制作为例,介绍了在鱼类实验教学中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案例,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总结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鱼类学实验;项目驱动教学法;鱼类骨胳标本制作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9-0154-03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Ichthyology
——A Case Study of Fish Skeleton Specimen Making
SONG Bolan et al.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415000, China)
Abstract: Ichthyology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of aquaculture major in universities.Ichthyology experiment is the verific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ichthyology course.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chthyology experiment course can be varied,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 provides a feasibilit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of ichthyology experiment course.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se of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 in fish experimental teaching by making fish bone specime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course and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it achieve good practice effect.
Key words:Ichthyological experiment; Project-driving method teaching method; Making specimen of fish skeleton
魚类学是高等水产院校养殖专业重要基础课之一。鱼类学实验是鱼类学课堂教学原理和方法的巩固,同时也是学生知识体系创新的源泉。鱼类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设置多种多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验证有关理论,更注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理论教学难以替代的。在我国水产类高校中,鱼类学实验历来以系统解剖、形态分类等基础型实验为主,缺少创新实验训练和设计型实验,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且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1]。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有必要对传统的实验课程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出现给鱼类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1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从项目的选择、实施和推进及传授知识,紧紧围绕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具体工作进行。它的模式核心内容在于项目题目的精心筛选和实施与设计,关键点在于项目事例和信息的精练和取舍[2]。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主题要求以典型项目为基本载体和框架,教师主导项目设计,充当辅助者,在教什么、怎样教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应的书本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实验项目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实现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共同发展。此过程中,学生充当项目主体,积极参与各级任务的完成过程,在相对真实宽松的职业背景当中,理解将来所要从事事业职业特征,从而不断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能力[3]。
项目驱动教学是在教师全程监控与指导下完成的开放式教学活动[4]。相比于传统教学,项目驱动教学中的知识结构存在层次性,项目中处处体现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根据知识重点、难点分布,将项目细化为具体教学任务,其难度逐步加深,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结构体系。学生在解决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5]。
2 项目驱动案例
鱼类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涵盖了鱼类的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3大内容,具有概念性、实践性、专业性和综合性[6]。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院2014年开设本专业,安排的总学时为50学时,开课时间为大二的第1学期。鱼类形态学模块的理论与实验为26学时(17+9)[7];以往的实验教学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属于“平面教学”,教学效果一般。为克服“教师只讲、学生光听”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笔者根据课程特点,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鱼类实验课程教学方法。该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初步开展,通过多个项目的驱动将分散的知识点融汇贯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实验项目“鱼类骨骼标本的制作和观察”为例。
鱼类骨骼标本的制作和观察是鱼类形态学实验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鱼类骨胳组成复杂,形态各异,且难以记忆。在水产院校的鱼类学实验教学中,实验鱼类骨骼是最基本的实验教学材料之一,完整的鱼类骨骼标本携带有大量重要的生物学信息。在鱼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它们不仅提供了真实且直观的形态解剖学素材,而且对脊椎动物骨骼的演化乃至生命科学进化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8-9],所以用此实验进行项目驱动案例,有典型作用。
3 项目驱动教学组织实施
3.1 人员分配 精心成立教师课题团队,明确团队分工任务。同时成立不同鱼类标本技术攻关兴趣小组,实验前期给学生准备大量阅读文献,了解相关实验内容。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鱼类标本制作项目进行相应的学习,将自身的理念运用在该项目之中。针对鱼类学实验骨胳标本制作课程内容,设置分解了若干任务。这些任务设置难易结合,循序渐进。随着项目的推进,学生逐步完成分配任务,在获得本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提高了学习能力。
3.2 分段实施
3.2.1 制定计划 项目负责人会同各实验小组成员认真阅读理解本实验项目设计的任务分解和能力素质要求,明确组员的分工和任务完成时间;本项目分解成7大任务,每一任务都有其关键技术攻关。
任务如下所示:(1)鱼类材料获取和主要形态指标的测量方法;(2)鱼类去除皮肤组织及内脏技术;(3)骨骼的脱脂处理技术;(4)鱼类骨骼漂白的处理技术;(5)鱼类骨骼的串制联接技术;(6)装饰陈列方法;(7)总实验技术路线的确定[8]。
3.2.2 具体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均下达并进行相关的任务下关键技术的攻关。教师作为指导者和辅助者,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实现设计,并纠正学生在该项目中出现的某些设计错误或调整学生设计方向等。此阶段为组员完成实验项目各任务的具体实验实施阶段。通过将知识、能力与理论三者统一,学生能够加强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操作如下:(1)鱼类标本的采集测量。指导学生采集筛选鱼类标本材料和进行外部形态指标的测量。由有经验的鱼类学教师带队,对本省常见鱼类进行大量购买采集,进行材料储备。可通过本地市场购买和江河捕捞多渠道进行。还可积极利用水产创新平台和动物学重点实验室及校外资源,获取收集各地典型鲜活典型鱼类。测定鱼类相关指标,如质量、全长、体长、体宽、体高、头长、吻长、眼后头长、眼径等基础数据。根据测量值,初步确定填充内容物和鱼义眼的比例大小。同时记录下鱼类性别、采集地、采集日期和体色等作为标本及填充补色时参考[9]。(2)鱼类骨骼的预备处理技术。学生根据任务进行鱼类去除皮肤表面组织及内脏技术筛选和确定(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筛选)。选择最合适的去除鱼类皮肤表面组织及内脏方法。(3)骨骼的脱脂处理技术。学生根据任务进行实验攻关,通过对多种骨骼的脱脂剂和对标本脱脂效果的作用比较,筛选最环保有效的脱脂剂。(4)鱼类骨骼漂白处理技术的确定。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进行实验攻关,通过不同漂白剂的作用比较,进行最优漂白剂的筛选。(5)鱼类骨骼的串制技术的确定。学生根据任务进行实验攻关获取最优骨骼串制技术。如中轴骨胳的头骨串制、椎骨串制、外周骨胳的肋骨串制、附肢骨串制技术。(6)装饰陈列方法:学生根据任务给制好的骨胳标本固定不锈钢支架、配制标签和文字详细介绍牌。(7)确定总实验技术路线。实验鱼类的采集、筛选和测量参数—鱼类去除皮肤组织及内脏技术筛选和确定—骨骼的脱脂处理技术—鱼类骨骼漂白的处理方法—鱼类骨骼的串制技术—鱼类骨骼装饰陈列技术。
3.2.3 确定鱼类骨骼标本制作新工艺技术流程 项目负责人整理组员的任务内容,以报告、PPT、视频等形式形成汇报成果。分组分段实施保证学生的参与性和任务完成的时效性。
3.3 任务评价 由于本实验项目驱动教学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具有阶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项目教学的任务评价,如只运用既定目标评价,将失之偏颇,而应该采用与过程性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项目的每一过程中进行相应评价,体现该教学过程具有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特点。而最后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依据最终成果汇报做出相应评定,考察学生对项目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本实验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以学生组员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可以对动物(鱼类)解剖学、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多门水产课程进行系统化考核。可以在标本制作过程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案例分析能力,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能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素质等综合评价指标,即将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置于真实相关工作环境之中,利用实际项目的驱动性教学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技能进行培养和锻炼,由师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建立起多元化的系统考核评价方式。最终使其能够进行自发性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
4 结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鱼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和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强化实践育人观念和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实践证明,通过此案例的应用,已形成了一套系统成熟的鱼类骨骼标本工艺技术,制作出一批美观实用的淡水鱼类骨骼教学标本,培养了一批掌握骨骼标本研制新技术的熟练学生。而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鱼类学其他实验教学中,鱼类学实验教学效果同样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志强,吴立新,王伟,等.鱼类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5(7):344,347.
[2]徐雅斌,周维真,施运梅,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25-127.
[3]姜枫,贾波.项目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7,(10):152-154.
[4]杨绍兰,张新富.“兴趣主导、项目驱动式教学”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教学刊,2018,(22):77-79.
[5]胡茂林,简少卿.鱼类學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6(13):324-326.
[6]秦改晓,唐国盘,徐文彦,等.《鱼类学》课程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3):209-210.
[7]夏虎,罗玉双,杨品红.地方院校鱼类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7):151-153.
[8]顾勇,吴清理.鲫鱼骨骼标本的制作[J].生物学通报,2011,46(7),62-63.
[9]苏怀栋,陈圆圆,龙微鑫,等.多种鱼类骨骼标本制作[J].河北渔业,2012(7):55-57.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