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
2020-10-30张宗齐
张宗齐
摘 要:采用无重复对比试验设计,研究配方施肥方式下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氮磷钾3要素中,缺氮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缺磷次之,缺钾最小;配方施肥氮肥利用率为40.7%,磷肥为22.2%、钾肥为36.6%。
关键词:冬小麦;氮磷钾;肥料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 S512.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9-0095-02
萧县位于淮北平原北部,常年种植小麦80000hm2左右。为科学测算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客观评价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成效,特安排了小麦化肥利用率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2019年10月—2020年6月,试验安排在萧县金龙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丁里镇丁里村)。试验地地势平坦,农田基本设施配套,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近3年小麦平均产量8250kg/hm2。
1.2 供试土壤 供试土壤为潮土类淤土,质地为重壤,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21.3g/kg、碱解氮83.1mg/kg、速效磷12.4mg/kg、速效钾219mg/kg、pH8.0。
1.3 供试肥料 氮肥:尿素含氮量(N)46%(山东华鲁恒升);磷肥:过磷酸钙含磷量(P2O5)12%(安徽铜陵);钾肥:氯化钾含钾量(K2O)60%(中化化肥公司)。
1.4 供试作物 小麦,品种为烟农1212,半冬性。
1.5 试验方法
1.5.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对比试验,无重复设计,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40m2(5mx8m),小区间设置隔离行,小区外设置保护行,各小区准确标识。除施肥不同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一致。试验各处理设置如下:处理1:无氮区(PK);处理2:无磷区(NK);处理3:无钾区(NP);处理4:氮磷钾区(NPK);处理5:空白(无肥区)。氮磷钾肥用量依据该土种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量,即:纯N195kg/hm2,P2O5 90kg/hm2,K2O 90/kg/hm2。试验用肥一律选用质量可靠的单质肥料混配。小区肥料用量详见表1。
1.5.2 肥料运筹及田管 磷肥、钾肥全部作为基肥,一次深施,氮肥70%作为基肥深施,30%在拔节期追施。小麥于2019年10月17日播种,播量为225kg/hm2,11月22日化学除草,2020年3月10日追施拔节肥,4月20日防治小麦赤霉病,其它田间管理措施均一致。6月4日测产,并在各小区内(避开边行和两端的植株)随机而均匀地在不同的小麦行内选取3个1m长的样段,整株拔出,沿根茎结合处,剪去根系,取地上部分,作为一个混合样品,将茎叶与穗分开,将茎叶放进大网袋,并数穗数后放进小网袋,风干后考种。6月5日各小区成熟后收获。
1.6 数据处理 相关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每形成100㎏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
作物吸氮(或磷或钾)总量=无氮(或磷或钾)区产量×推荐(或习惯)无氮(或磷或钾)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氮(或磷或钾)肥利用率=(氮(或磷或钾)总量-无氮(或磷或钾)区作物吸氮(或磷或钾)总量)/所施肥料中氮(或磷或钾)素的总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作物生物学性状 越冬前调查,处理5(无肥区)和处理1(无氮区),小麦叶色淡绿,分蘖期迟于其它处理且分蘖较少;返青拔节后,生育期无明显差异,各类生长指标差于其它处理,成熟期早于其它处理1~2天(详见表2)。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5(无肥区)和处理1(无氮区)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低于其它处理。处理4(氮磷钾区)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其它处理。
2.2 经济效益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4(氮磷钾区)产量最高,依次为处理3(无钾区)、处理2(无磷区)和处理1(无氮区),分别比处理5(无肥区)增产3418.5、2010、1789.5和15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67.8%、39.8%、35.5%和29.7%;产值分别比处理5(无肥区)增加7794、4582.5、4080和3409.5元/hm2。
2.3 肥料利用率 根据表5小麦植株氮磷钾含量检测结果和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处理4(氮磷钾区)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为:N2.980kg,P2O50.931kg,K2O1.767kg,该处理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0.7%、22.2%、36.6%(详见表5、表6)。
3 结论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够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氮、磷、钾3要素中,缺氮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缺磷次之,缺钾最小。配方施肥,氮肥利用为40.7%,磷肥为22.2%,钾肥为36.6%。供试土壤氮、磷供应量相对较低,钾素供应较高,供试土壤总体地力水平较高。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