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忧患意识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
2020-10-30张荣臣蒋成会
张荣臣 蒋成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三卷》”)专门收集了“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三篇讲话,从逻辑性上回答了新时代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考验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确实,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特征。全体党员都要树立起忧患意识,能够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真正把忧患意识始终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一、“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
“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三卷》第217页)收入《三卷》的文章《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讲话中强调的“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的思想,需要全体共产党人深入思考和把握。这是因为,尽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短板与不足。我们不但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更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三卷》第218页),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
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指导实践的思想、一种治国理政的理念。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在血雨腥风中诞生的,比任何人都怀有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强烈忧患意识。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并鼓励全党,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他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执政党思维高度,要求全党防止因为胜利而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提出了“两个务必”。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忧患意识出发,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全新实践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如果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条。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将“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明确为“两大历史性课题”。进入新世纪,针对党正在面临着的长期、复杂而严峻的执政考验,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求全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有昂扬的斗志和不懈的精神。胡锦涛同志特别告诫党内同志决不能因为取得成绩而骄傲自满,决不能有半点精神上的懈怠,决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停滞不前。取得的成绩越大,赢得的喝彩声越多,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忧患意识,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继承,又是从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特别是从国家安全出发,对如何把握全局、谋划发展、迎接挑战的有效应对。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就必须以执政和长期执政的战略思维,善于学习,克服本领恐慌,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增强忧患意识。一是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为了避免出现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情况,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就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二是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是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根本目的。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自己,尤其是要在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三是必须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对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具体要求,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就是考验共产党人的关键时刻,共产党人就必须敢于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二、“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进入新时代,成绩与问题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出责任和担当。收入《三卷》的文章《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要点。在這篇举足轻重的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分析说,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保持着稳中求进的态势,意识形态领域态势积极健康向上,最重要的是党中央领导坚强有力,全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显著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斗志昂扬,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肯定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因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是异常艰巨的,周边环境是异常复杂敏感的,再加上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使得情况更加复杂多变。因此,“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三卷》第219-220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可以说做到了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方方面面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一是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高度来强调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将自己崇高的历史使命定位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义无反顾,无论弱小还是强大都初心不改,在逐梦的道路上不懈奋进,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并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二是从新时代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高度来强调忧患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会一帆风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决不会比以往任何时候要少。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做到居安思危,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前,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分析、科学判断、积极预防、有效应对,从而转危为机、化险为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各项事业的新胜利。
三是从执政并长期执政的高度来强调忧患意识。“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三卷》第537页)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他还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三卷》第531页)因此,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革命。
三、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三卷》第225页)在收入《三卷》的文章《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作出了精准的分析概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要点。确实,在深化改革的问题上,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会发生许多突发事件,也会有许多自然灾害。在这些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就要发扬斗争精神,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
第一, 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三卷》第225-226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客观情况作出的科学论断。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奋斗目标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但要看到,不论什么样的困难和矛盾,都只是前进路上的困難和矛盾,我们完全可以采取行动进行克服。“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三卷》第226页)要前进,就要克服困难和矛盾,绕是绕不过去的,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要不惧各种风霜、烈火考验,要以坚韧的毅力迎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重困难和种种挑战。而克服一个困难和矛盾就会前进一步,就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解决一个难题就是打一场硬仗,在困难和矛盾面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抱着迎难而上的决心,以敢啃“硬骨头”的勇气,找准“突破口”,认真去做、用心去做、努力去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保持斗争精神,决不能坐视矛盾问题积累恶化,也不能有“等靠要”的想法,更不能推卸责任。要从解决具体问题做起,勇当新时代的“劲草真金”,直面问题和矛盾,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第二,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中国共产党所谓的斗争不是杂乱无章的斗争,不是无秩序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从大方向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具体斗争目标两个大的方面分析了我们的斗争任务。“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三卷》第226页)这个方向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和改变的。在这个大方向之下,具体来说,就是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特别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消除金融领域隐患、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治理生态环境、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全面依法治国、处理群体性事件、打击黑恶势力、维护国家安全,等等,都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卷》第228页)
第三,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增强斗争本领。斗争不是抽象的宣传口号,而是具体的实际行动。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在担当作为中、在政治历练中、在实践锻炼中逐步增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对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有充分清醒的认识,更要积极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和其中蕴含的斗争精神。为了有效开展斗争,确保取得斗争的胜利,党的十九大提出领导干部要增强的“八种本领”,为领导干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于领导干部的斗争原则、斗争策略、斗争艺术、斗争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个讲话中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三卷》第227页)“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三卷》第227页)
总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是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党对此也一直有着科学理性清醒的认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一主题的讲话精神,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到本职岗位上、一言一行中。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长期执政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和斗争精神,只有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我们党才能领导14亿人的社会主义大国。要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在斗争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更大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作者张荣臣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蒋成会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建部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