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新罗马尼亚风格”形塑的首都

2020-10-30何任远

看世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查尔斯

何任远

布加勒斯特

刚抵达布加勒斯特那天的下午,眼前的景象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广州的人来说并不陌生:瓢泼大雨让整个道路布满了坑坑洼洼,湿润温暖的空气和绿芽攀藤的街道铁栏杆,让人感到这里像是广州5月份的天气。

每个东欧国家的首都,几乎都是一座近代建筑史的博物馆,糅合了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20世纪“新艺术”风格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民族主义建筑、现实主义建筑和冷战后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德国的卡罗尔王子担任罗马尼亚首位君主

从湿溜溜的林荫大道上观察,布加勒斯特的确是一座充满视觉盛宴的城市,风格迥异的建筑物相邻而立,林荫道深处传来东正教的合唱歌声。我沿着歌声的来源往里面走,眼前出现一座被树林包围的修道院。这座修道院大门有着精致的柱子,窗框的蓝绿颜色搭配非常特别,几乎在欧洲其他城市难以找到。建筑的顶部有一个突出的木蓬,可以看出是奥斯曼帝国留下的影响。

不得不说,布加勒斯特是众多欧洲城市中建筑风格最特别的一座国都,在东西文化交汇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样貌。

与奥斯曼切割,复兴拜占庭建筑

作為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300多年的东南欧民族,罗马尼亚人在1878年才成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从强权中独立的新国度,开始与西欧的城市生活接轨,中产阶级日益壮大;国家建设者便以建筑为手段,彰显本民族的文化和技术成就,结果使“新罗马尼亚风格”建筑在建国伊始的半个世纪里风靡一时。

罗马尼亚历史上,不乏抵抗奥斯曼帝国的英雄人物。15世纪的瓦拉几亚大公弗拉德三世,用残忍血腥的手段把土耳其士兵活活钉死在木桩上,是后来“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人物。然而,新兴民族国家的头面人物总不能是一种消极负面的形象。要让罗马尼亚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该国的文化精英们便从更久远的拜占庭帝国时期寻找灵感。新罗马尼亚风格,正是罗马尼亚独立后,城市规划者从拜占庭时期留下的修道院建筑中找到的建筑灵感。

新罗马尼亚主义建筑特别追求“三”这个元素。

布加勒斯特要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一个边塞城市发展为一国之都,新罗马尼亚风格的新建筑就成了“首善之区”的重要面孔;又因为19世纪罗马尼亚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多数流亡法国,法式建筑受到了城市精英们的推崇,故而新罗马尼亚风格建筑和法式建筑“混搭”,就成为了罗马尼亚王国在一战前的重要建筑流派。

立国之初,罗马尼亚找到了来自德国的卡罗尔王子担任首任国君,其王后伊丽莎白是一位英国公主。尽管这是一个来自西欧的王室,但其中作为罗马尼亚君主的卡罗尔一世,还是非常支持罗马尼亚民族风的复兴。他在首都近郊的寝宫,可以说是一个典范。

从大门走进去,可以看到一个奢华的洛可可风格大厅和楼梯,这与欧洲大部分的宫殿风格是一致的。然而到了二楼的宴会厅,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维度:这里有着宽敞的拱廊,比起西欧主流更加繁复奢华的东罗马风格柱子,以及一套吃饭用的圆桌椅。如果能用语言形容这套饭桌椅子的话,那就是繁复—好像潮汕木雕那样,没有任何留白,几乎所有的椅子都布满花纹图案。

导游用浓烈的英式皇家英语跟我说,这套饭桌椅是王后特别定制的“新罗马尼亚主义”家具。整个宴会厅,根本不像是19世纪末的建筑的一部分,而仿佛是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拜占庭时代。

如果说,在民族风和西欧普遍流行的标准风格的融合方面,罗马尼亚王室起到了表率作用,那么罗马尼亚原有的贵族们,则把新罗马尼亚主义建筑设计风格带到首都以外更多的地方。在布加勒斯特的近郊,不少庄园的建筑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新罗马尼亚风格。

为了彰显拜占庭东正教的“三位一体”特性,新罗马尼亚主义建筑特别追求“三”这个元素:建筑的阳台有三个拱形的洞口,建筑的窗户几乎每一层都有三个,层与层之间的雕花也是有三条,最终扭在一起。

20世纪初的“东方小巴黎”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罗马尼亚夺得了原本属于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再加上之前获得的摩尔多瓦地区(之后被划入苏联,成为摩尔多瓦苏维埃共和国),罗马尼亚的国土面积达到历史顶峰,民族主义者们到如今依然推崇的“大罗马尼亚”愿景得以实现。

新罗马尼亚风格民居

作为“大罗马尼亚”的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更加显现出东南欧城市难得的大气。新罗马尼亚风格也从刚开始的萌芽阶段进入成熟时期,更显奢华和张扬。

沿着林荫大道进入市中心的胜利大道,罗马尼亚的好几个公共文化机构都展现在眼前。罗马尼亚地质中心大楼,犹如一个巨大的拜占庭宫殿矗立在眼前,巨大的雕花拱廊气派十足;三楼阳台有三个拱门,让人感到这里曾经是重要人物站在里面向外界致意的地方;比西欧主流更加短小的装饰柱子,镶嵌在每一扇窗之间,整齐的排列给人一种宫殿的感觉。

查尔斯度假的那所别墅并没有电力供应,做饭烹饪都靠烧柴生火。

成熟时期的新罗马尼亚风格建筑,不仅是中世纪拜占庭风格的回响,也吸取了不少西欧元素,除了有洛可可风格的贵气和大方之外,还有20世纪初风靡法国的“艺术装饰”(Art Deco)风尚。巧合的是,罗马尼亚传统的东正教教堂屏风设计元素,与“艺术装饰”风潮结合得非常好。

罗马尼亚地质中心大楼门口的拱廊上,繁复的鲜花和绿叶雕刻,就是罗马尼亚传统元素与“艺术装饰”的结合。到了这个时期,已经展现民族自信心的罗马尼亚建筑师们,再也不避忌体现“东方”风格,反而刻意把一些奥斯曼帝国的元素保留下来。比如,一些居民楼的窗户上半端是尖顶的,这是奥斯曼遗风的一部分。

新罗马尼亚风格的普通居民楼,也在罗马尼亚各个城市兴起。在加速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农民进入城市,市政人员在给他们安置房间的时候,新罗马尼亚风格的居民楼成为首要选项。从此,这种风格被普及到罗马尼亚城市的千家万户。

在胜利大道,新罗马尼亚风格建筑和从法国、意大利请回来的建筑师设计的纯西式建筑混合在一起,丝毫没有违和感。一个跨越东西方和现代与中世纪的新都会,就这样在多瑙河以南崛起。一战结束后,二战爆发前,布加勒斯特这段大兴土木的急剧城市化进程,也被称为罗马尼亚的“美好年华”(le belle epoche)。这个位于欧洲东南角落的新城市,也就成为了“东方小巴黎”。

罗马尼亚乡村房屋

为何查尔斯王子要在这里置业

如今,“东方小巴黎”也吸引了不少西欧的名流前来参观。满头白发的罗马尼亚大叔华伦丁,是布加勒斯特当地有名的建筑向导,在他的客户名单里,包括英国保守党政府在特蕾莎·梅主政时期的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还有查尔斯王子。

华伦丁定期代表布加勒斯特市政府,为这些英国政要導览当地著名建筑。而查尔斯王子则是每年必在罗马尼亚生活一段时间,他还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买下了4座乡间别墅。华伦丁与查尔斯王子的多年交往,成为了大叔经常提起的谈资。

查尔斯王子为什么选择罗马尼亚作为消暑圣地?查尔斯王子曾经向英国《每日电讯报》披露,罗马尼亚的乡间维持了西欧早已消失了上百年的风貌。查尔斯王子在特兰西瓦尼亚拥有的别墅,所在的村庄几乎没有电力,汽车也难以进入,家禽到处啃食,在村道两旁村民们依然使用巴尔干最原始的牛拉车作为交通工具。

作为一名环保人士,查尔斯王子对英国乡间的自然环境、建筑保护和生活方式保育,一直念兹在兹,而罗马尼亚乡间的状态在他看来似乎是达到了理想状态。他曾不止一次公开对比罗马尼亚和英国的乡间差异,指出罗马尼亚的野外保存了200多种蝴蝶,而英国却只剩下40个品种。

据说,查尔斯度假的那所别墅并没有电力供应,做饭烹饪都靠烧柴生火。在里面生活的查尔斯王子也是到了太阳下山就睡去,晚上听着各种昆虫的叫声,第二天到天亮便自然醒来。他穿着隔壁村姑给他编织的毛袜子,吃着当地的物产,试图以身作则向英国臣民展示他心目中理想的欧洲农村生活。

华伦丁大叔一直在强调,罗马尼亚民族文化的根是在农村,而罗马尼亚也是一个农业文化异常厚重的国度。二战结束后,罗马尼亚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新罗马尼亚风格建筑被批评为民族主义路线,在战后重建的计划中被抛弃。然而,在华伦丁看来,新罗马尼亚风格建筑被官方抛弃,却没有死亡,它以异样的方式在农村活了下来。

“20世纪的60年代到70年代都是东欧阵营物质相对充裕的年代,而罗马尼亚在欧洲标准看来,算是一个比较辽阔的国家,不少农民都有财力和居住面积修建自己的房子,”华伦丁说,“而不少农民修房子的时候,会选择沿袭新罗马尼亚风格。”

开阔的走廊,繁复多雕花的木质阳台,颜色鲜艳的圆拱窗户,成为了不少罗马尼亚农民自建房的重要特色。

尽管二战战后原本属于“大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被划入苏联,但是摩尔多瓦的文化底蕴依然与罗马尼亚有高度的同质性。华伦丁甚至发现,在苏联时期,不少摩尔多瓦农民也为自己修建新罗马尼亚风格的住宅。

巧合的是,有研究发现,查尔斯王子与当年的“吸血鬼”弗拉德三世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特兰西瓦尼亚的省长说,可以把一个“特兰西瓦尼亚王子”的头衔赠给查尔斯王子。甚至有罗马尼亚人呼吁,查尔斯王子完全有资格成为罗马尼亚新的国王。

当然,吸引查尔斯王子的并不是这里的王位,而是这里的独特建筑风貌和乡村气息。罗马尼亚挖掘自身的民族文化独特性之余,也不断抛出各种与国际连接的“缘分”,不失为一举两得的策略。

猜你喜欢

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查尔斯
帮忙
女佣
国际
罗马尼亚航展
幕后——巴维尔(罗马尼亚)▲
“出轨” ———佩 夫(罗马尼亚)▲
捣蛋鬼
西方选举
查尔斯秀舞技
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