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融合:民族竞技的现代化
2020-10-30王悦
王悦
袋棍球得名于参与者使用一种顶端有网状袋子的长棍来传、接和运球
很多现代国家都致力于保存和发扬本国的传统竞技运动。一些国家甚至颁布法令,指定属于本国的竞技运动。虽然有些国家的国技是从外国传入并受到本国国民的喜爱,如中国的乒乓球、马来西亚的羽毛球,但还有很多国家的国技是从本国民间的传统竞技发展而来的。
加拿大从原住民借鉴的“国术”
加拿大的国技—袋棍球,就发源于北美的原住民部落。袋棍球得名于参与者使用一种顶端有网状袋子的长棍来传、接和运球。不过,这支长棍不仅可以用来打球,还被允许用来打人。为了阻止对手射门,或者让对手的球从网袋中跌落,守卫可以用手中的袋棍击打对方或者碰撞对方的身体。因此,参与袋棍球活动的人都要戴上头盔和护具,以免受伤。
据说,这项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000年,最早的比赛由100至1000名男性在草地上进行。比赛耗时长久,往往历时两到三日,从日出一直进行到日落。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比赛不是用来娱乐的体育项目,而是原住民用来感谢造物者的“伟大仪式”,因为他们相信,袋棍球能成为疗愈人心的力量。
能够代表自己的部族与其他部族进行袋棍球比赛,是原住民年轻男性的最高荣誉。他们认为,袋棍球是一项对肉体和精神的极限锻炼,没有强壮的体魄和坚毅的精神,很难在持续两三天的比赛中坚持到最后。况且,那时候参加比赛的人都不会穿戴现代人才有的安全装备,再加上比赛的速度极快,让袋棍球活动变得无比危险。在比赛中受伤是家常便饭,甚至会有人在比赛中死亡。“伟大游戏”事实上以粗野残暴闻名于世。
到了17世纪,定居加拿大的法国移民发现了这项传统竞技,才将这种运动改造得更加安全。参与者能够戴上全套护具,不必担心因球棍的击打而受伤。1856年,一位加拿大牙医成立袋棍球俱乐部,并且限制了比赛时长,参与比赛的人数也限缩到了12个人。袋棍球这才逐渐成为一项人人都可接受的现代运动,但是这项运动的祭祀色彩和原住民特色也由此消失。
如今,袋棍球是一项在世界上广受欢迎的运动。成立于2008年的国际袋棍球协会已经拥有了44个成员国。从1968年开始,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袋棍球锦标赛。参赛队伍中,有一支由六大印第安部族组成的易洛魁联盟国家队。他们不仅在国际比赛中表现优秀,曾经三度在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第四名,而且也象征了前现代时期的袋棍球运动在当今的传承。
绝境中幸存的民族竞技
传统竞技得到承认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有一些传统运动甚至曾經濒临灭绝。
韩国的跆拳道在日本殖民时期一度消失。1910年,日本入侵朝鲜半岛,开始了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在这段时间,日本殖民政府取缔了所有的民间竞技活动,甚至禁止当地人使用朝鲜的语言和姓氏—跆拳道的原型“手搏”和“跆跟”两项运动也在其列。人们只能秘密地练习手搏和跆跟。这导致韩国传统的竞技运动几乎灭绝。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朝鲜半岛涌现出很多用于自卫的拳术,这些拳术名称各异,但还没有出现我们今天看到的被称作跆拳道的运动。1955年,韩国各界著名人士组成名称制定委员会,试图构建出统一的朝鲜传统拳术,“跆拳道”的名称高票当选。因为“跆拳道”三个字不仅概括了这种拳术的主要技法,还表达了传统拳术对个人修养的重视。其中“跆”指踢击,“拳”指拳击,“道”则代表了道行和对礼仪的修炼。
不是所有传统竞技的危机都是由于其他国家的侵略。巴西的国技“卡波耶拉”一度消失,是因为本国政府的禁令。
巴西的国技“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是被贩运到南美的非洲裔奴隶发展出来的竞技运动,形态介于舞蹈和武术之间,以腿部攻击为主,因此也被称为“巴西腿法”或“巴西腿术”。它不只是单纯的肢体搏击,常常有音乐伴随。据说,最早在卡波耶拉中加入音乐是为了让奴隶的主人相信,他们只是在唱歌和跳舞。
1624-1630年,荷兰入侵巴西,许多巴西的农场与甘蔗园都被迫停摆,大量的奴隶逃入附近的森林。他们在森林中聚居,练习和发展可以抵御外敌的徒手武术。
传统竞技得到承认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有一些传统运动甚至曾经濒临灭绝。
到了1888年,巴西废除了农奴制,重获自由的奴隶进入巴西各大城市,但是城市却没能提供足够多的工作机会。很多人只好加入帮派组织,而卡波耶拉则转而被用于犯罪和反政府活动。这让新成立的巴西共和国大感头痛。
共和国政府的应对策略是取缔卡波耶拉。1892年制定的新宪法增加了禁止卡波耶拉的规定,练习卡波耶拉会面临非常严重的刑罚。如同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传统朝鲜拳术,卡波耶拉的活动也转入地下,秘密进行。
为了避免官方警察的追缉,参与卡波耶拉的人在活动中一般不会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用“昵称”代替。这种民间的策略逐渐演变成延续至今的传统。直到现在,人们在通过受洗仪式正式入门卡波耶拉之后,会得到参与这项活动的专用昵称。这使得原本就脱胎于非洲部落宗教仪式的卡波耶拉更添几分神秘。
标“跆拳道”三个字不仅概括了这种拳术的主要技法,还表达了传统拳术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巴西政府才取消对卡波耶拉的禁令。卡波耶拉重见天日,从备受打压的地下活动一跃成为巴西的国家运动。巴西甚至专门开办了教授卡波耶拉的学校。
像卡波耶拉这样的传统竞技运动,几乎成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每个国家都强调自己的传统运动历史悠久,独一无二。不过,这些竞技运动大多都是在现代才正式定名和成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外籍选手频频夺冠,使得把相扑当作民族文化象征的日本人难掩尴尬。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传统拳术为了生存下来,曾经融合了日本和中国武术的元素,但这样做的意义不只是让拳术看起来不那么“朝鲜”,也丰富了这种运动的内涵。国际跆拳道联盟的创始人崔泓熙,在推动现代跆拳道的过程中,也并不墨守本国的传统。他在日本求学期间,还学习了琉球的传统武术空手道,并考得了二段的资格。
保守排他的日本相扑
尽管民族传统竞技的发展不能避免与其他竞技的相互激荡,但是一些运动在现代却囿于民族主义的话语,固步自封。
很多传统竞技的特色都在于对精神修养的强调,但这种强调也往往成为判定一个人是否有资格代表这项竞技的严苛标准。蒙古国出身的相扑选手白鹏,在2019年9月以“白鹏翔”的名字加入了日本籍。他入籍日本的决定引发了蒙古和日本两国的争议。一方面,大多数蒙古国的相扑迷都感到失望,指责白鹏是“叛徒”。另一方面,很多日本人认为,白鹏没有理解相扑的精髓“相扑道”,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相扑选手不是赢得比赛就够了,还需要磨练自己的精神。甚至有日本网友认为,白鹏归化日籍就像一个噩梦,会终结日本自古以来的相扑文化。这种看法之所以广为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扑与日本的神道教有着很深的渊源。
相扑运动保留有古代祭神仪式的痕迹
虽然晚近有人提出“相扑源自中国”,但是相扑从很早就和日本人的信仰息息相关。公元8世纪的《日本书纪》是最早记载相扑的日本文献。在书中,相扑和柔道的起源“捔力”是天皇钦定的国家仪式。这个仪式祭祀的是日本人自古信仰的“八百万神”,人们相信这位神普遍存在于萬物之中。
即使现在,相扑运动还保留有古代祭神仪式的痕迹。相扑的场地叫作“土俵”,上方垂挂青赤白黑四种颜色的穗子,象征四季,以及上天的四大神兽,即青龙、朱雀、白虎和玄武。四种颜色的穗子,寄托了日本人“祈祷五谷丰登”的愿望。人们相信,相扑比赛期间,神灵会降临土俵,护佑比赛的大力士们。当大力士取得胜利,他们会凌空连劈三次手刀,以向神明致意。但是,相扑也没能逃脱现代化的怪圈。
1972年,相扑运动中诞生了第一位外籍冠军,夏威夷人杰西·库豪卢阿赢得了当年名古屋“相扑场”的冠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非日本人就开始占据顶级相扑比赛的舞台。进入21世纪,十多年里日本相扑锦标赛的冠军就有不少是蒙古人,还曾经有过一个保加利亚人和一个爱沙尼亚人夺冠。2016年,日本相扑力士(琴奖菊和弘)夺得了6个顶级锦标赛的第一个冠军,反倒成了日本的大新闻。外籍选手频频夺冠,使得把相扑当作民族文化象征的日本人难掩尴尬。
显然,相扑文化也成为了日本单一民族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民众很难接受把自己的传统交给外国人来传承。尽管改变国籍满足了日本相扑协会的规定,但是日本民众给相扑赋予的精神意涵,却阻挡了任何跨国文化交流的可能。
对传统竞技项目的深厚情感,虽说有助于维护和发展这项运动,但若想让这项运动长久存在下去,或许还需要更为开放的心态,让传统竞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