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稀土:抢占产业制高点的高价值专利战略
2020-10-30
有研稀土公司重视培育高价值专利,积极运用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将高价值专利打造成为抢占产业制高点的战略工具。
稀土是“21世纪的战略元素”,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新材料宝库”。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稀土大国,但20年前我们面对的却是国外对稀土高新技术和尖端产业的垄断与封锁。突破与攻坚,是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有研稀土”)与其总经理于敦波“稀土”生涯的两大关键词。
有研稀土是2001年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作为主发起人对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整体改制而设立的股份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第五冶金室,是我国最早从事稀土研究开发的单位之一,也是我国稀土工业技术的发源地之一。
艰苦耕耘 争取主动权
于敦波回忆,2000年前后,快冷厚带技术的客户应用需求很旺盛,但国内市场供给少,我们自己的技术到了瓶颈期,需要新突破。因为当时国外的相关成熟技术对国内实行封锁,我们只有自主研发持续创新才能突破封锁。于是,有研稀土团队规划了一个三年攻坚计划。那时,于敦波和他的团队,三班倒与时间赛跑,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突破了技术封锁。他说:“那时我们都吃住在实验室,一个月不回家是常态。孩子没人照顾时,就送到工厂来。失败的实验不计其数,但我们都为最微小的进步欢呼、相互鼓劲——下次,下次肯定能成功——满脑子想的就是实验。”
最终,正是这一点点进步的累积,经过无数次的调试、分析与排查,于敦波和他的团队在合金快冷厚带技术领域迈上新台阶,在应用稀土材料的前沿阵地扎扎实实地站住了脚,也接到了国外公司纷至沓来的订单。
稀土兼具优异的磁光电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现代交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防尖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于敦波表示,正因为稀土的前沿性,所以要打破垄断、突破封锁,惟有掌握主动权,才不至于在竞争与冲突中受制于人。
比如永磁体,大众熟悉的是吸铁石,但吸铁石磁性小,而磁性劲儿更足的稀土永磁体更多地应用到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等节约环保领域。于敦波举例说,新能源汽车中的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稀土永磁体。“大众并不熟悉稀土,但稀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功用。从手机的毫米级调焦镜头到话筒,从电动汽车到机器人,稀土永磁材料在更小更强大更智能的应用中,日益突显重要性。”
“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开发量与应用量占到全球的80%以上。但要成为稀土强国,还需要技术领跑,拿得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成果来。巨大的市场与美好的前景,都需要我们挺立在潮头展开竞争。”
经过多年耕耘,有研稀土在稀土研究领域自主研发成果非常丰富:自主开发了400多项稀土冶炼、分离提纯、稀土金属及合金,还有稀土磁、光、催化功能材料等工程化技术,其中50%以上应用于工业生产。而公司历来重视培育高价值专利,积极运用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将高价值专利打造成为抢占产业制高点的战略工具。
瞄准战略竞争制高点 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公司知识产权发展的“探照灯”。有研稀土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紧盯世界稀土产业技术发展前沿,明确公司未来重点布局的研发领域及方向。公司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指导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发展的纲领,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提供中长期指导和有力保障。按照“十三五”知识产权战略规划部署,公司围绕核心技术高价值专利不断积累,其中在稀土绿色分离提纯领域、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领域、稀土功能材料等当前及未来战略竞争制高点领域申请专利178项,其中PCT申请19项,美日欧等国外发明67项,同时不断完善各领域专利布局地图。
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体系 保障高价值专利培育开展
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基础。有研稀土建立了系统的制度体系,用以规范知识产权机构、人员、人才、资金等管理,保障知识产权工作运行和开展,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公司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将专利申请、授权、专利成果转化及推广等工作纳入员工的年终绩效考核中;对专利申请、授权、获奖等按照管理办法分别给予奖励,激励高价值专利培育,提高员工创新积极性。有研稀土设立了专利专项资金,用于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专利布局、专利管理与维护、专利数据库建设、专利预警、知识产权培训、奖励等工作。公司持续投入资金,聘请知名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汤森路透、Questel等国外商业专利数据库公司合作,协助专利申报及维护,合作开展专利预警、专利信息分析,以及建设专业专利数据库,为高价值专利创造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和数据资源支持。公司建立了人才队伍培育制度,汇聚了包括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在内的优秀创新团队,为公司以国家需要和技术发展方向为指引,加强稀土行业前瞻技术、行业共性问题等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强化专利布局 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
丰富的创新成果必须借助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有研稀土将开展领先技术的国内外專利布局,抢占技术制高点作为贯穿公司发展战略的基本策略,积极培育、产出、储备和布局高价值专利,以知识产权的方式使公司的技术优势转变为知识产权优势,进而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公司开发的高性能磁、光等功能材料出口到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发的稀土绿色萃取分离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在国内外稀土领域推广使用。为开拓、占领、巩固相关国际市场,公司提前按照公司发展规划和知识产权规划,对这些国家或地区进行了专利布局,申请PCT专利32项,美、日、韩等国外发明专利75项,授权国外发明专利28项。上述高价值专利布局涵盖了公司出口产品及技术所有目标国,为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升高价值专利实施率实现专利的经济价值
有效的高价值专利布局为有研稀土在国内外市场营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55%以上的专利技术获得自行实施,如铷铁硼合金速凝永磁片、荧光粉、稀土金属及合金等关键专利技术都已经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如,有研稀土公司铷铁硼合金速凝永磁片高价值专利技术和关键设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引起国际铷铁硼行业巨头日立金属、TDK、信越等公司的高度关注,而同时开发成功的相关专用设备,迫使国外著名设备厂家日本真空不得不降价并转移到中国与该公司合作生产,推动了我国铷铁硼行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并对全球铷铁硼行业未来发展格局产生影响。该项高价值专利技术成功产业化,实现产量累计4800多吨,并出口日本等国家,出口创汇达25亿美元。
有研稀土新型LED荧光粉及其制备技术,在中国及美国、日本、韩国等获得27项授权发明专利,突破了国外公司在相关领域的专利垄断,为国产LED荧光粉及器件出口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技术全部实现产业化,建成年产50吨生产线,累计销售收入2亿元,国内中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20%,直接带动下游产业约35亿元,并打破日美企业在我国市场的垄断,迫使其国外产品价格下降50%-90%,国内LED封装企业降低材料成本超过20亿元。
开展国际合作 拓展高价值专利价值实现渠道
有研稀土申请了32项PCT专利,并在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地区布局了75项发明专利,通过专利许可及交叉许可、投资入股等方式,与德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拓展了国际市场,提升了公司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稀土资源优势转变为稀土技术优势和专利优势。公司近年来开发的多项具有原始创新意义的绿色稀土分离技术,及时申请了专利,并实现了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际布局。该系列技术在专利的有效保障下,成功向国内大中型稀土企业许可20余次,转让许可收入6000多万元。该项技术的产业化,年分离稀土量占全国总量的25%以上,新增销售收入上百亿元,年减排氨氮或钠盐废水数百万吨,既实现了专利经济价值,又推动了稀土行业技术革新。
组建稀土联盟 助推高价值专利技术应用推广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牵头成立的“先进稀土材料与清洁平衡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至今已运行10年之久。联盟集聚和整合相關创新资源,形成了稀土冶金和材料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推动了稀土冶金和新材料的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了我国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研稀土积极搭建创新合作平台,支持联盟成员进行技术合作、研发,组织联盟成员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倡导高价值专利技术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
布局高端稀土磁性材料产业 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有研稀土积极布局高端稀土材料产业。2019年末,有研稀土(荣成)有限公司揭牌暨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荣成分中心签约仪式在山东威海荣成市隆重举行。
为有效延伸稀土产业链、做强做大主营业务板块,有研稀土母公司有研新材与朱口集团(荣成宏秀山磁业有限公司和青岛麦格耐特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在威海、青岛两地分别投资成立有研稀土(荣成)有限公司、有研稀土(青岛)有限公司,并设立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荣成分中心——有研稀土(荣成)磁性材料研究院。研究院将围绕电声音响、5G通信、物联网等高端应用市场需求,重点开发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子器件、机器人等领域用高端稀土磁性材料、器件及应用技术,打造一流的稀土磁性材料研发及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在高端稀土材料工程化技术开发、成果转化、辐射推广等方面的先导作用,依托有研稀土荣成、有研稀土青岛两家公司,进一步夯实在手机扬声器、受话器、智能音箱、汽车音箱等消费电子用磁体的既有优势,并择机布局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高端应用领域,推动稀土磁性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国稀土强国梦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有资料显示,当今世界,每6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未来稀土市场的竞争一定会转变成为技术与质量的竞争,甚至是新概念、新领域的竞争。于敦波介绍,2000年时,国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大多依赖进口,2017年,我国出口接近两万吨,是稀土材料技术的一系列突破实现了这一目标。于敦波表示:“目前我们的钕铁硼制备技术与全球先进水平持平,在应用前端,我们想让永磁材料发挥更大的功能,通过技术创新,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的性能,将稀土资源真正地节约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