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0-10-30晏友明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16期
关键词:矿山企业矿区矿山

晏友明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四地质队,江西 新余 338000)

现阶段部分矿山开采水平较低,过程中并未运用防治措施,对生态环境及景观植被造成破坏,导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矿区水均衡和农耕建设造成影响,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因此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国内在恢复治理矿山环境方面,由于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大规模治理工程较为复杂,现已开展的探究工作主要包括强化制度建设工作、强化工作部署、加大综合治理方面的力度、引入市场机制四个方面,并与政府管理手段相结合,针对矿山治理以及保护工作,对矿山环境保护规划进行编制,深入了解矿山环境问题的现状,构建责任机制,并对环境恢复进行评价。为促进矿山生态文明建设,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改善矿山环境治理的可行性对策,保障矿山资源的经济建设。

1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地表环境破坏严重

矿山开采会造成塌陷以及裂缝等问题,导致地下水沉降,对地表植被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矿山排放的废渣都在山坡上,易引起地质灾害,且地表的植被覆盖层被剥离处理,固体废弃物中的污染物会渗透到土壤下层,对地表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2]。矿山开采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开采工作不够规范,没有采取科学的手段处理废弃物,也会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具体地质问题如下表1所示。

表1 矿区恢复治理地表问题

如上表所示,如果矿坑没有及时回填,矿渣随意堆放丢弃,会进一步破坏周边的植被资源,出现采空区的地表下陷问题,导致矿区土地荒废。

1.2 水体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矿山开采过程的深入,会对周围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形成大量废水,造成废水污染问题。由于废水中蕴含大量有害物质,产生废水不符合排放标准,导致矿山水利工程失去原有的功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植被枯死等问题,使矿区水资源难以满足实际的开采需求[3]。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会导致地下水位的降低,加速水土流失形成裸地,对周边土壤和植被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影响开采矿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水资源的匮乏。

1.3 治理机制不够完善

矿山治理工作的管理层和执法处位于多个部门,部门实施力度不够,遇到问题时没有负责人承担责任,导致矿山恢复治理没有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地质环境问题找不到负责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恢复治理的投入资金,治理技术和设备不够专业,没有一个专门研究矿山治理的机构。矿山治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开采人员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不够,对矿山恢复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危害。而矿山的监督管理体制,由于多个执法部门职责交叉,会造成执法分散,治理工作缺乏法律的管理约束,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无法可依,削弱了矿山环境执法应有的力度和成效,各项监管制度相对滞后,恢复治理机制没有统一标准。

2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恢复治理对策,其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图1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对策总体思路

2.1 设置统一治理监督机构

通过设置统一治理监督机构,赋予其独立的执法权,加强对矿山开采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由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管理部门涉及多方利益,建议由政府牵头,对国土、环保、林业及水利等部门进行整合,在矿产资源从开采到闭坑的全过程中,专门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监督,从源头上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工作[4]。该恢复治理机构针对矿山环境指标,要不定时地进行动态监测,包括矿区的地下水和土壤等指标,发现超标立即处罚。机构在履行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对监测制度进行合理完善,适当使用强制执行的方法,为矿山恢复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严格监督矿山企业对各项环境保护规定的执行情况。机构应与矿山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对矿山企业的各方利益进行协调平衡,当矿山企业发生违规情况,则要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并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成果进行验收,违规情况过于严重时,可以向主管部门提出关闭矿山的建议。验收过程中,机构应着重检查有毒物质、地下水位、废水排放标准与酸性矿坑水的处理,对矿区周边区域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治理监督机构避免了各政府部门的责任推卸,提高了恢复治理工作的监督效率和执行力,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治理工作的动态监测上。

2.2 创新恢复治理模式

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模式进行创新,根据矿山环境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治理模式,加强治理方案的针对性。明确矿山开采环境要求的基础上,确保矿山环境、产业经济和资源开采等多方面的发展,对治理方法和资金引入渠道进行创新,具体如表2。

表2 矿山恢复治理创新模式

如上表所示,利用政府的主导和扶持,对矿山环境进行开发式治理,治理规划可以通过网络模式进行宣传,采用政府采购和委托付费等多种形式,突破治理工作资金欠缺的瓶颈,并对社会的第三方治理提供鼓励,提高投资的积极性,也可以对土地权进行出让,延长土地使用权年限,提高矿产资源长远利益的重视程度。当矿山企业提出转型时,政府要对其发展提供支持,以规划产业政策为基础,对矿山企业的用地计划指标进行安排,修复恰当的矿山废弃地,管理废弃地的绿化工作,其中用地指标也可结合政策进行调整,实现矿山废弃土地再利用。

2.3 宏观调整矿山生态环境

利用宏观调控,明确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对象,确定治理周期。恢复治理工作应突出重点,矿区开采避免占用农村耕地,针对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现状,整体推进恢复治理工作,采取宜林则林及宜草则草等措施,降低矿区周边区域的破坏程度。认识到矿山环境改善是一个综合工程,其环境生态恢复时间应不低于一年,而改善后的矿山环境,应彻底改善污染防治效果,坚持标本兼治,通过关闭取缔等方法进行严格整治。宏观调整中,要将露天矿山作为整治重点,同时兼顾所有开采矿山和废弃矿山,而露天矿山中,首先安排关闭矿山和非法开采矿山的恢复治理工作,通过取材回填、机械开挖、人工整平、覆盖黄土等方式,达到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的最终目的。治理要认真做好规划方案,周期不宜低于二到三年,必须要求各单位结合矿山实际情况,按照客观规律进行轻恢复治理,避免治理工作流于形式

3 结束语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是一项长期繁琐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地探索,维护矿山生态环境的稳定并加以改善。除以上对策之外,还应积极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真正做到矿山生态环境的防范与保护,实现矿山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矿山企业矿区矿山
美准备将矿区转变为清洁能源中心
煤炭矿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估测
矿山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基于矿山企业的资金管理探析
我国矿区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