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太空奥秘 还原宇宙本真
2020-10-29刘汉国
摘 要:文章立足地球,放眼宇宙,还原130年前否定以太的真相,指出了否定以太的错误所在;摈弃了迪卡儿的以太静止观;突出了以太守恒的本质特征。
文章认为宇宙充满以太,以太守恒是引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打破以太平衡产生斥力,恢复平衡产生引力。斥力、引力即完全相等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恒星爆炸、燃烧、运转的斥力打破以太平衡;以太恢复平衡产生引力。行星高速运转使内部以太缺失,内外以太差量产生引力。任何个体物质内少外多的以太差量都会引起引力,即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实际上即是万有压力。恒星极速的旋转、冷热以太的对流形成以太漩涡,漩涡中心高度真空就是黑洞。潮汐是月球屏蔽大气压力的结果,而非月球引力所致。热是物质,构成热的物质叫“热子”,热子不灭!热子所占据的空间是原能源的成千上万倍;万亿恒星制造的热子是宇宙膨胀主要因素。热子是构成以太或暗物质的基本单位。
关键词:以太;守恒;引力;压力;黑洞;潮汐;热子;膨胀
1.万有引力之谜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引力是怎么产生的,至今是个谜。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2008年10月7日称,究竟是什么引起引力,这个问题“对当今物理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万有引力成因之谜至今未能破解,源于一个致命错误——
1.1.以太的否定
以太,在古希腊指的是青天或上层大气,即空气。在宇宙学中,有时又用以太来表示占据天体空间的物质。17世纪的哲学家迪卡儿最先将以太引入科学,并赋予他某种力学性质。
他认为,空间不可能是空无所有的,它被以太这种媒介物质所充满。物体之间的作用力都必须通过以太物质来传递,不存在任何超距作用。
“以太说”曾一度被科学界认同,并盛行几个世纪:牛顿承认以太媒质的存在,他说,以太极似空气无处不在,只是远为稀薄、微细,而且具有强有力的弹性。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源于以太的挤压。质量越大的物体周围以太的挤压力越强。
以太被否定源于1887年,迈克耳孙和莫雷的著名实验。
19世纪末,有人认为光是靠以太来传播的,而且把这种“以太”选作绝对静止的参考系,凡是相对于这个绝对参考系的运动叫做绝对运动。1887年,迈克耳孙和莫雷根据他们的设想,如果存在以太,而且以太相对地球是静止的。那么,地球对于以太的运动速度就是地球的绝对速度。
迈克耳孙和莫雷在不同地理条件、不同季节条件下多次进行实验,却始终看不到地球运动拖拽以太条纹的移动。从而否定以太的存在,即宇宙真空!并被整个物理学领域接受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谁证明了“以太相对地球是静止的”?这里只是一个假设,怎么就得到一个肯定的结论?如果以太与地球是同向同步运动的,又如何能看到“地球运动拖拽以太条纹的移动”?
其实,宇宙是以太海洋。恒星、飞行器自身有动力,在以太中自由运动,可以把以太作为参考系;行星、卫星自身没有生命和动力,只能依赖以太的运動随波逐流,它们的运动实际上是以太的运动。若是把同向同步运动的以太作为地球的运动参考系,自然看不到被地球拖拽的条纹。因此,就武断否定以太的存在,岂不是天大的错误?
1.2.以太守恒——引力的成因
以太不仅存在,而且是宇宙的主宰。守恒是以太的本质特征!宇宙的一切运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守住平衡。守恒是引力产生的根本原因!
拉长橡皮,一撒手它们就会缩回原状;用石子冲击平静的池水,停止冲击池水就会恢复平静;抽走房间里的污浊空气,就会自动的补充等量的清新空气等,它们的缩回、恢复、补充都说明该物质都具有弹性。橡皮、池水、空气所具有的“弹性”,也就是守恒性。拉长橡皮,冲击池水,抽走污浊空气的力与恢复原状的力,不用计算,完全相等。它是一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斥力和引力!
占据96%以上宇宙空间的以太是平衡的,有一个常量。物质的运动和物质的增多减少,都会打破这个均衡的常量,多、厚、密、热、亮等的物质以以太为载体向少、薄、疏、冷、暗等的地方做守恒运动,运动受阻,力就会凸显。我们把打破以太平衡、主动发出的外力叫斥力,把恢复以太守恒的力叫引力,这也是一组完全相等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宇宙以太守恒,绝不允许真空存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然界厌恶真空”,迪卡儿、牛顿认为“以太具有强有力的弹性”,马德堡半球实验,都强有力的证明了以太守恒的本质特性。也正是这种守恒特性,导致了引力的产生!
1.3.引力即大气压力!
爱因斯坦说,引力源于以太的挤压。以太为要什么挤压?挤压的前提是减少该物质内部的以太,使之内外形成以太差量,差量越多,挤压的力就越大,引力就越大,以太“强有力的弹性”也就充分凸显。这就是奥托.冯里格克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原理,抽出马德堡半球里的以太,使内外以太失去平衡,以太守恒,向球內运动受阻,力就产生了!如果把马德堡半球里的以太抽取更彻底,内外以太差量更大,再多的马也是拉不开的!
马德保半球内部以太多于外部,半球就会被推开(爆炸),即产生斥力;马德保半球内部以太少于外部,半球就会被挤压(相吸),即“引力”;马德保半球内外以太相等,即平衡,半球会自然分开,斥力引力都会消失。
生活中可以直接利用斥力,如子弹射出枪膛;也可以间接利用引力,如箭矢离开弓弦;还可以同时利用斥力、引力,如使内燃机工作。如太阳系就像一个内燃机,同时利用了完全相等的斥力、引力,运动才会如此永恒。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一个大气压力实验,实质就是一个以太守恒实验和引力成因实验;同时也为亚里士多德“自然界厌恶真空”,迪卡儿、牛顿认为“以太具有强有力的弹性”,爱因斯坦所的“引力源于以太挤压”,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因此,引力的本质就是以太失衡产生的压力。
1654年,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雷根斯堡进行了著名的马德保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压力无穷大,宇宙并非真空!然而,1666年,牛顿由一个苹果落地发现了地球引力,他认为苹果是被吸到地球上的!大气有压力,而且无穷大,为什么苹果不是被大气压在地球上,而一定是被吸到地球上的呢?
通常我们把外部的压力误认为是内部吸引,如用吸管“吸”牛奶,龙卷风“吸”起海水等,事实上都是内部“真空”引起的外部压力。人们不会相信马德保半球的引力来自球心,因为人们看到球心什么也没有;人们相信地球的引力来自球心,因为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球心,幻想球心有一个巨大的引力源。生活中没有一种物质的“吸”“引”不是以太挤压的结果。而并非有什么与生俱来的引力源!
引力、压力是一种现象的两种表述。引力来自内部,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却不符合客观事实;压力来自外部,则更为科学客观,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二者必将统一起来。(为了方便阅读,下文仍然要使用“引力”一词)
1.4.引力形式
1.4.1.个体物质引力
任何个体物质大至星球,小到微生物等,内部以太都少于外部,不论差量多少都会受到以太的挤压,这就是万有引力(也可以说叫万有压力)。
以太可以被比它密度大的物质挤压、隔绝屏蔽,如固态物质塑料、玻璃、木板、皮肤、岩石等;液态物质水、胶水、脂肪等;气态物质,尘埃、气团、气流等。碰撞挤压抽取,隔绝屏蔽以太,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个体物质。一公斤稻米放在那里,就如一盘散沙,把它进行真空包装,它就坚硬如石。
抽走了稻米之间的以太,外面的以太对稻米自动挤压,凝聚力就产生了。
构成生命的物质密度比以太大,对以太具有挤压隔绝屏蔽作用,使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命个体。如草木、种子,动物、人的躯体等减少多个物体之间的以太,形成差量,以太做守恒运动,就会推压两个物体相互靠近。所以,两物体相互吸引是被动的,仍是以太介质挤压的结果。如果想要分解个体物质,就要使它内外以太平衡,如,把岩石变作弥漫在空中的微尘。
1.4.2.运动物质引力
平静的宇宙中星体能量的聚集、爆炸、释放、运转都会打破以太平衡,以太恢复平衡的力就是星体的引力。
太阳爆炸产生巨大的斥力,使它本身和近围的以太瞬间减少,以太回流填补,就会产生相应的引力;太阳释放的热能被以太传导于周围空间,周围空间的以太就会把冷能源送向太阳,这热冷对流也会产生斥力、引力;太阳的旋转,产生离心力,即斥力,会将它内部及周围的以太甩向宇宙空间,使它本身及近围的以太减少甚至成为真空,以太自动回流填补,又产生向心力,即引力。
由于太阳的体积、能量之大,逆时针旋转的离心力,搅动了太阳系里的以太,使以太逆时针旋转起来,形成了以太漩涡。悬浮在太阳系以太漩涡中的星星、陨石、尘埃等,便随波逐流绕太阳作逆时针公转(我们无法看到以太旋转,以为行星主动在运转)。在爆炸回流、冷热对流、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左右下,星体因自身的体积、质量不同,既不能接近太阳,又不能脱离太阳远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轨道。星体在近乎圆形的轨道上高速运转,由于内侧受到太阳爆炸、热浪冲击力的摩擦阻碍,行星便自转起来(这就好比运动员绕运动场奔跑,他的一侧受到阻碍就会旋转改变方向)。行星没有爆炸和热浪冲击,卫星运转时内侧不会摩擦受阻,所以,卫星一般不自转。
做一个小实验:盛一盆水,里面放上大小不等、质地重量不同的8个球。代表8大行星;盆水相当宇宙里的以太。盆水平静(平衡),8个球无规律的悬浮于水面上。然后逆时针搅动盆水,相当于太阳自转;这时大小球体会随水做逆时针有规律的运动,这些球因体积大小、质地重量不同转动的轨道也各不相同;盆水搅动越快,各个球体公转越快,越靠近盆沿,漩涡中心的水变得少而薄;搅动减慢,各个球体公转速度减慢,渐渐接近漩涡中心,盆中心的水也越来越厚,直至恢复平衡。离心力作用于水,水连同它承载的球体被甩出去,即斥力;水恢复平衡而回流,形成向心力,即引力。
太阳搅动以太逆时针运转,悬浮在这以太漩涡中的行星及其他物质,也随之逆时针运转,这就是太阳系行星公转运动的同向性,轨迹的近圆性;由于太阳在自转时赤道半徑最大,离心力也就最大,质量较大的行星都统一在与赤道齐平平面上,这就是太阳系行星运转的共面性。
太阳系以太漩涡,载着地球以每秒约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公转,地球迎风面推开前面的以太,球体随即跟进,速度快,球身始终处于以太缺失境地,造成内外以太差量,运动速度越快,以太缺失量就越大,外部产生巨大均衡的以太压力,把地球物质聚合于一体,这是地球引力成因之一。
物体向前运动速度越快,内部的以太流失的就越多,引力、重力、质量就越大。“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质量就会无穷大”。
体积庞大的地球(赤道6371.3 公里),自转产生巨大的离心力,使地球内部和近围的以太被甩了出去,旋转的速度快(每小时1700公里),甩出的以太量就大;旋转持续不停,回流的以太没有空隙进入地球内部,内部以太缺失,始终少于外部,从而形成聚合力,这是地球引力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地球上物质的重量与地球运行的速度成正比:速度快,物质重;速度慢,物质轻。比方说,你的现在的体重是120斤;如果地球速度加快一倍,公转一周是183天,自转一周是12小时,你的体重可能是240斤,地球、人的体积就会缩小二分之一;如果地球公转一周是732天,自转一周是48小时,你的体重可能是60斤,地球和人的体积也会增大一倍;如果地球停止运行,地球内外以太相等,地球就会瞬间垮塌、分解、消散,成为大大小小的陨石和太空垃圾,因为现在的地球是一个破碎的球体。
1.4.3.环境引力
物质自身引力大小与其所处的环境也密切相关。水星与其他七大行星相比,距太阳最近,处于太阳系以太最为稀薄的地带,所以它内部的以太也很少,这就是它虽然体积小、运转速度慢,却引力大,质量大的主要原因。
从水星到海王星,以太的密度,厚度依次增加,太阳运转造成的以太环境影响依次减小,天体的速度、体积、质量因素对行星的引力影响则更加突出。
地球的高速运转,对以太的影响达150万公里。越往球心以太越少,引力越大;球心以太最少,引力最大(这与大气压强一致)。
综上所述,引力是以太守恒的结果,是宇宙的第二力,即反作用力。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概括为:宇宙存在以太,以太绝对守恒,它是物质的载体和介质;物体引力大小与他们中间以太的少多成反比;运动物体的引力与它的体积、速度、质量成正比。
2.黑洞之谜
2.1.黑洞源于庞大天体的高速旋转
迪卡尔解释了太阳、行星、卫星、慧星等的形成过程。他认为以太旋涡对天体的压力,在各种大小不同的旋涡的中心必有某一天体(如太阳),以这种假说来解释天体间的相互作用。
庞大天体的高速旋转,速度越快,甩出的以太越多,内部以太就越少;引力就越大。当它旋转速度达到光速时,真空程度达到极限,它的质量就会无穷大。以至于把以太连同星云全部挤压到高度真空的黑洞中。
2.2.黑洞源于宇宙龙卷风
地球上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龙卷风。龙卷风中心高度真空,所到之处,地表物质被吸纳。冷热以太在对流过程中形成以太漩涡,即宇宙龙卷风。
宇宙龙卷风的中心高度真空,成为黑洞,所到之处以太连同它承载的星云被“吸引”进去,连光也无法逃离。
3.潮汐之谜
月亮屏蔽大气压力引起潮汐
有引力的物质外面都有大气层,大气层是该物质内部排除的以太与外部以太的叠加,质量越大的物体大气密度越大,挤压力越强。方向都指向物质中心。
大气压强可以被屏蔽。
地球上,尘埃、水蒸等可以屏蔽压力,使地面压强减小。所以,空气质量好压强大;空气质量差压强小。晴朗天气压强大;阴雨天气压强小。
陀螺旋转甩开了大气的压力,旋转越快立得越稳,停止运转,又会被大气压倒;人和动物的行走、奔跑,自行车、摩托车的运动,飞机、火箭的飞行等,都可以减小大气的压力,运动越快重量越轻,行得越稳。
空气流动屏蔽以太压力,该地的压强就会减小。所以,有风的压强比无风的压强小。微风抚过海面,会起细小的波浪;大风吹过海面,就会波浪滔天;微风吹过地面,鸡毛蒜皮会飞上天空,狂风吹过地面定然飞沙走石,树木连根拔起。也是因为风屏蔽大气压力,使压强减弱的缘故。
地球运动对以太的作用范围是150万公里(地球引力范围,也是大气压力范围),由于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回流以太的向心力左右了月球,直徑3500千米的月球,在38万公里的地带找到了自己的轨道,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挡了回流的以太,屏蔽了部分大气压力,使地面的压强减小,陆地上重力丢失,海洋上海水上溢,出现潮汐。科学家观测到日全食时,出现重力异常、重力丢失现象,其实与日全食无关,凡是月亮经过的地方,该地都会出现重力丢失现象,人们满足于“月球引力潮汐说”,对潮汐成因的探索就此止步。万有引力定律表述为,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月球距地球38万公里,尚能吸起海水,逆推回去,月球的引力到底有多大?其答案肯定令人难以置信。所以,潮汐是月球屏蔽大压力的结果,并非月球引力所致。这一点是完全可以通过观测实验来证实。
4.宇宙膨胀之谜
4.1.热是物质
热是物质,而不只是一种现象。它客观存在,占据空间。构成热的基本单位,我们暂且叫他“热子”,与量子相似。它极其细微,它以以太为导体传播和发散,也可以被屏蔽。
4.2.热胀冷缩
光子高度聚集,如激光,温度极高,切削物质比刀还快;热子数量增多,温度升高,可以使钢铁雾化。热子接触或进入物质内部,占据空间,使体积增大即热胀;热子发散,温度降低,体积缩小即冷缩。生活中人们利用热胀冷缩的规律为人类造福,如温度计的发明与使用等。
能占据空间的,我们叫它物质,是物质就要占据空间。生活中我们重视温度,但却往往忽略了热子占据大量的空间。给钢加热,然后自然冷却,钢就变成铁。这是因为热子在消散的同时,补充了相应的以太,占据了空间,使钢变为柔韧的铁。给烧红的铁淬火,可以得到坚硬的钢。淬火骤冷使热子突然发散,以太还来不及补充,就被外面的以太挤压,从而使铁变得致密,成为坚硬的钢。
能源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热子和二氧化碳等,其中热子是最主要的物质,1毫升汽油或一立方厘米的火药燃烧的瞬间,释放的热子数以亿计,体积是该能源的成千上万倍,所以一毫升汽油燃烧可能推动活塞做功一次,一个鞭炮可以炸毁一间房子。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标志热子增多,热子数量、温度、体积成正比。
4.3.热子不灭
物质不灭,热子是物质,自然不灭。一毫升汽油,一立方厘米火药,燃烧时热子瞬间增多,体积增大,温度升高,靠近它就会被推倒或灼伤。温度下降,热子离开了它的附着物,溶入到宇宙空间,热子的密度变得稀薄,但热子的数量和它所占据的宇宙空间并没有减少。这正如一勺糖,溶入一杯水里很甜,但溶进一桶水里,你就尝不到它的甜味,但你绝对相信一勺糖的重量和体积并没有减少。500毫升80℃热水装进塑料瓶密封冷却到10℃,瓶子会被压扁,把水倒进量杯,就只有460毫升了。说明500毫升热水,70℃的温度,热子所占体积应该是40毫升,而冷却时这40毫升的热子并没有消亡,它进入宇宙,占据了40毫升的空间。
4.4.宇宙膨胀
1毫升汽油或一立方厘米的火药燃烧的瞬间,释放的热子数以亿计,占据的空间是该能源的成千上万倍;成千上万吨柴禾,煤炭,石油,煤气,成千上万千瓦的电能源源不断释放出来的热子,要占据多大的空间,我们难以计算和观测。尽管如此,地球人制造的热子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地球升温、空间变大,但对于广袤无边的宇宙空间的影响微乎其微。
虽然宇宙空间很大,但是如果在宇宙空间,有20万亿亿个类似太阳甚至比太阳大万倍的恒星每时每刻爆炸燃烧,热子源源不断的倾泻于宇宙空间,需要占据多大的空间?真正无法想象!如此,宇宙怎能不升温、不膨胀,星球又怎能不远去呢?
所以,我们说恒星制造的热子的迅猛增多是宇宙膨胀的根本原因!
如果热子被证明是占据空间的物质,如果热子被证明它产生了便不会消亡。那么,它的意义就比天还大!笛卡尔占据宇宙96%空间的以太,人们所谓的宇宙空间充满着暗物质、暗能源等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同时,我们可以推断,热子就是构成以太、暗物质的最基本的单位。宇宙自爆炸诞生之日起,亿万年来源于不断制造的热子,倾泻于宇宙空间,才有今天这个美丽宇宙世界,而且这个世界还将以光的速度永无止境的膨胀扩展下去!遗憾的是:热这个宇宙的主宰,至今还没给予它应有的名分!热被认为它只是一种现象,没有人去理会它的生死存亡;热胀只是解释为物质分子间隙的增大,便没人深究。儒勒·凡尔纳说:“人类进步得实在是太慢了。”难道不是吗?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并导出万有引力定律。但是,在给R.本特利的一封著名的信中写道:“……引力对于物质是天赋的、固有的和根本的,因此,没有其他东西的媒介,一个物体可超越距离,通过真空对另一物体作用,并凭借和通过它,作用力可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我看来,这种思想荒唐之极,我相信从来没有一个在哲学问题上具有充分思考能力的人会沉迷其中。”牛顿本人倒是倾向于以太观点的,他在给R.玻意耳的信中私下表示相信,最终一定能够找到某种物质作用来说明引力。”
——这也是一个科学权威,对热衷于科学探索者的殷切期望!
郑重声明:撰写本文旨在为天文科研工作者和天文爱好者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以地球为立足点,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汲取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不同的观点,重在说理,请勿在专业术语上吹毛求疵!认为荒唐,可以一笑而过;认为有些道理,可以与作者交流讨论!
参考文献
[1] 本文属理论创新,引用文献较少。文中的笛卡尔以太观“1.1以太的否定”,引自王达水《论以太》笛卡尔的以太观和“以之否定”.
作者简介:刘汉国,男,56岁,湖北保康人。大学学历,中学文高级教师。工艺美术大师,好根艺、泥塑、盆景,尤善根书。热爱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