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四分之一新绿来自中国

2020-10-29

党员生活·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塞罕坝绿洲治沙

从北京向北400多公里,一弯深深的绿色镶嵌于此。

她叫塞罕坝。这个面积达112万亩的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每年吸引50余万人次游客前来游览。

然而在5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高寒荒原。林场第一批建设者赵振宇至今仍记得:“到处是沙地和光山秃岭,风卷着沙粒雪粒,遮天盖日,打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斗风沙、睡草苫、啃窝头、喝雪水,建设者们硬是在这片不毛之地,种下一株株希望的树苗。

夢想,在力量的汇聚中照进现实,绽放光彩。

三代人,58年。如今,塞罕坝林场相当于为每3个中国人种下一棵树,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

绿色,是生命的底色。中国人深刻明白这一点。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绿化祖国”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园林城市”创建,再到现在美丽中国建设,俯瞰中国大地,绿色越来越多:

1956年以来,各类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达170多万平方公里。1978年以来,“三北”工程完成造林3014.3万公顷,在北疆筑起一道比万里长城还长的“绿色长城”。1999年以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08亿亩。

“全球新增绿色1/4来自中国!”国际上根据卫星数据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源于沙区国土绿化。

奇迹背后,是一个个让人动容的故事。

“无论多苦多累,每家必须出一个后人,把八步沙治下去。”甘肃古浪,在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林场,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6位老汉在承包合同书上按下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几代人累计治沙造林20多万亩。

“一定要把毛乌素沙地侵吞的土地夺回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局长王有德和职工们,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

“治不了沙,我就死在沙里!”陕西靖边,“全国劳动模范”牛玉琴带领家人和工人种草种树,让当地11万亩荒沙披上绿装,不毛之地变成绿洲。

还有山西右玉、内蒙古库布其、新疆柯柯牙……沙区的人民艰苦创业,持之以恒遏制“沙魔”。当初的苦累,化为今天生态优美、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甘甜。

在陕西榆林,一代代治沙人立下愚公移山志,将有上千年历史、面积曾达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变成了林海绿洲;在库布其沙漠,人们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这里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在宁夏中卫沙坡头,四代人执着奋斗、不断创新,草方格沙障固沙法远输国外,被誉为“中国魔方”;在手机应用支付宝“蚂蚁森林”平台上,5亿用户种下1.22亿棵真树……

2017年12月,满头银发的陈彦娴和“60后”的场长刘海莹、“80后”副场长于士涛,代表三代林场建设者前往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领取“地球卫士奖”的奖杯时说:“我们把沙漠变成林海,再苦也值得。”

猜你喜欢

塞罕坝绿洲治沙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塞罕坝的树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深海绿洲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绿洲,它的名字叫“故乡”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精彩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