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免税经济”的未来

2020-10-29胡万程

党员生活·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离岛免税店海南

胡万程

今年6月底,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袂发布了《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公告中的两条调整,力度很大。

其一,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从3万元提升至10万元,不限次数,且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其二,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其中新增加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消费产品以及酒类、茶叶等。

相较于香港每次出境限额的5000元以及烟草、酒精特殊规定,海南的免税政策力度已然跃居上位。伴随口碑效应的激荡,一个新的购物圣地似乎雏形初现。

疯涨的“免税股”

把海南与香港作横向对比,可明显感到两者的差异。

海南的人口和香港差别不大,但面积是香港的13倍,人均GDP几乎只有香港的七分之一。尽管如此,2019年海南是中国内地第二大免税市场,销售额为17亿美元,仅次于上海两大机场的20亿美元。

可以预见,随着离岛免税购物额度的提高,海南将很快超过上海成为内地免税顶流。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短时间内无法重开的境外游极大地限制了国人的海购热情。旅客出不去,代购也出不去,海南岛恰逢其时的“加码政策”,如久旱的甘霖一般,解了海购党的渴。

海南免税政策的红火,带动了A股市场一批免税店概念股的涨停潮。从中国中免到格力地产,再到王府井、凯撒旅业,各大公司接连涨停,成为市场中最具话题的风口之一。

免税行业属于国家特许经营行业,其经营的基础是国家让渡部分或全部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收。也正因这个特点,决定了我国免税牌照的稀缺属性。

据统计,现阶段中国共有8张免税业牌照,分别属于中免、日上免税行、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侨,以及刚刚才申请下来的王府井。其中,中免、日上、中侨、海免同为中国国旅旗下,而中出服被凯撒旅业深度绑定,珠免则于不久前已落入格力地产怀抱。

上半年因疫情导致业务受阻,利润匮乏的旅游公司,纷纷把业务重心转移到免税上来。免税市场占比近九成的中国国旅,甚至把名字都给改成了“中国中免”。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种“强蹭热点”的吃相是否难看了点。但若查看中国国旅的财报,一切都水落石出。2018年,中国国旅免税商品销售业务实现营收 332.27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 470.07 亿元的71%。

搞免税这么挣钱,凭什么不好好做呢?

未开垦的处女地

我国现在的免税业务,市场规模刚刚超过540亿元,与旺盛的消费力相比并不成比例。

这其中七成来自机场、口岸与机上。相比较于韩国免税市场消费结构,有50%的免税消费是发生在市内免税店,我国的市内免税店占比不到1%。

机场和市内商場的优劣很明显,机场免税店的面积相对较小,品牌店数量较少,购物时间和空间都很有限。赶飞机一般也就提前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到达机场,一旦需要退换货售后服务就必须再进机场,比较麻烦。

而市内店对购物时间没有限制,且空间较大,有利于商品的展示和销售。例如游客去海南三亚游玩,发现附近有免税店,看见一个艺术品很喜欢,但他还要到处游玩。这时他只要交了钱、填表格,第二天去机场直接就可以取走。

与国内免税行业蒸蒸日上的境况相反的是,日韩免税店受疫情重创。2019年韩国免税产业销售额达到213亿美元,中国消费者贡献超过七成。但疫情发生之后,韩国免税店几近断粮,销售额同比降幅高达约90%。多个机场免税店已经关闭,市内免税店也纷纷闭店或调整营业时间。

疫情导致的“禁足”,境外免税店业务停滞,客观上为消费回流国内带来了契机。如何握紧“消费”马车的长鞭,既考验政策制定者的平衡掌握,也得看各大企业的参与热情。毕竟这样的机会,可不是常有的。

摘自《南风窗》

猜你喜欢

离岛免税店海南
韩媒:应向中国政策看齐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你激励爱豆的样子, 像极了你的妈妈
关于发布《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商品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的公告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商品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的公告》的解读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