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教育视阈下地方高校中国文化教育多元路径研究

2020-10-29左菊苏芹

丝路视野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全媒体

左菊 苏芹

摘 要:基于外语教育的视角,针对地方高校中国文化教育的现状,文章提出借助全媒体手段,将英语语言、中国文化及媒体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学、练、用一体化,知行合一的多元路径教学体系,实现“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混合,理论+实践并举”立体化的中国文化教育,以期在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中实行中国文化传承。

关键词:中国文化教育 多元路径 全媒体 浸润式

一、引言

全球化时代的语言教育不仅承载着“交际工具”和“文化输入”的功能,还承载着“文化输出”“软实力提升”的历史使命。“外语优势常被用来传播价值观念,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国家文化利益”。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成了当今外语教学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鉴此,本文将依托项目研究,借助全媒体手段,从英语语言教育的视觉,探索地方高校中国文化教育的多元化路径,致力用文化铸魂育人,在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中实行中国文化传承。

二、地方高校中国文化教育多元路径体系构建

随着21世纪到来,社会进入了以互联网为主导、依托各类传播工具而形成的“全媒体”时代,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带来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全媒体背景无疑也为当下地方高校中国文化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大学英语教育可把握全媒体的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等特征及信息受众阅读浅表化、碎片化特点,将新媒体、中国文化内容、英语语言三者深度融合,运用媒体手段,开发多元路径,拓宽教学视角,扩展文化内容,对接课程教学,改善文化生态,解决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全媒体手段,结合外语学科特点,开辟中国文化教育的多元路径,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混合,理论+实践并举”教学模式,实现浸润、濡染、熏陶并践行。针对中国文化的话语内容的不同模块,分别进行课堂分类讲授、课后专题讲座、课外体验践行等多种渠道的文化输入、输出、体验活动。

(一)线上+线下混合的课堂教学路径

针对中国文化内容的四个层次模块,教学中,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手段,组织中国文化的听说读写译活动,系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运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法,将中国文化同西方国家的文化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对比,探究阐释文化差异,客观认识、评价中国文化的价值和作用。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将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融于具体的内容之中,拓宽视野,引导思考,增强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包容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線上各种有关中国文化的网络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课后线上自主探究学习,弥补课堂学习内容和时间的不足,实行“线上线下”课堂混合教学,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民族文化体系。

(二)课内+课外结合的专题讲座路径

为进一步深化、拓展课堂教学内容,针对中国文化的话语的主题,定期举行课后专题讲座。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来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可就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热点、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启发思考。通过文化寻求心灵疏导、指引,实现文化引领。学生则可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路径参与深度互动,寻求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共鸣。通过课内+课外(课堂分类讲授与课后专题讲座)结合、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从不同文化视角组织教学,将文化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准确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变化发展过程,从理论的层面全面系统地认识理解中国文化。

(三)课外文化输出活动的实践路径

课堂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教育活动的终结,每门课的课时有限度,教学时间有限度,但真正的教育应该贯穿在教育、贯穿于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中国文化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实现文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并举。通过边学习、边实践,感受中国文化,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各种活动中,领悟中国文化智慧、价值、涵养、心性,真正将中华文化的精髓“根”“脉”“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的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知行合一。

1.校园全媒体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媒体内容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不同的媒体形态传播已经完全成为现实。中国文化教育应把握这种全媒体带来的教育机会,充分利用全媒体带来的全员媒体的优势,创新中国文化传播形式和传播载体,建立以外国语学院为主的全媒体中心,借助校园广播、电视台、院报期刊、网络媒体等各种媒体形态,利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媒介形式进行中国文化内容的短平快报道,传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如,运用英语语言优势,以广播站为载体,定期用双语讲述中国文化典故小故事;以校报为载体,定期同步刊发文化典故故事等,让文化经典进校园、鲜活起来,引导受众文化学习,弘扬文化 。

2.“浸润式”文化体验路径

“浸润式”教育模式源自美国。“浸润式”教学即使学生能通过教师创设的相应的情境,更加深入感知文本内容,收获文本知识,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体验。“浸润式” 教育模式因具有渗透性、渐进性、人本性而广泛运用于双语教育教学。中国文化浸润式学习模式即利用学生端的全媒体路径,借助QQ、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网络等多种渠道不定期向学生推送中国文化,让文化走进生活,来到学生身边,实现文化浸润、濡染、熏陶。传播学中的“强生效应”表明:在众多舆论声音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流声音能够影响其他声音,甚至诱导和同化其他声音。文化教育中,充分利用“强生效应”,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手段,全方位影响学生的中国文化学习、思想品德、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从而达到文化教育“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效果。

3.第二课堂文化输出活动路径

创建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院级、校级文化输出活动,为学生提供文化话语交流、展示平台,践行中国文化。(1)利用网络平台优势,举办线上双语文化诵读或故事会活动,如:双语讲述“传统节日”故事、双语解读“二十四节气”、双语解析中华文化典故等;(2)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下文化赛事活动,如:以“经典诵读”“诗词传唱”为主题的“经典永流传”演艺活动,“秀英语、晒文化”中国文化类专题演讲大赛,“易儒文化”翻译大赛等;(3)开展文化才艺展示、类演艺活动,如:开展以“唱民谣”“地方剧”为主题的“中国风”校园文化节活动,“服饰文化演艺”“书法大赛”等;(4)开展中外学生联谊活动,合理地利用留学生资源,举办“爱民族文化,讲民族文化,最美民族文化大使” 中外学生联谊活动,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高文化双向交流能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实现人人爱文化、讲中国故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气。多元化的活动构建和谐平等的文化生态环境,既体现中国文化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又为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和文化才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知文化、践行文化、感悟文化,积极参与、乐在其中。通过切身体验,实现文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合一。通过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感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洗礼,收获成就感,从而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豪感。

三、结语

在全媒體信息时代, 地方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全新时代的认知背景和社会形态,全方位实行多元路径的文化立体化教育,拓展文化学习的空间、延伸文化学习的时间、优化文化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培育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用文化铸魂育人、为国造才,从而实现大学英语的文化传承功能,为国家培养战略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曹迪.全球化时代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国家文化利益的视角[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04):71—74.

[2]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10-18(15).

[3]左菊,苏芹.全媒体语境下高校中国文化浸润式教育体系探索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68—72.

猜你喜欢

全媒体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全媒体传播生态下台网联动形式及价值浅析
广播二次传播和可视化路径探析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全媒体时代微电影商业元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