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比较及袋栽品比试验

2020-10-29王光全章跃树梁长东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品种比较

王光全 章跃树 梁长东

摘 要:为了筛选优质高产的杏鲍菇栽培品种,对 20个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及子实体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号菌株生育期短,单菇产量高,子实体性状好,明显优于其它菌株,可作为优良杏鲍菇品种进行推广栽培。

关键词:杏鲍菇;栽培品种;品种比较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930015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在真菌分类中隶属于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1]。杏鲍菇肉质肥厚、营养丰富,具有鲍鱼口感和杏仁香味。此外,杏鲍菇还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目前我国工厂化栽培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2,3]。虽然目前我国杏鲍菇产业发展迅猛,但由于缺乏严格的菌种管理制度,使杏鲍菇的遗传育种工作难以进一步开展,导致目前国内杏鲍菇栽培用品种相对单一,生物转化率较低[4-6]。本研究通过对20株杏鲍菇菌株进行菌丝生长特性比较及袋栽品比试验,对其菌丝生长速度、生育期、产量等性状进行筛选,旨在为杏鲍菇优良品种筛选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杏鲍菇材料见表1。

1.2 培养基配方

1.2.1 MYG固体培养基

麦芽糖10g,葡萄糖5g,酵母浸粉5g,琼脂粉15g,pH值自然,加水定容至1L,121℃高压灭菌30min。

1.2.2 MYG液体培养基

麦芽糖10g,葡萄糖5g,酵母浸粉5g,pH值自然,加水定容至1L,121℃高压灭菌30min。

1.2.3 栽培种培养基

玉米芯25%,木屑35%,麦麸24%,玉米粉10%,豆粕4.5%,石灰0.5%,轻质碳酸钙1%。

1.3 试验方法

1.3.1 菌丝生长特性测定

将保存的20株杏鲍菇菌株转接至MYG固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用打孔器(直径8mm)在活化后的菌种菌落边缘取接种块分别接种,每个处理5次重复,接种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进行黑暗培养。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观察并记录菌丝均匀度、密度等长势情况,计算菌丝生长速率。

1.3.2 菌丝吃料速率比较

将杏鲍菇栽培料装入直径17.5cm×35cm高压聚丙烯袋中,每袋装料450g(干重),121℃高压灭菌2h。每袋试管分别均匀接种5块直径0.8cm菌块,试验设5组重复,放于25℃培养,记录供试菌株吃料情况。

1.3.3 袋栽品比试验

将20株杏鲍菇菌株分别接种于MYG液体培养基中,于25℃培养箱震荡培养制备液体菌种,每个菌株24瓶,接种于栽培袋中25℃恒温培养25d,满袋后生理后熟10d,进行搔菌处理,然后将其转移至14~16℃菇房中出菇。观察菌丝生长情况,记录满袋时间以及子实体成熟时间,统计分析商品性状,包括菌柄长度、子实体颜色以及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于平板培养法的菌丝生长特性

20株供试杏鲍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见表2及图1。说明不同品种杏鲍菇菌丝在培养平板上的菌丝密度、均匀度不同,综合菌丝均匀度和密度及生长速率发现,2号“LX4”、6号“FH-12”、11号“杏289”菌株菌丝浓密且均匀,生长最好;20号菌株“杏鲍528”在培养平板上虽菌丝浓密,但生长不均匀、长势最差。

2.2 各菌株菌丝满袋时间比较

通过试验发现,20株杏鲍菇菌株菌丝满袋时间各不相同(图2),2号菌株及20号菌株吃料最快,菌丝满袋时间最短;1号、6号、10号菌株吃料速率较快;5号、7号、8号、9号、13号、14号菌株吃料速率最慢,满袋时间最长。

2.3 各菌株栽培性状比较

由表3及图3可知,各菌株栽培性状差异较大,菌柄长度在8.9~15.67cm。菌盖颜色分为浅棕色、淡黄色及灰褐色。单菇产量最高的为2号,为197.5g,成熟后不易开伞;产量最低的为12号,为128.57g。其中20号菌株子实体成熟时间最早,生育期最短,但成熟后易开伞;7号、8号、13号、14号及15号子实体成熟时间最晚,生育期较长。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20株杏鲍菇菌株进行菌丝生长特性比较及袋栽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商品性状差异较大。其中,2号菌株菌丝浓密、生长速率快,生长均匀,单菇产量较高,生育期较短,且成熟后菌盖不易开伞,子实体商品性状较好;9号菌株单菇产量较高,但生育期长,子实体成熟后易开伞;17号单菇产量略低于2号菌株,不易开伞,但生育期较长;20号菌株生育期最短,但其单菇产量较低,成熟后易开伞,菌丝在MYG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但在栽培料上满袋时间最短,长势较快,推测MYG培养基不适合20号菌株菌丝生长。综合20株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及子实体性状,2号菌株生育期短,单菇产量高,子实体性状好,明显优于其它菌株,可作为优良杏鲍菇品种进行推廣栽培。

虽然目前我国杏鲍菇产业发展迅猛,但是面临工厂化栽培品种单一,生物转化率低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对20株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物学特性及子实体性状体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良菌株作为下一步推广及育种的试验材料,为加快推进杏鲍菇育种手段和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年来,林志彬,陈国良.中国食药用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2]郭美英.杏鲍菇的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J].食用菌,1998,20(05):11-12.

[3]张化朋,张静,刘阿娟,等.杏鲍菇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分析[J].营养学报,2013,35(03):307-309.

[4]徐全费,郭亮,充娜,等.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优良菌株的筛选及亲缘关系评价[J].食用菌学报,2010,17(02):19-21.

[5]黄毅.食用菌工厂设施栽培的问题与对策[J].食用菌,2003,25(06):2-4.

[6]郑雪平,冀宏,尹永刚,等.中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实践及问题分析与展望[J].食用菌,2014(01):7-11.

(责任编辑  周康)

猜你喜欢

品种比较
杂交晚稻组合种植比较试验研究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谷子新品种比较示范研究
大棚丝瓜长季节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北京地区中果型西瓜春季大棚栽培品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