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盘工区岩石热解与气测综合解释评价方法
2020-10-29樊秀英沈卫宁
樊秀英 沈卫宁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临盘钻井分公司)
0 引 言
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方法一直是录井行业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油田油气勘探开发逐渐向深部地层、区块外围拓展,油气勘探难度日益增加。同时,随着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除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录井外,地化录井、定量荧光、核磁共振等录井新技术的普及,不同仪器对于同一地层内油气水性质解释评价结论往往各不相同[1-4]。为此,探索将多种录井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不同区块的综合解释评价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气测、地化岩石热解参数图板法,结合地质录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评价,实现了多项录井方法的综合应用,并在胜利临盘工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录井解释评价方法概述
1.1 地质录井数据分析
根据收集调查临盘工区近年6口产油井,依据试油测试成果报告和油气水层地质综合解释成果表,基于录井、测井、试油资料,对多层合试段中的某个解释层又单独进行了试油测试,根据其结果对符合率进行校正,录井解释与试油结论符合的有5口井,基本符合的有1口井,试油井的平均录井解释符合率为82.5%。
1.2 气测录井数据分析
结合临盘工区储集层具有代表性的气测数据,通过对已试油5口井的气测组分相对含量的统计分析,用皮克斯勒解释法,发现异常显示段均表现为气测C1组分相对含量最高,C2、C3组分相对含量较高的特征,油层、含油水层和干层的C3/C2比值大且具有明显变化规律;发现C3/C2比值能够有效区分油层和含油水层,但对油层和干层的区分不明显。因此,选择C3/C2比值作为解释模板的气测敏感参数,绘制临盘工区储集层气测解释图板(图1)。
图1 临盘工区C3/C2与C4相对含量交会图板
1.3 岩石热解数据分析
临盘工区的储集层含油气评价主要采用五峰分析法,结合已试油探井储集层具有代表性的岩石热解数据,通过对临盘区块已试油5口井的132个岩屑、岩心、井壁取心样品的含油气总量ST与Ps进行统计分析, 结合统计的储集层岩石热解数据,绘制ST与Ps解释图板(图2)。
图2 临盘工区岩石热解ST与Ps解释图板
2 录井综合解释方法的建立
在统计分析临盘工区含油储集层气测与岩石热解录井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该区6口井中气测与岩石热解分析具有代表性的62个岩屑、岩心、井壁取心样品的数据,分别对气测的烃组分比值、岩石热解ST与Ps进行参数优选分析。
从上述气测录井和岩石热解录井数据的各个交会图板(图1、图2)分析可以看出,气测的烃组分比值C3/C2和岩石热解的储集岩中含油气总量ST,在区分油层、含油水层、干层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此,结合该区块含油储集层具有代表性的气测数据,尝试用C3/C2和ST建立综合解释交会图板(图3),发现ST能够较好地识别油层、含油水层和干层,即油层的C3/C2大于1.0且ST大于5.2 mg/g,含油水层的C3/C2小于0.9且ST为3.2~5.2 mg/g。
图3 C3/C2与ST综合解释交会图板
从该图板可以看出,油层、含油水层、干层区分明显。为了便于应用,以该图板为依据,建立了临盘工区储集层解释评价标准(表1)。
表1 临盘工区储集层解释评价标准
3 应用效果
上述气测与岩石热解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在胜利临盘工区的后续勘探开发过程中进行了应用,依据综合解释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分析(表2),解释结果与试油结论符合的13层,不符合的1层,解释符合率为92.9%,与以前的解释符合率82.5%相比,解释符合率提高幅度较大。
表2 临盘工区C3/C2与ST交会图板解释符合率统计
3.1 X 106井
X 106井为评价井,在井段3 383.90~3 391.00 m岩性为灰褐色油斑粉砂岩(图4),气测全烃为1.82%~28.74%,烃组分C1为0.992%~16.844%,C2为0.070%~1.852%,C3为0.044%~1.912%;岩石热解分析S0为1.60~1.70 mg/g,S1为1.75~1.91 mg/g,S21为0.87~1.14 mg/g,S22为1.56~1.22 mg/g,S23为0.98~1.31 mg/g。计算C3/C2比值为0.911~1.03,ST为5.89~7.68 mg/g,C3/C2与ST交会图板(采用单层多点)落点在油层区,解释为油层(图3)。
该层试油初期产量为4.7 t/d,与试油结果一致。综合试油、测井解释结论,该井应用新解释方法后录井解释符合率为85.7%。
3.2 S 647井
S 647井为评价井,在井段2 932.80~2 949.30 m岩性为灰色荧光粉砂岩、灰色油迹粉砂岩(图5),气测全烃为1.96%~3.94%,烃组分C1为1.002%~1.698%,C2为0.050%~0.188%,C3为0.026%~0.109%;岩石热解分析S0为1.05~1.21 mg/g,S1为0.53~0.80 mg/g,S21为1.51~1.74 mg/g,S22为1.18~1.41 mg/g,S23为0.46~0.50 mg/g。计算C3/C2比值为0.49~0.57,ST为4.98~5.13 mg/g,C3/C2与ST交会图板(采用单层多点)投点落在含油水层区,解释为含油水层。
该井完井讨论决定不下油层套管,裸眼完井。测井解释该层段为含油水层,图板解释与测井解释结果一致。综合试油、测井解释结论,该井应用新解释方法后录井解释符合率为100%。
图4 X 106井综合录井图
图5 S 647井综合录井图
4 结 论
为准确落实临盘工区油气显示,充分发挥气测和地化岩石热解录井方法的优势,分析该区块油气显示特征,建立气测C3/C2与岩石热解ST交会解释图板和标准,有效解决了现场各录井项目之间的油气解释依据不一致、解释结论相互冲突的难题。该综合解释评价方法适应临盘工区的解释规律,提高了该区的解释符合率,为现场快速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以进一步推广至其他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