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上满发条的“时钟”
——记黑龙江省2020年敬业奉献模范张时钟
2020-10-29杨景霜
文 / 杨景霜
张时钟(右一)
他,脚板踏着泥土、经历风吹雨打、始终充满自信,一路无畏前行;他,从见习生做起,技术员、工程部长、总工程师,直至走上项目经理岗位;他,像一座上满发条的时钟,只争朝夕、不负年华,为龙江铁路建设屡立奇功,创造了多项行业第一;他,用平凡书写着非凡,用敬业奉献诠释了工程人的执着与追求。他,就是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二公司齐齐哈尔民航路跨线桥项目经理张时钟。
张时钟参加工作18年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先后在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哈齐高铁、齐齐哈尔市南外环等多项铁路、公路施工中大显身手,为企业增光添彩,在系统内赢得了良好口碑。
钻研新技术,实现零突破。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继京津城际之后,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2008年公司承担了武广客专新咸宁站大号码无砟道岔施工任务,成为当时国内首家独立承担无砟道岔施工单位。在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铺设较长的18号无砟道岔,其标高、轨距、方向、水平误差均在2毫米之内,具有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检测手段先进等特点,施工难度可见一斑。为了突破技术瓶颈的制约,张时钟率技术人员数次前往天津客专施工现场、宝鸡、山海关桥梁厂等地观摩学习,虚心向国内外专家请教,为弄清一个问题,常常需坐数小时的火车往返奔波。通过不断地吸收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并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他收获颇丰。他牵头编制了关于道床板钢筋、混凝土、道岔调整等六项无砟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下发技术交底百余份。同时组织完成了“时速350公里无砟道岔铺设质量控制”的QC成果,成功攻克了无砟道岔铺设技术。当时铁道部及客专公司,先后组织国内相关施工企业前来观摩。
攻坚不畏难,苦战能过关。哈齐高铁是我国北方严寒地区修建的首条高铁,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如何保证严寒地区高铁施工路基不发生冻害和沉降是质量控制的难点。时任项目总工程师的张时钟第一时间组建了QC小组,就确保路基施工质量进行专题攻关。小组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实践中探索求证,分析解决问题。经过深入调查论证,总结了选择合适的填料类别、最佳含水率、减小细颗粒含量,控制路基填料质量的做法,其“严寒地区高铁非冻胀路基填筑质量控制”的攻关成果,对控制严寒地区高铁路基施工质量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在齐齐哈尔市南外环桥梁工程大体积箱梁顶推施工中,张时钟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发明了“定距顶推法”施工工艺,即每次顶推200毫米便暂停作业,对关键部位检查无误后再继续施工,解决了混凝土箱梁惯性大,梁体易发生较大倾斜的技术难题。
多年来,张时钟主持的高速铁路长枕埋入式大号码无砟道岔施工研究、一种用于桥梁顶推法施工的万向球式横向限位装置等6项技术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优秀工法、优秀QC成果奖。
立下军令状,敢啃硬骨头。张时钟清晰地记得2016年6月那个重要的日子,公司中标了齐齐哈尔市南外环公路工程。该项工程是“集混凝土结构、竖曲线、斜交正顶”等工艺为一体的桥梁顶推工程,其施工难度在于连续跨越高铁、普铁等多条铁路,将重达上万吨的双幅箱梁顶推到位。安全风险之高、施工技术难度之大国内罕见,备受社会广泛关注,连续两年被中国铁建列为重难点项目。关键时刻,张时钟不负组织重托担当了项目经理重任。不掌握成熟的施工技术,更无相关施工经验可言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不争事实。他果断决定从头学起,率领项目技术骨干两次前往山东、天津等地现场取经。结合项目实际,对施工方案五易其稿,并邀请国内专家反复论证,一套从临时墩到支架搭设,从桩基施工到箱梁预制,从滑块选择到昼夜顶推,从防撞护栏施工到沥青桥面铺装的专项施工方案逐渐成形。
为了确保上万吨双幅箱梁这个“庞然大物”顶推成功,减少对铁路运输干扰,施工全部在夜间进行。顶推施工的安全风险无处不在,他及时制定了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在顶推过程中,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密切关注顶推过程的工况变化,收集相关参数,掌握第一手资料。连续60多个昼夜坚守,饿了面包、榨菜充饥,困了就眯上一会儿,分秒不敢懈怠。第二天还要总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作业方案……。一局破,全局赢。为了啃下桥梁顶推这块“硬骨头”,他注重发挥专家及项目技术团队的集体智慧,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攻坚克难。经过近千个日夜的披荆斩棘、沐风栉雨,在丰饶秀美的鹤城大地上架起了一道令人瞩目的七彩长虹,实现了期到必成的诺言。
乘胜迎挑战,践诺不食言。2020年初,张时钟再担齐齐哈尔市民航路跨线桥工程项目经理重任。该桥是目前国内预应力连续梁转体跨度和重量较大的工程之一,既是黑龙江省百大建设项目,又是齐齐哈尔市2020年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承载着鹤城百姓多年的交通梦想,是彻底解决铁路两侧交通阻隔的“连心桥”。张时钟负责施工的主桥横穿哈齐高速铁路、平齐电气化铁路等21条既有线,高达9.5米的箱梁,单侧转体总重量达27500吨,转体完成后在中跨合龙,临近既有线施工的安全高风险让他寝食难安。面对重重困难张时钟率先垂范不空谈,一面穿梭在施工现场,业主、监理及配合单位之间,督导检查协调解决问题,一面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图纸、优化施工方案。只有夜深人静时,才能静下心来总结一天的工作,思考第二天的施工任务。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后半夜,连轴转成为了一种工作常态。张时钟的艰辛付出赢得了项目的开门红,“该工程提前开工建设以来,工程进度、安全、质量平稳推进,项目团队以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施工,积极打造齐齐哈尔标准化工地和亮点工程,充分展示了企业的实力和风采”。开工仅一个月业主在表扬信中给予的高度评价令人刮目相看。
敬业终无悔,付出不寻常。多年来,在项目领导岗位上的他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是在工地度过的,他经常心怀内疚,因为很少分出精力陪伴年迈多病的父母、生活重担在肩的妻子和年幼的双胞胎孩子。负重远行的男子汉,当谈到他的家庭时,眼圈泛红。有一次回到家中想要抱抱孩子,对既熟悉又陌生的爸爸,孩子哭声不止,让他特别感慨。如今虽然承建的是属地项目,也只能是望家兴叹。
由于工作压力大,太过劳心费神,张时钟经常彻夜难眠,按部就班的起居生活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奢望。
忘我的工作、超常的付出,张时钟赢得了广泛认可,先后获得了黑龙江省2020年敬业奉献模范、黑龙江省铁路建设先进个人、局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工人先锋号标兵、哈齐客专指挥部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用敬业和奉献在龙江铁路建设的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