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茶室空间样式发展研究
2020-10-29张宏伟ZhangHongweiZhangChao
■张宏伟,张 超 Zhang Hongwei & Zhang Chao
(五邑大学,广东江门 529030)
有研究者对茶室下定义说:“‘茶寮’亦可谓‘茶室’,一般是指个人专辟的煎茶、品茶,乃至于读书的斗室[1]”。由此可见,茶室空间是古代文人用于饮茶与读书以及集会论诗的一个场所。中国传统茶室空间的发展是无法脱离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在各个朝代时间点上,人民的意识水平不同,茶饮的普及程度不同,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也不同。所呈现的茶空间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将当时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审美需求反映在其中。根据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以将茶空间的发展具体分为唐朝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三个阶段进行阐述。
1 茶室空间的萌芽
文献记载,陆羽《茶经沟隧矿陵卷老传》中叙述道:“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往市弼之[2]”。意思是在晋元帝时期,有一位老奶奶,每天都会拿着一个煮茶的器皿,在集市中卖茶。这是对茶摊的最早记载,虽该茶摊只有一茶具,空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的茶空间。这预示着饮茶向商业行为发展,也是茶空间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上层阶级中出现了饮茶行为,并逐渐流行起来史料记载,此时出现了专为皇亲皇室建造的种茶空间,以满足对茶饮的需求。晋朝以后,喝茶的习惯才得以逐渐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是在这个时期,文人关于喝茶的著作诗句开始传播。饮茶之人开始尊重茶,茶友逐渐演变成一个共同的社会标签。在朝廷官员的招待会和宴会中,饮茶变得极为普遍。其次,茶已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素材。杜育的《荈赋》,是历史资料中第一讲述茶文化的文献。在这部珍贵的茶文之中,对当时的品茶环境提出了总结:初秋之时、野外茶山、岷江之畔、良朋佳友等[3]。从上述文献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此时的文人饮茶之人对于品茶的环境已经有了一些要求,开始有意将饮茶的行为与周遭自然环境关联。
2 唐朝时期茶室空间的形成
唐玄宗天宝末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记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4]。文中说到唐玄宗开元时期,佛教大兴,提倡苦修不能睡觉也不能进食,而饮茶可以让人处于精神状态。有人把茶叶带出来自行煮饮,这种行为被许多人效仿,成为了一种风俗,并出现了专门提供煮茶的店铺。茶馆在唐代开始慢慢出现,茶空间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从仅有一个茶壶的流动空间成为了有墙壁围合的固定空间,家具上也增添了桌椅。
民间出现茶铺的商业活动,在文人阶层和上流社会则是发展出了以茶会友及摆设茶会的社会交流活动的。从个人的煮茶品饮逐渐发展成茶会和设宴的集体活动,并不再是单调的饮茶品茶,常常还伴有欣赏古琴琵琶等乐器。这种喝茶的方式不再是因为苦修提神,充满了艺术和情调。诗僧皎然更是给茶会添加了聚会活动,他设计出了现代行酒令一般的游戏,将花朵在人群中传递,谁接到了花,谁就可以喝茶,这种宴会游戏表现了饮茶具有很强的社交性,茶也不再局限于使用性上茶会。唐代有名的书法家颜真卿十分热爱饮茶,经常组织茶话会,邀请志同道合的友人一起品茶作诗。茶会的出现与流行使得茶饮的流传更广,赋予了茶文化中的社交属性,通过品茶会可以结识好友,交流感情。使唐朝的茶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表1 唐代茶空间样式分析
在古人选择开茶会品茶的空间方面,其总体审美取向是基于自然和谐的。唐代学者的品茶空间可大致分为三类:室内茶室空间,半开放空间和室外自然环境空间,其中包括住宅大厅,休闲房间,茶馆,寺庙,凉亭,庭院和自然山水等地(如表1)。唐代古人们在生活与审美中寻找到了平衡,创造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室内空间。
此外,唐代文人仍然高度重视纯净的自然景观和空旷而宁静的品茶环境。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来源于传统文化中“乐山乐水”的审美意识,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5]。唐代文人学者经常选择青山流水,幽静优美的山野自然环境品茶,并在这种环境下邀请好友,吟诗作画,陶冶情操。它满足了爱好饮茶的人们强烈渴望回归自然并亲近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强烈愿望。
总的来说,唐代文人的饮茶空间多种多样,出现了茶会与茶宴等社交性的饮茶行为,也出现了专为饮茶所设计搭建的空间建筑物。在追求饮茶的环境中,唐代文人表现出一种追求简单贴合自然的审美情趣,品茶时常伴有吟诗听琴的文人活动。符合文人品茶的茶室空间形式已开始发展。
3 宋元时期茶室空间的发展
唐代的茶文化是一个由古代文人和僧侣领导的时代,但在宋代,过去的皇帝,上流社会的皇亲国戚,贵族皆沉迷于茶。宫廷茶在宋代的出现极大影响了茶文化茶空间的发展。宋代饮茶方法从唐朝的煎茶演变为点茶,制茶工艺上出现了造型优美的团茶,深受宫廷欢迎。另一方面,宋代文人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更胜一筹,品茶时品味的不只是茶水的味道,更是自己的人生和心境。从唐朝的佛教盛行到宋朝的道家思想涌现,宋人们更推崇道家的“天人合一”,在品茶上也有所体现,讲究外部自然环境与内心和谐的心境统一。苏轼一生嗜茶胜过爱酒,仕途受挫后尤甚。他每到贬谪之所,生活虽然清苦,均以饮茶为乐[6]。经过许多次被贬流放的生活,苏轼在全国的南北各地品尝了各种茶,留下了许多有过茶的诗词作品。在诗词作品中“以临溪品茗”最为常见。找一泉活水,就地取水煮茶,是文人们游山玩水之余常做之事。山屋、茶舍、水阁、庭轩、亭榭等都是宋代文人品茶经常去的场所(如表2)。
其次,茶空间的一种形态,“茶馆”在宋代开始发展,茶馆的出现预示着饮茶行为具有商业价值,一是因为茶叶生产种植面积增加,市场上出现茶的种类也增多,在各个地区都有各自品种的茶叶,运输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展开。二是因为社会发展迅速,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化上升,人们聚集在城市中,百姓的消费水平有所上涨,因此服务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北宋张则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临近京城汁梁有一座大拱桥横跨两岸,在桥两端临河的茶馆,赶集的人或饮茶歇息,或席间闲谈,或凭窗远眺。这一画面生动展现宋代茶馆的一个侧面[7]。在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家具陈设的出现增加喝茶的乐趣,这与当时家具手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宋代家具已经有了很多的种类,桌椅凳齐全。同时中华文化强调生命不息,而木材象征着生命,所以茶室内部也多以木材为主[8]。经济和文化水平的上升,提升了室内设计的丰富和趣味性。
基于宋代饮茶形式的延续,元代是从繁琐到简单、团茶到散茶、点茶到泡茶过渡的一个时代,在宋元时期,品茶者对品茗周遭环境场所的要求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并强调了身心状态的和谐。与宋代相比,团茶和点茶的使用已经不是主流,茶空间的类型仍然各种各样,以户外依托于自然环境的品茗场所为主要空间类型。
当时的茶人推崇“活水新茶”的茶艺,但茶空间并无太大的发展,如元代赵原的“陆羽烹茶图”中所描绘的,仆童们在前院取水煮茶,文人在亭台中品茶谈论。这样的茶空间环境样式相较于唐代室内品茶并无太大差异。
总的来说,在宋元时期,古人对品茶空间的选择要求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强调了身心状态的自然和谐。较前朝而言,饮茶方式没有局限性,不再有“对花啜茗”的禁忌,茶空间的样式类型仍然多样,其中大多数是室外庭院和自然环境。
4 明清时期茶室空间的发展
《明太祖实录卷二一二》中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减少制茶人大量碾制的辛苦并更好的保存茶原本的味道,于洪武二十四年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储藏茶的方式发生改变,使得饮茶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团茶的点茶法到叶茶的泡饮法。饮茶方式去繁入简,使得明代文人更加注重于品茶的审美意境,进而影响了饮茶空间和家具的发展。
表2 宋代茶空间样式分析
明朝时期茶室室内空间多于书斋相连,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描述茶室:“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9]。在传统茶室空间布局上,多以在室内摆设一张长书桌或一塌,再加一小桌摆放茶具,对文人而言,书香和茶香最是惬意。简单的室内空间,与文人内心追求品茶时的宁静相吻合。
明人许次纤在其著作《茶疏》中描述其认为的饮茶环境二十四宜:“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清幽寺院、名泉怪石”。这是对饮茶空间外部环境的描写,突出环境优美安静,贴近大自然。明代茶空间的布置主要在大自然之中,通常是有山可依,有水可取,远离世俗。在自然中建筑茶室,大多搭建草庐,带一小童在身边煮水泡茶,邀请好友品茶上好茶叶。在明代晚期便开始注重如传统造园艺术手法中的借景、对景、障景、移步异景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园林的深层次文化意境[10]。这种置身于自然地隐居生活,符合文人气息的茶空间营造,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追求。
清代,随着茶馆的普及,平民去茶馆饮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茶空间也主要以茶馆空间为主。清代有各种形式的茶馆,其中清茶馆在文人中最为流行。清茶馆是主要销售茶的一种茶馆,商店通常装饰典雅,墙壁上有干净的茶具和悬挂的字画。此外,还有棋牌茶室,书本茶室等。他们也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他们喝茶的同时可以下棋和听歌剧。由于清代茶馆的种类繁多,形式较为全面,足以满足古人们对饮茶的需求。因此,这一时期茶室空间的发展没有明朝繁荣。
总体而言,明代茶空间的建设,特别是明末的文人茶空间的建设,主要是舒适典雅,同时与外部环境配合:如花草树木,良好的照明和空气流通,对茶环境产生独特的影响。与唐宋时期相比,室内家具茶具及陈设更为全面,功能齐全,空间形态更为明确。
5 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在当代建筑空间设计中,许多旧的原始建筑材料,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已经过时,不能满足新时代各种功能的需求。同时,中国经济和国家实力正在迅速向前发展,国民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更新发展,如何让这两方面同步发展,不出现矛盾。在保持工业发展速度的同时,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继承也要跟上,如何通过更好的设计改进我们的居住空间,适合满足当代的生活方式,是当代设计师在做出设计时要思考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与国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一方面加速了中国本土设计思维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发生碰撞,走出融合或排异的道路,中国设计进入呈现百花齐放,设计多元化的时代。经过40年的发展,传统文化延续的主题促进了新中式设计风格的发展,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呈现不同的变化,每个设计师都在使用自己的方法来解释新中式这个设计概念。而茶室的现代设计也应该呈现出多样化,通过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尊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尊重了前卫设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