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GIS+BIM+数据平台在基础设施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2020-10-29胡亚军张跃君
胡亚军,张跃君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1 引言
中建股份要求中建企业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要力争做到五个应用升级:从技术应用到管理应用的提升;从单项应用到集成应用的升级;从软件模块应用到系统平台级应用升级;从试点示范项目探索应用到普及与提高应用升级;从掌握技能应用到提质增效应用升级。
通过GIS+BIM+数据平台技术发挥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应用,规划设计阶段能采集高精度地形数据,通过优于3cm精度的地形曲面,进行项目设计。三维BIM 设计技术,能实现建模、出图、工程量统计一体化,并可通过模型参数化驱动,快速响应设计方案调整[1]。
2 BIM 技术应用
目前国内的BIM 应用由开始的单项应用向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发展,这个过程即是从最开始的一个专门的BIM 团队解决项目上的某些应用点,到BIM 团队的人员范围扩大到整个项目,融进项目各个专业、岗位来解决项目中的生产管理等问题。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建立起企业自身的建设能力、配置资源、积累资源、以及配套的标准制度等。
3 GIS+BIM+平台应用特点
地下综合管线的管理系统软件,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BIM,直观显示地下管线的空间层次和位置,以仿真方式形象展现地下管线的埋深、材质、形状、走向以及工井结构和周边环境。与以往的管线平面图相比,极大地方便了排管、工井占用情况、位置等信息的查找,帮助项目对综合管线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并提供丰富强大的各类查询、统计和辅助分析等功能[2]。
图1 BIM+GIS 应用
图2 图层管理
图3 导出dwg
针对基础设施海绵城市项目的地下管线工程,本技术组合应用可为项目提供准确、直观、高效的施工参考。
如图2 所示,可将现有建筑等周边环境信息与改造范围内的模型信息分层显示在同一个操作平台上,项目可以快速制定材料运输、临时施工场地布置等方案。
①可实现各种大地平面坐标系与WGS84 经纬度坐标系的投影转换,并可随意切换各种坐标系进行查询定位等操作;支持任意位置的横纵断、剖面查询。
②可在任意位置进行地形开挖、场景剪切等特殊展示,快速了解项目施工区域地下管网情况,避免对既有管网造成破坏。
③可对管线对象的所在区域、管径、埋深、长度、及各种属性与空间信息进行查询并进行统计形成汇总报表;可支持断面分析、净距分析,碰撞分析、联通性分析、爆管分析等各种分析功能;可支持以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方式对管线对象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等编辑操作;支持各种测量和扯旗标注等功能。
4 结语
团队建设。这里的团队建设包括三部分:①项目自身BIM 团队的建设,参考BIM 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制度。主要是为项目部提供所需BIM 模型,为各部门BIM 协同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等。②专项培训,针对项目实施经验不足的情况,需要进行专项的专业的技术培训,提升各职能部门对BIM 技术理解深度。模型的利用率与其所能体现的经济效益成正比的,所以项目上的各职能部门高效的利用模型信息,才能实现其价值。③搭建软件平台,借助咨询公司技术支持实现平台搭建。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底层引擎,也没有企业云服务器,在整个项目的信息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会出现无法承载、运行减速的情况。所以需要有这样的团队来做技术支持。
1)标准制定
制定项目BIM 实施标准、管理体系的建设、搭建BIM 全程协同应用的网络环境。
2)GIS 数据采集
无人机的作用主要是搜集信息,有了承载BIM 与GIS 的信息平台才能更高效的利用项目数据。因此要建立一个以BIM 管理平台为最终的信息模型整合平台。主要是通过BIM 平台和5D 数据库,实现项目全程、各个阶段创建、修改和变更的BIM 模型不同版本的管理。平台的建设是数据交互的基础,也是帮助传递上下游信息的关键点。
以上所提到在项目施工中会涉及到GIS、BIM、信息管理平台等软硬件应用,可以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进行自由组合与选择,包括承载所采集的数据平台用来处理和输出什么样的信息成果,都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调整。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大数据在建筑施工管理领域的应用体现,实现建筑工地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通过基于BIM 的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项目管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