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溶洞分布对盾构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2020-10-29代永文李建强
代永文 李建强 梁 杰 向 华 杨 锐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213)
1 引言
我国是岩溶分布最广的国家,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穿越岩溶地区的地铁隧道数量日益增加。溶洞填充物松软使地基承载力减小,增加了围岩不稳定因素,甚至会造成盾构沉陷、地表沉降过大等严重后果[1]。因此岩溶对地铁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视。
围岩稳定是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基础,国内外学者针对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立足于工程经验并结合力学理论的理论分析法[2]、基于假定条件建立相似模型的试验法[3-4]、通过经验类比和综合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值分析法[5]。相较于理论及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具有经济成本低、效率高、可变因素灵活等优点。邵勇[6]采用二维数值分析研究溶洞尺寸、与隧道位置关系等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谢琪[7]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针对溶洞数量及排列方式从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三方面分析围岩稳定性变化规律。雷金山[8]依托广州地铁工程对隧道岩溶集中区进行三维模拟,分析盾构隧道建设中溶洞大小、位置、形状及与隧道间距离对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李结全[9]结合南宁地铁2号线岩溶区段,建立数值模型分析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位移、应力及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提出隧道结构外0.5倍洞径范围内的岩溶处治范围。
上述研究仅在二维条件下分析了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或在三维模拟中将溶洞简化为与隧道等长的空腔,忽略了溶洞的三维尺寸,仅考虑溶洞为空洞状况。工程实际中大多数溶洞处于全填充或半填充状态,且填充程度、填充物的差异性较大,由此导致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差异较大。本文以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岩溶集中段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考虑盾构机自重以及盾构隧道开挖工序带来的影响,研究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充填型溶洞尺寸及溶洞与隧道间距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及其规律。
2 工程概况
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麒麟镇-白水桥东站区间长739.1 m,其隧道埋深范围为12.9~23.44 m,地面无重要建筑物。选用铁建重工DZ422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隧道开挖直径为6 410 mm。
根据勘察资料,盾构掘进范围内地层主要为③-1ab1-2层粉质黏土、T2z-3中风化泥质灰岩(局部破碎)、T2z-3-1中风化泥质灰岩(破碎)及γ-3-1中风化花岗岩(破碎)。区间在里程K2+527~K3+020范围内穿越中风化泥质灰岩岩溶区段,围岩等级以Ⅳ~Ⅴ级为主。区间内岩溶发育,钻孔岩溶遇洞率为86.86%,体积小于50 m3的溶洞占已勘明溶洞数量的76%,高度在0~3 m内的溶洞占84%,溶洞平均充填率达75%,充填物主要为软塑~可塑状黏土及粉质黏土,局部夹泥质灰岩碎块。区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且各类型地下水间水力联系不密切。
3 数值模型及工况设定
3.1 模型构建
结合上述工程情况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见图1。相关理论分析及实践表明,隧道开挖过程仅对其周围距离隧道中心3~5倍开挖高度或宽度范围内的应力应变存在实际影响[10-11]。为减小分析误差,模型尺寸选择为:x×y×z=40 m×42 m×50 m。结合地勘资料,模型地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杂填土(3.4 m)、粉质黏土(7.6 m)和中风化泥质灰岩(39 m),地层均采用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地层及隧道结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隧道埋深为21.9 m,隧道内径为5.5 m,衬砌厚度为0.35 m,注浆层厚度为0.105 m,开挖面直径为6.41 m,盾构机主机长度为8.4 m。为模拟盾构机主体自重,用相同的盾壳质量替代盾构机主体质量。模型中岩土体、衬砌、注浆层及盾壳均采用C3D8R单元类型。
图1 底部溶洞与隧道空间关系
表1 各土层及结构物理力学参数
3.2 开挖工况模拟
以拱底围岩竖向变形为例,当溶洞尺寸为a×b×c=4 m×4 m×6 m时,围岩竖向位移为32.87 mm,相较于溶洞尺寸a×b×c=2 m×2 m×6 m时的20.49 mm增加60.42%。可见溶洞尺寸对围岩变形存在影响,即溶洞尺寸越大,拱底围岩竖向位移也越大,但该影响小于溶洞与隧道距离带来的影响。
(11)全旗已育成各种树苗八百五十多亩,营造防风固沙林三千八百亩,在草原上筑成一道道绿色屏障。 (1970·《人民日报》)
我记得近代画家李苦禅画过一幅宽368厘米、高580厘米、面积达21平方米的巨作《盛夏图》。对于这件通幅写意荷花的作品,媒体这样推介:“李先生边画边说:‘只有我伟大中华民族之文明才能有这样伟大的写意画艺术,把她拍下来叫后世子孙、叫世界看看!’题之《盛夏图》则意在企盼我‘华夏’兴盛,诚乃苦禅老人一生爱国情怀之表现”。
表2 模型计算工况
隧道施工分18次动态开挖,每次向前掘进1.2 m,溶洞位于开挖至18 m处。隧道与溶洞剖面见图2。具体模拟步骤如下:
(1)初始地应力平衡及边界条件(Step 1):施加相应边界条件,开挖前先进行已有溶洞地层的岩土体自重应力场计算以达到模型的初始应力平衡。
除了机遇,周边景区也对庐山西海的客源市场有较大的竞争力(例如庐山,星子,黄山等具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景点)。在全国都在加大旅游开发的形势下,庐山西海风景区还要面临来自中部地区旅游景区的竞争。除此之外,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域的条块分割等弊端也会对庐山西海风景区的客源有一定的分流。
(2)指定开挖位置并设置盾构机(Step 2~3):为防止开挖对边界条件的影响,从距边界6 m处开挖,移除相应位置土体,激活注浆层及衬砌,随后移除与盾构机主机等长的土体,激活盾壳。
经计算得知,在3*3式密码中,折线经过的点数为4时有1624种情况,经过的点数为5有7152种,经过的点数为6有26016种,经过的点数为7有72912种,经过的点数为8和9均有140704种。可得,3*3图形的密码排列情况共389112种。
图2 底部溶洞与隧道剖面
4 溶洞分布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根据溶洞沿Y轴正方向的分布形状,选取与前文相同情况下溶洞左边界、中部及右边界三个断面对应的围岩位移进行对比,如图4所示。
4.1 溶洞存在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1)盾构掘进对围岩变形的影响
你说说,时为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的邓永辉会缺钱吗?肯定不缺!然而,邓永辉却以买房缺钱的名义,向北京泽源惠通科技公司老板刘某提出借款300万元。刘某当然清楚,这是邓永辉在讹他,明知是个当也得装憨去上哇,因为他要依靠邓永辉在国家电网的地位牵线做业务。因此,刘某先后5次送给邓永辉362万元和一套价值34.7万元的红木家具。
选取溶洞左边界对应的关键围岩节点(隧道拱底、左拱腰、拱顶)及相应位移,分析有无溶洞情况下围岩位移随加载步的变化规律,即隧道底部溶洞存在(溶洞尺寸a×b×c=4 m×4 m×6 m,与隧道距离d=1 m)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见图3。
图3 溶洞左边界对应围岩变形随加载步变化曲线
由图3a可知,拱底围岩竖向位移受溶洞的影响大且其数值变化和盾构掘进过程有关。根据盾构机主体与溶洞的相对位置,可将盾构推进过程分为4阶段:①盾构机未推至溶洞,溶洞对拱底围岩竖向位移影响较小;②盾构机主体经过溶洞,隧道所处岩体质量(74.23 t/m)部分被盾构机主体质量(37.43 t/m)取代,溶洞存在使拱底围岩竖向位移增加;③盾构主体经过溶洞,衬砌和注浆层施加,隧道所处盾构机主体质量被衬砌和注浆层质量(9.48 t/m)取代,溶洞存在使拱底围岩竖向位移显著增加(从3.14 mm提高为19.18 mm),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最大;④盾构主体完全离开溶洞,拱底围岩竖向变形趋于稳定。
图3b、图3c中左拱腰围岩水平位移及拱顶围岩竖向位移随盾构掘进过程呈相同变化规律,但溶洞存在对其影响较小,减小幅度分别为21.3%及6.6%。
(2)溶洞尺寸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
(3)开挖模拟(Step 4~21):模拟盾构机主体沿y轴正方向推进过程,每推进一环移除相应土体单元,激活盾壳单元,移除位于盾尾的盾壳单元并激活该处的衬砌层及注浆层,推进过程中保持已激活的盾壳单元长度8.4 m不变。
(2)溶洞纵向尺寸对围岩变形的影响
盾构掘进过程中围岩稳定性分析主要从围岩强度、变形量、变形速率及围岩塑性区四个方面考虑。其中围岩位移是围岩力学形态变化和围岩稳定性的最直接体现,本文就溶洞分布对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作详细分析[12]。
图4 不同断面对应拱底围岩位移随加载步变化曲线
由图4可知,当盾构机主体离开相应测量点后,其拱底围岩竖向变形便趋于稳定,此时溶洞中心对应处围岩竖向位移最大,溶洞左边界次之。由此可得溶洞纵向尺寸对围岩的影响不可忽略,盾构掘进过程中,隧道底部溶洞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溶洞中心对应处拱底围岩的竖向变形增加,即底鼓现象更明显。
4.2 溶洞与隧道距离及尺寸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1)溶洞与隧道距离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
保持溶洞尺寸不变,改变溶洞与隧道间距离(d=1~6 m),研究此间距对围岩变形的影响。图5~图7为溶洞中心对应的围岩变形情况。
图5 溶洞与隧道间距离对拱底围岩变形的影响
图6 溶洞与隧道间距离对左拱腰围岩变形的影响
图7 溶洞与隧道间距离对拱顶围岩变形的影响
从图5a可见,当距离d=1 m时,拱底围岩竖向位移为32.87 mm,相较于无溶洞时的位移3.09 mm增加了963.75%;当距离d=5 m时影响较小。将其关系绘制成图5b,随着溶洞距离隧道越近,拱底围岩变形增加。
图6中,针对左拱腰围岩水平位移,当距离d=1 m时其数值为2.22 mm,相较于无溶洞时的位移2.84 mm减小21.83%;当距离d=2.5 m时影响较小。即溶洞距隧道越近,隧道拱腰围岩变形越小。
从图7可知,当距离d=1 m时,拱顶围岩竖向位移为-3.71 mm,相较于无溶洞时的位移-3.92 mm减小5.36%;当距离d=1.5 m时影响较小。即溶洞与隧道间距离减小,隧道拱顶围岩变形也随之减小。
综上,隧道底部溶洞存在将增加拱底围岩竖向位移,减小拱腰水平位移和拱顶竖向位移。隧道底部溶洞对围岩各部位的位移影响程度排序为:拱底>拱腰>拱顶。
保持溶洞与隧道间距离不变,研究溶洞尺寸对围岩变形的影响。图8为溶洞中心对应处各围岩节点变形情况。
盾构隧道开挖过程中,针对溶洞尺寸及与隧道间距离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模拟,见表2。本工程中已勘明溶洞的平均充填率为75%,故模型中采用“空场力学模型”简化溶洞,并对填充物密度及弹性模量折减25%模拟充填率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隧道下方溶洞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中国农资传媒钾肥观察家观点认为,当资源匮乏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掣肘之痛,当责任意识转化为一股创新动能,撬动了“盐湖”品牌逐步升级。当一份份殊荣接踵而至,“盐湖人”也将企业传承的“盐湖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当然,在行业向前发展需要盐湖时,盐湖股份也坚守着“压舱石”岗位毫不动摇。
谭祖英等[8]人的研究显示,局麻药与吗啡类药物合用于硬膜外腔,麻醉阻滞有效的时间相对较长,罗哌卡因的用量会相对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单独使用罗哌卡因麻醉药物的对照组低,本次的研究结果与其研究基本相符。
图8 溶洞尺寸对围岩变形的影响
溶洞尺寸对拱腰及拱顶围岩变形呈现出相同的影响规律,当溶洞尺寸增加,拱腰围岩水平位移量减小,拱顶围岩竖向位移量也随之减小。
5 结论
本文从盾构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出发,结合实际工程,从围岩变形方面对比分析充填型溶洞尺寸以及溶洞与隧道间距离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得出以下结论:
(1)隧道底部溶洞的存在对围岩变形存在影响,拱底围岩的竖向位移受其影响较大,拱腰和拱顶次之,且围岩变形与盾构隧道掘进过程相关。
(2)溶洞纵向尺寸对围岩变形存在影响,表现为溶洞中部对应围岩竖向位移大于溶洞两侧。
(2)非心理词典通路。根据形、音对应规则朗读者接受书面的文字视觉刺激直接获得语音,并直接将语音输送至语音缓冲器。这一通路完全不需要心理词典的信息,借助拼音文字所特有的形——音对应规则就可以获得书面刺激的语音(毕鸿燕、翁旭初,2006)。
(3)随溶洞与隧道间距离减小,拱底围岩竖向位移增加,拱腰围岩水平位移减小,拱顶围岩竖向位移减小,在一定范围内,围岩变形与距离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现实中,草根和精英的界限很清晰,向上流动的空间很拥挤,成功的标准也颇为单一。在社会的标签下,甘相伟无疑是个小人物。但他从心底想要读书、想要学习,所做的一切都有着明确的意义。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他的坚持让人感动。
(4)随溶洞尺寸增加,拱底围岩竖向位移增加,拱腰围岩水平位移减小,拱顶围岩竖向位移减小。溶洞尺寸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小于溶洞与隧道间距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