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晓阳:再造传奇(散文)

2020-10-28周雨阳

作品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王家卫传奇张爱玲

周雨阳

出道:十八成名

1980年,18岁的钟晓阳随母亲回东北沈阳探亲。回港以后,用十几天的时间写下东北女性赵宁静故事的第一部《妾住长城外》。1981年写出第二部《停车暂借问》。1982年9月赴美求学,四天时间完成第三部《却遗枕函泪》。同年,三部分在台湾朱天心、朱天文等人创办的三三书坊结集为《停车暂借问》一书出版,自此一鸣惊人,声动文坛。

这部讲述东北女性赵宁静一生浪漫爱情传奇的文学经典,第一版就卖出40万册,几乎成为当时每个港台文青的必读书目。让人讶异的,当然不只是这样短的创作时间,这样早的出名年份。和彗星闪耀般的光彩夺目相匹配的,是钟晓阳老练多姿的宏阔才气。

《停车暂借问》三部分,分别以古诗章句为题,现代小说的形式里,遥遥呼应的是中国传统诗词的情思。香港长大,接受纯英式教育,喜爱诗词的钟晓阳却是出手不凡,以古典诗情入小说,写了三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一段隔着国仇家恨,赵宁静和日本青年千重是爱而不能,没有出路;一段是和表哥林爽然,隔着婚约,隔着少年的暧昧心事,阴差阳错,被迫分隔;最后一段,赵宁静嫁作他人妇,重见恶疾缠身的林爽然,两人当中却早已是沧桑变幻。

写的是细腻纤巧的爱情故事,但是乱世流离的大背景——从抗战时期的沈阳,到内战时期的上海,再到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让这部小说多了少女难见的敏感和苍凉。结尾处,赵宁静和林爽然15年后久别重逢,最终潦草收场,又不得不让人想起张爱玲的《半生缘》,都有些命运的仓惶难顾在里头。

如果说,张爱玲小说里的荒凉意味,多少是因为感受到时代崩坏中“惘惘的威胁”,因为人生苦短,还要担心更大的即将来临的破坏,那么钟晓阳这种类似的才情,却是叫人惊叹,她才18岁的年纪,尚有大把时间,为何也表露出这种末世般的冷冽?明知她绝对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看她写来,仍然自有一副气派。俗套的乱世儿女故事,偏偏写得真实细腻,还要洞悉一切人情,刀刀入骨:“今天好风,衣服想必很快就会干的,宁静的眼泪,很快地,也就干了。”

早慧如此,无怪朱天心说她“才情之高和出手之大气魄,真叫人惊心和佩服”。詹宏志则夸她“是天上掉下来妙年英才,18岁就写出了不可轻狎的世故和把握”。连前辈司马中原和朱西宁也要不吝赞誉。20世纪80年代的港台,从不缺女作家。施叔青、苏伟贞、黄碧云等人陡然兴起,以她们独特的体察生活的眼光,在文学世界里腾空和飞升。而钟晓阳仍以她的天赋才情,从中分得大众的注目,成为彼时文学热潮的传奇。

然而这些都还不够。

有报纸称她为“小张爱玲”。恰如张爱玲用沉香一屑的时间,说完葛薇龙的爱情悲剧,成为海上传奇一样,钟晓阳也是轻巧地,趁早出了名。从毫无知觉地在书架上抽出一本《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到拿了五次香港青年文学奖,再到18岁被人说行文里掺了张爱玲的遗风,钟晓阳的成名之路顺畅得几乎没有什么周折。

有古典传统的美学趣味,也会在繁密精巧的文句里铺排氛围,更会冷冷地给一个悲剧收尾。像从张爱玲残留的光里走出来一样,钟晓阳的身上,也过早地出现了对人生微微的疏离和淡漠。这些无法忽视的特质,最终水到渠成地,让钟晓阳成了“张爱玲的真正传人”。

20岁的钟晓阳惴惴不安地给偶像去了一封信,言及名号的冒昧。实际上张爱玲早已知晓此事,并在给友人丘彦明的信里讲:“介绍作者的那篇文章里提到我……使我感到高兴而又意外。”几个月后,已经63岁,在洛杉矶深居简出的张爱玲,给还是大二学生的钟晓阳回了一封信,信里说道:“动人的爱情故事实在少,难怪《停车暂借问》这样轰动”。顺带鼓励钟晓阳,不要觉得自己的创作有败笔。

这是张爱玲与钟晓阳仅有的一次联系,却以意味深长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文坛的传承。如钟晓阳所言,这是“关于前辈作家与后辈……是快乐的故事也是珍贵的回忆”。数年后,钟晓阳仍要写道,于她而言,张爱玲“温暖而亲近,就算死了,也是个死去的亲人”。

后来她写散文集《春在绿芜中》,记录亲戚朋友、贩夫走卒、四季风物,文章里依然是沉静老到的口气:“日子像深深魆魆的隧道,好长好长,永远没有出口,整条隧道是自己的回音。”哪怕是写年少的美好际遇,明媚之外,也总是“充满了易受惊恐的敏感”。

到写小说集《流年》《爱妻》,就更有张爱玲的样子。还是写爱情故事,却已经有了人情的编织和算计,有了恋爱中幽微难言的阴暗面。其中一则《流年》,依稀竟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影子。振保有他的太太和情人,潮信也有他的世俗爱人香伦、他的青梅竹马叶晨,以及路边邂逅的黑皮肤女子。看《停车暂借问》,还难免让人想起少女情怀总是诗,毕竟赵宁静是读《红楼梦》会哭的人,相爱便要专情深爱,分离便要决如生死,什么情绪都是坦荡荡的。《流年》却只是一味的冷酷灰暗:前一句还让潮信在相思他人中煎熬,后一句就急促地安排“不到半年,潮信便和香倫结婚了”。

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悲凉调子,放到年少的钟晓阳身上,有种错位的惊异感。但它又实在发生了,难免让人生出意外之喜。所幸,《停车暂借问》只是开始。自1982年以后的十余年里,四本小说集加一部散文与诗词合集,年轻骄傲的作家脸上,一直有飞扬灿烂的光晕。写作于她,“无非是感情用事”。而面对这样美好的事物,又如朱天心说的那样:“总要让人忧心它的能否恒在”。自此,钟晓阳的写作不再是个人的写作,成了所有人都有期待的写作。

封笔:转场十年

那是钟晓阳的黄金时代。

靠着天才的面目,加上常年维持的写作水准,在港台横行多年,永远舒展又轻巧地,泄露着自己像是使不完的灵气。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写歌词……几乎没有她不会的形式,每一样都有代表作。

24岁的时候,将自己的诗略略改动成歌词,用到张艾嘉的电影《最爱》里,随后就入围了1986年的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百余字的篇幅,仍可见她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浸润颇深:纤纤小手、红颜多情、自古多余恨、千金换一笑……几乎是无一字无来历。唱了许多年,衍生了许多版本,这首电影同名歌曲直到今天,也还是经典曲目。1989年、1997年,张国荣两度将其翻唱成粤语。2003年,齐豫在香港举办演唱会,又用自己的风格高难度地唱了一遍。

她也给台湾歌手黄韵玲、给香港乐队达明一派写词,风格全然不忌,处处都能发挥。和王家卫的电影也能轻松合作:“有天有人传了《阿飞正传》的主题曲《是这样的》的带子给我──我都忘了是谁传给我的,好像不是王家卫本人──听了我就填词。”

1990年《阿飞正传》,结尾处,先是梁朝伟三分钟的抽烟、梳头、剪指甲、理袖子,伴随着梁朝伟走出阁楼,随后是一分钟左右的梅艳芳沉郁迷离的歌声:

来日的问昨天便可知/难料的是这心没法知/期待中度过一生散聚……

廖伟棠说他看了很多遍《阿飞正传》以后,才发现片尾曲是梅艳芳唱的,而填词人是钟晓阳。瞬间才恍然惊觉,一个时代里他喜欢的人,其实早就相聚在一起了。

这种偶一为之的填词作品,让钟晓阳只凭寥寥几笔,就同列为和林夕、周耀辉齐名的香港第五代词人。文学之外的钟晓阳,为他人量身定做,依旧是留下了一些钻石般闪亮的句子。

但就像是聚集了人生所有的光辉,热烈的一阵闪烁之后,便是相形之下的晦暗。钟晓阳的黄金时代并没有超长续航。经过十余年的修炼,每个人都在期待这个天才下一次的闪烁。

而她写得并不勤勉,每隔三四年才有新作问世。到了20世纪90年代,步入中年的钟晓阳更是惜墨如金。这种近乎玩票性质的创作,却又渐渐占据她生命中越来越大的比重。更致命的在于,当年不吝赞美的王德威,论及钟晓阳《停车暂借问》以后的作品也说:“皆能维持水准,却似乎难有突破。”无论新作如何,评论家都要和曾经的《停车暂借问》比拟一番。于是,如同一个圈,钟晓阳被困在张派作家的体系里,困在祖师奶奶的阴影里。

1992年《燃烧之后》出版。留学归来,回到香港的钟晓阳,在这部短篇小说集里似乎求变心切,关注起香港现代都市男女的情感生活、幽微的日常琐事。平白直述的描写取代旧日的文雅修辞,现实的烟火气也一扫过去的感伤调子。情绪还是收敛冷静,但是取材、语言、视角皆要不同,封面上也第一次放了自己的短发肖像照,势要重塑一个新的钟晓阳一样。然而又如王德威所说,《燃烧之后》是佳作,非杰作。

1996年,钟晓阳发表了自己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遗恨传奇》。不知是否要回应只会写男女情爱的评论,钟晓阳似要证明自己格局开阔,开始讲起豪门纠葛、金钱恩怨、人情争斗、兄妹乱伦……通俗得完全不像是她旧日的精致诗意。回顾此事,钟晓阳坦诚,“写《遗恨传奇》确有野心……打算平衡文学性和商业性”,只是出版后,读者吃惊,反馈两极。有言者说人物扁平,结局仓促,情节耸动,黄念欣却专为小说中“不避俚俗与粗粝的生命力”辩护,为钟晓阳的晚期风格辩护。钟晓阳统统不领会了,撇掉盛名,彻底封笔,消失于港台文坛。

主角于一平的命运和世纪末香港的命运,到了“九七”都算尘埃落定,钟晓阳翻天覆地的人生却才刚刚开始。《遗恨传奇》出版后两年,淡出公众期待视野的钟晓阳,仍旧处于备受凝视的焦虑中,想突破,想尝试,想转变。然而到了1999年,妹妹患癌,变故多生,写作之用变得微乎其微。没有了任何下笔欲望的钟晓阳,拾起了自己大学的本业——电影,至此开始了和导演们编剧们的周旋。

如果细数时间的话,钟晓阳和好友王家卫的合作前后将近20年:从1990年《阿飞正传》中文字幕的翻译和润饰开始,到2000年《花样年华》的故事大纲和对白,再到2004年《2046》的故事大纲、中文字幕翻译和润饰,直到2007年《蓝莓之夜》也仍是如此。王家卫人生中几部重要的作品,都有钟晓阳的名字。

现在看来,那个阶段的钟晓阳和王家卫,也许正是恰巧契合。按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杜可风的话说,四五年才磨出一部戏的王家卫,耗人时间,耗人心神。但是,这样的节奏和作家写作却是意外地契合。对自己的作品,他们都要绝对的控制,绝对的个人化风格,要在字句、情绪、动作上来来回回地打磨。钟晓阳和王家卫的搭配,是时间对,人也对。

而重情绪、轻情节的王家卫式电影,无疑给了彼时笔下低迷,感知却细腻的钟晓阳一个新鲜出口。王家卫电影中痴男怨女的相遇,失魂落魄的爱情,加之灰扑扑的宿命感,又无一不是钟晓阳旧日所长。一分钟的相遇能不能再现不重要,旭仔是无脚鸟,只会独自不停地飞;离开香港的船票有没有多一张也不重要,苏丽珍最后都是要留下,只剩周慕云打没人接听的电话。是永远的错过和分离的主题,恰如《停车暂借问》中永远有阻隔的爱情。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但钟晓阳和王家卫一样,就是要把寡淡的感情渲染得优雅致命。

好比《花样年华》的故事大纲开头便是一句:“她的寂寞芳华无处躲藏地被他瞧见了”,钟晓阳仍然带了些写小说的口气,和电影的叙述方式明明不合。但是到了王家卫这里,這种混杂着迷恋、哀愁以及一击即碎的脆弱气质,便成了一种无人可以比拟的文艺腔调。

人到中年的钟晓阳,生命中突发的褶皱和凝滞不动的状态,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似乎都被短暂地抚平了。填歌词,写本子,做翻译,和这个世界其他人建立微弱的联系,就像找到了另外一个发光的场子,钟晓阳终究是拯救了自己孤身一人进行的写作。

归来:重写旧作

那是钟晓阳告别文坛的十年。在评论家和读者这里,却也是小说家钟晓阳燃烧殆尽、就此黯淡的十年。有人猜她移居澳大利亚,也有人笃定她不会再现。直到2007年,香港《明报》主编马家辉找到钟晓阳,几次三番邀稿。12篇《明报》专栏,最终成了钟晓阳重拾写作的契机。

当天才作家的光环渐渐淡去,人生也淬炼了许多次,摊开自己所有的阅历、技巧、心态,封笔又复笔的钟晓阳,已然不是当初的明澈心境:“荒田十亩无人耕,且以细步逐字行。休耕太久的人重新拿起锄头,不但千斤重且实在没信心这片田地还会再接受自己,唯一能做的只是一字一字写去。”

她变得更加老练,通达,沉静,且收敛。磨掉了过去十年怀揣的纠结紧张,开始从容地面对自己生命和创作的关口。人到中年,少年时的易感与热烈衰退之后,不再全然倚重灵感、才气和天赋的钟晓阳,要与过去的荣光彻底告别。

2008年,《停车暂借问》再版,钟晓阳在书后附了两万余字的《车痕遗事》,数尽自己家族的辗转流离,也交代完自己当初写作的始末细节。没有任何怀旧的心思,只有梳理记忆的珍重。琐碎的叙述中,钟晓阳口气闲散地说起书里写的东北方言、吃食和山川流变。似要告诉读者,这些于她而言所谓的陌生经验,实际上有其来源,有其普通的存在,是与她母亲相关的一切,是自己家族曾经的侧影。天才并非凭空而出,天才之名亦不那么重要。

同年,钟晓阳现身香港书展,以“停车莫再问”为主题与公众见面,将过去的这段时间、这本著作彻底封箱。十年过去,有人再问她怎么看张爱玲对自己的影响时,她回答:“当作房间的窗外面的声音。”从昔日的无所适从,到今日的毫不在意,钟晓阳添了更多底气去清晰地表达自己,去发声拒绝成为某种易于辨识的、标签化的作家。

如果说,1982年《停车暂借问》是彗星乍现,1996年的封笔是彗星“隐入她自己的椭圆形轨道”里,那么,钟晓阳再度归来,恰如彗星隔了不知多少人间岁月,重新降临。自此,钟晓阳开始了长达7年的旧作重写。

作家悔棋少作的情况并不罕见,如鲁迅所言,删除或烧掉是大部分人的选择。钟晓阳或许也曾有悔:“好像一个东西我没有物尽其用,有些意念当时没有实现到。”但是,比起不断地向他人解释自己的想法,与旧日的不圆满针锋相对,去审视,去检阅,去重新经历,却是钟晓阳愿意选择的唯一的解决之道。在粘连不清的状态下重写旧作,当中所需的隐忍与耐心,不啻一次脱胎换骨。然而,正如好友王家卫所说:“人生若是无悔,该多无趣。小说亦是。”

2014年,钟晓阳以一部花了五年时间重写的《哀伤纪》复出。在24岁的旧作《哀歌》中,是少女孤身到美国旧金山读书,认识一对打鱼伙伴,三人在爱情和友情之间互相交错。因为海洋,因为年纪,因为签证,少女匆忙离开美国,一段感情就此失落。52岁续写《哀伤纪》中,三人都已迈入中年,少女和以海为梦的伙伴分别在香港和旧金山经历了人生起伏、生活的错失和亲友的亡故,最终仍是擦肩而过。

隔了28年提笔再写,剔掉了年少的倔强心性、暧昧所致的忧郁,却发现恍然到了中年,正如多年前的分离一样,重逢依旧没有好的结局。“二十年没有多长,不够我们脱胎换骨,只够我们世故些,困顿些,幻灭些。”在合成的《哀伤纪》里,钟晓阳隔着遥远的时间,恍如隔世般回应着当初的青涩,却也分明直指生命的细碎与无常。它关于梦想的破灭,美好时光的破灭,也关于时间的累累痕迹,以及并不会随着时间长久,就突然彻悟人生。

而2017年《遗恨》,则是钟晓阳用三年时间惨淡经营的另一部新作。在重新添加的充沛细节里,钟晓阳将背景拉大,将香港整个社会作为人物活动的疆域。去掉了《遗恨传奇》中“传奇”二字的这部新作,开始忠实地记录起世纪末香港的各个都市空间和社会阶层,以及身处其中的于一平和每一个被时代裹挟的无奈命运。于一平无辜,他是斗争的局外人,却也是唯一的受害人;姑母于珍无辜,半生都被丈夫困在赎罪的恐慌中;宝钻无辜,飞蛾扑火的人生里,最终得到的只有爱人的死亡……

上海新富,葡国贵族,本地豪门,养子氏族,不同文化共存的香港社会里,人物有他们不同的性情风貌、行事逻辑、观念态度。钟晓阳不再要人物为传奇服务,成为传奇里的元素,而是郑重其事地,一步一步地呈现他们何以如此。于是,每个选择都变得顺理成章,每个情节都变得如同希腊悲剧,庄严异常。钟晓阳要让人同情他们不可回避的命运,也要在字里行间埋下关于香港现实的零散感喟。传奇不再的《遗恨》,正如李维菁所说,见证了小说家“更知世事,更知自己”。

自1996年封笔,20多年过后等到的,是张大春口中“最起伏跌宕、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小说”,也是钟晓阳老去人生的自在从容。如果说《停车暂借问》是钟晓阳早慧的产物,在不知道爱情的千百种滋味时,石破天惊地写了一个传奇,那么重写的《哀伤纪》《遗恨》就是钟晓阳的生命之书:穿过人生的窄门,继续书写自己有感而发的东西。

有了《哀伤纪》和《遗恨》的钟晓阳,分明已经再次成了一个传奇:毁弃雕饰的文字,从古典想象里跳脱出来,让生命的自然体悟进场,再度聚集起让人无法忽视的灿烂光辉。

这个传奇不借助于任何他人的力量,全然是她用今日的自己对抗过去的自己,硬生生地,留下了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新地标。在第一本小說《停车暂借问》出版将近40年后,她用惊人的体力、勇气、毅力,将自己从自我循环的,日渐衰退的状态里拯救出来,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逆着时间,成为文学世界里又一个成熟稳定的写作者。

责编:梁红

猜你喜欢

王家卫传奇张爱玲
王家卫:墨镜背后有故事
王家卫获颁卢米埃尔奖
逍遥传奇
王家卫携新书做客美国电影艺术学会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
王家卫:先结婚后恋爱婚姻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