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2020-10-28朱秋月
朱秋月
摘 要: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态平衡,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园林绿化建设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园林绿化对人类发展和生存环境的重要性,然后探讨我国园林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环境;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5-0152-03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ecological balance,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realiz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landscaping for human develop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 then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andscape greening in China,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green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urban development.
Keywords: landscaping;ecological environment;wetland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也飞速发展,然而工业生产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废品、废水、废气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温室效应、噪声污染、水源污染、病毒病菌的入侵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实现绿色中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加和谐地实现生态平衡,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园林绿化建设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1]。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发展,将生态理念融入园林绿化,用园林绿化来恢复打造生态环境,以生态环境为基础进行园林绿化是笔者写此文的目的。
1 园林绿化对人类发展和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如何改善环境是当前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衡量环境质量的因素之一是园林绿化,它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建设”,也可称之为“生态型的基础设施”[2]。
1.1 城市园林绿化有助于净化空气
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气,从而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以及氧气的平衡,推动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研究表明,25 m2的草坪或10 m2的树木,可以将1个人1天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完全吸收。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1.2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温
城市人口的增多使氧气消耗大,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大气成分的失衡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在夏季,树木可以吸收将近80%的阳光以及90%的辐射。树木本身的蒸腾作用及光合作用能消耗大量的热量,植物还可以阻隔来自地面、墙面和其他物体的反射热,从而发挥调节气温的作用。
1.3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调节营造生态小气候
绿色植物能吸收热量、遮挡阳光、增加空气湿度。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可以改善小气候。
1.4 园林植物能降低风速、减少噪声
园林植物具有通风和降低风速的作用。当遇到大风时绿化带可以降低风速,减少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园林植物还可以降低噪声,植物可以通过枝叶来吸收噪声。有关数据显示,40 m宽的树林带可以减少10~15 dB的噪声,所以园林绿化植物能减少降低噪声污染。
1.5 城市园林绿化具有心理治愈的功效
处于森林中,人体皮肤温度可降低1~2 ℃,脉搏次数明显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慢,心脏负担减轻。人们在林中游憩,普遍感到舒适、安逸、情绪稳定[3]。
1.6 园林植物可以起到杀死病菌的作用
有些绿色植物是天然的杀菌器。很多园林植物都能分泌出一种具有杀菌能力的物质,从而减少空气中细菌的含量。所以,园林绿化有利于保障人类的生态环境。因此,人们也将园林绿化叫作“城市的空气净化器”。
2 我国园林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环境污染若达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就会造成灾难性事件频繁发生。近年来,我国频繁肆虐的沙尘暴及1998年出现的特大罕见洪水等灾害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城市的工业生产有关,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4]。
2.1 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不够重视,经济投入不足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园林绿化进程有所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不同和决策者重视程度不同,各地园林绿化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中小城市经济相对欠发达,导致城市园林绿化投入不足,总体水平偏低。
2.2 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地量不足
有的城市不顾城市规模、不顾绿化布局、缺乏合理的设计理念,要求绿化面积越大越好,因而种植了大量的草坪,但树种单调、景观植物搭配缺乏层次感、植物配置不合理、绿化层次单一、群落结构简单。按照有关规定,秦淮河以北中等城市绿化覆盖率不能低于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能低于6.5 m2[5]。但是从当前现状来看,一些城市存在着老城区绿化面积不足、树木数量及种类少等问题。
2.3 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生物多样性体现不足,缺少对乡土树种资源的挖掘
多数城市在园林绿化过程中不能因地制宜,不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忽视乡土树种,盲目引进外地绿化树种等。一些北方城市的绿化主要是以白皮松、雪松、月季、侧柏、圆柏等为主,这类植物占园林绿化植物的一大部分,但乡土树种、彩叶树种所占比例却非常小,从而导致城市绿化单调,景观不丰富。这样的绿化不但不能起到建设生态园林的效果,反而对当地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是一种变相的破坏,而且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2.4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执行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障碍,如法律文件不完整、执法能力薄弱等。此外,对损害环境、污染环境的问题企业进行处罚时,通常只采取罚款的措施,且罚款金额较少,缺乏根治的措施,导致治标不治本[6]。
2.5 园林绿化中对工作人员要求高
绿化管理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不但需要投入足够的财力,而且要求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能力素养,才能使园林绿化平衡发展,如修剪、农药的使用等操作不当都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 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理论结合实际,科学设计,整体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整体规划,结合城市及城乡接合带,基于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制定科学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自然为基础,以人工建设为辅,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生态体系。
3.2 植物配置及园林搭配设计科学合理物种多样化
丰富植物种类,改善植物结构,减少硬质园林小品的应用,灌入海绵城市及绿色有机建筑的概念,丰富园林景观空间绿化,以乡土树种为基础,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外来树种。草本乔灌木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植物的优势。
3.3 加强人才的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懂生态、园林、植物学等学科的知识人才,培养一批高水平、高能力生态园林工程的设计师、工程师和监理人才。
3.4 严格控制环境污染,抵制自然资源被破坏
环境污染问题如果得不到严格控制,就会对人类居住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由此,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同时,保护原有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5 借鉴发达国家完整的园林标准化体系和先进经验
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完整的园林标准化体系(例如,荷兰的花卉标准体系)和先进经验,快速提高园林标准化的起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绿化方面的科研成果应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制定可行的技术标准体系[7]。
3.6 城乡结合,发展农业旅游,注重湿地保护和恢复
城市发展要点、面、线结合。城区与城乡接合部、乡村相衔接,制定更好的生态发展体系,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发展。农业旅游的开发一方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本色,另一方面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收入。经济的发展加快生态的发展和保护,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要注重湿地公园的保护。例如,开封近年来加强了对黄河湿地生态的恢复,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的建设,不但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而且发扬传承了黄河文化,集文旅、生态功能于一体,树立了黄河生态建设的典范。
3.7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要明确执法权和部门分工,对于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做到惩罚有据,使执法没有障碍,使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整治。
4 结语
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是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园林绿化对城市的生态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好园林绿化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文学.正确处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J].内蒙古林业,2011(4):28.
[2]魏左平,魏金平,李青丰.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园林绿化[J],北方园艺,2007(4):166-168.
[3]李德心.园林景观的疗愈功能:以德国布里隆景观疗愈公园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2019(10):83-85.
[4]魏左平,魏金平,李青丰.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园林绿化[J].北方园艺,2007(4):166-168.
[5]张风伟,王志海,刘玉萍.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J].现代园艺,2016(11):155-156.
[6]桂靖.分析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J].低碳世界,2018(10):214-215.
[7]周多良.城市生態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J].甘肃科技,2006(10):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