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扪腹”想到“扪心”
2020-10-28查君书
查君书
读闲书读到白居易的诗句“扪腹起盥漱,下阶振衣裳”,不由得心里咯噔了一下,记得苏东坡也写过“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的诗句,就觉得“扪腹”这个动作太有意思了。
扪腹,是很形象的字眼,酒足饭饱后摩挲着腆起的腹部,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还有一点可爱的憨态。白居易摸着肚子起身,是去洗漱正冠,推杯送盏间难免放诞,下席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恢复官员的一本正经和文人的道貌岸然;相比之下,苏东坡更散淡放达一些,他是很享受地摸着肚子,愉快地闲庭散步。
两位大诗人就这样“扪”着腹,走下神坛走入民间,在活色生香的日常里,转身为追求温饱的普通百姓。所以白居易又说,“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苏东坡也说,“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年事已高,只要能穿暖衣,吃饱饭,有栖身之地,就别无所求了。由此看出,这二位大文豪对物质生活并无太高奢求。苏东坡谪居海南儋州时,“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日子过得窘迫,但仍熙熙而乐。有美酒佳肴固然好,只有粗茶淡饭填饱肚子也不错,都是值得“扪腹”的,都有回甘和余味。扪腹,除了是吃货为了表达满足感的标准动作外,还有对“一饭饱”的感恩。
由扪腹,我想到了扪心。所谓扪心,就是抚摸胸口,因为一日有三餐,所以要“吾日三省吾身”。扪心,就是反省,扪心自问、反躬自省,都是正常人应有的行为习惯,否则就对不起饱腹的粮食。老百姓不说扪心,而是说“拍拍胸脯想一想”,意思一样,但更形象生动。
扪腹到扪心,有段距离,自下而上,顺其自然。当然,一般会在酒醒之后,在远离喧嚣之后,更多则在夜深人静之时,即所谓“清夜扪心”。白居易比较自信,他說,“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dú,怨恨、诽谤的意思);只要明是非,何曾虞祸福”。意思是:摸着心胸,我不觉得惭愧也不感到惧怕,对别人口中传出的诽谤诋毁之言词,只要分清是非曲直,就不必担心是福是祸。苏东坡也时常扪心,他倒是来得坦然:“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是自嘲更是自省——毕生就为一张嘴到处奔忙,到老来干的事反而更觉荒唐了。惭愧的是对国家朝廷已无贡献,还要白白耗费俸禄供养自己这个“酒囊饭袋”。他觉得受之有愧。一个无愧,一个有愧,既是性情差异使然,也是不同的人生遭际决定的。而正是基于“有愧”的思想,苏东坡才始终不放弃经世济民的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腹,伸手就能摸到;心,却只在某些特殊时候才能感到它在胸腔跳动。腹部是盆骨和胸部之间的区域,囊括了几乎所有消化道,心脏虽是重要的人体器官,但只占有拳头大小的位置。腹能给人物质感,而心则更倾向于精神——所以,从腹到心还有一段“思想”的距离。
由是观之,心与腹关联紧密,一起组成了人体重要的内部世界。所以前人在造词时,总是要让心腹不分家的,如推心置腹、心腹大患、心腹之人等等。
其实,扪腹并没错。扪腹之人,大抵是热爱生活至少是热爱美食的人。一个“扪”字,传达出的不仅仅是物欲感、满足感,也同时传达出幸福感、获得感。扪心当然更为必要,尤其是在扪腹之后。否则,就真应了曹雪芹的话,“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对习惯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来说,一旦食物成为秽物排泄之后,腹中就空空如也、扪之无物了——在这个时候扪一下心,或许就恰恰填补了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