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与脾气
2020-10-28李伟明
李伟明
坐同事小曾的顺风车。小曾说,去年他的车子喇叭坏了,一直忙着没空去修。将就着对付了一段时间,因为车上没有喇叭,他开车越来越有耐心,路上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不住地克制情绪,实在没办法时便把车速放慢再放慢。一年下来,蓦然回首,居然发现自己好像不再是个急性子了,患了多年的“路怒症”也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小曾又说,今年,他抽个空,去把汽车喇叭修好了。几个月过去,他感觉自己的脾气又慢慢地急躁起来了。看到路边有行人,总是忍不住要按喇叭提醒提醒;看到前面的车慢吞吞,更是忍不住要按喇叭催一催。有时按一两下没解决问题,便下力气使劲按,连续按,甚至边按还边开骂,心头的火气也因此不断升腾。仔细反省一下,好不容易控制下去的“路怒症”,原来已经悄然复发。
听了小曾这番话,我不禁小小地发了一下感慨:喇叭与脾气,原来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拿开车这事来说,喇叭是脾气得以施展的一个工具。有了喇叭,驾驶人的脾气才有了发挥的平台。脾气急、脾气大的人,可以通过频频使用喇叭,让外面的人知道你不高兴,知道你惹不起,从而对你有所敬畏,有所让步。当这种效果比较明显时,一个人更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这种借力的方式。久而久之,喇叭也在让人的脾气悄然升级。而当喇叭失去作用之后,你即使在车里大发雷霆,也没人看到没人听到,外面的一切依然如故,最后只能白白气坏自己。因此,明智的人,当知道发脾气无用时,便干脆自我克制,不再去乱发脾气。
所以,发脾气也是要讲究条件的。当你有了让脾气生效的工具或渠道时,可能就会想着去利用它,而一旦没这个条件,也许你宁愿选择给一个笑脸算了。比如一个领导,因为掌握了可以制约下属的某些因素,于是,在他的权力范围内,他可能会经常发脾气,随时发脾气,甚至无理发脾气。而一旦他无权制约他人时,比如在“外人”面前,比如到了外地,比如退职以后,你就会发现,领导其实也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一个温文尔雅的人,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总之,这时的领导,简直让你判若两人。
由此可见,检验一个人脾气好不好,在没有“喇叭”的情况下,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必须提供“喇叭”给他,让他充分使用,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有脾气的人。同样的道理,“喇叭”坏了的时候,也不能轻信一个人的脾气发生了彻底改变。只有“喇叭”修好之后,仍能如常对待外面发生的一切,这个人才是真正克服了脾气。
问题是,对多数人来说,车上有喇叭可用,总是会想着用一用。喇叭次数用多了,情绪自然会受到影响,脾气也难免会越来越大。让喇叭失灵,甚至强制性地卸下喇叭,当然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只是“一定作用”而已。记得好多年前,一些城市就曾出台规定,城区不许鸣喇叭。为此,有关部门还把专跑城区的出租车喇叭给“阄割”了,让司机想按也按不响。在这种情况下,出租车的确是安静下来了,但其他车辆却并未见得按要求做到。反正,那個时候,在城区行走,听到喇叭声依然是件让人不以为然的事。
也就是说,克制脾气,光靠解决喇叭的问题,还不算解决了问题。真正解决问题,不是卸下“喇叭”,而是要靠驾驶人自觉修“心”,管住自己的内心。朱熹说过:“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只有从灵魂深处解决问题,才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才不会老想着动用这个工具那个手段抖抖威风。通过加强自我修养,把脾气给克服掉了,则有无喇叭在手,也一样能心平气和对待周边环境。所以,要克服“路怒症”之类,还是要回到“总开关”,从“源头”下手,才可能真正见成效。
其实,何止一个小小的脾气问题,我们常常讲的反腐败“三不”机制,其中的“不想腐”,靠的也是解决“三观”问题,让内心不受污染。否则,仅凭若干工具,如何实现治本目标?某些人,没权时是清官,说起大道理振振有词,一套又一套,一旦让他掌权,则吃拿卡要、敲诈勒索、挖空心思挖墙脚谋私利等,什么事都做得出,那就是内心原本就有问题,只不过此前没逮到腐败的机会而已。“潘多拉盒子”一打开,他就立马原形毕露。像这种人,深藏于心底的那个恶魔不解决,谁能救得了他?——哎呀,坐这十几分钟车,瞧这话题扯到哪里去了,打住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