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救地球”并非“杞虑”

2020-10-28沈栖

杂文月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物种生物人类

沈栖

“杞人忧天”的典故,妇孺皆知。人们耻笑那个担心天会倾圮而整天忧心忡忡的杞人,因为这是庸人自扰式的虚幻。倘若把“忧天”移为“忧人”——惊悚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危及其他生物物种,令地球陷于万劫不复的危机,那它就不是一种“杞虑”,而是令人堪忧的预警。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林林总总,似难以精确统计,因为有些尚未被人类发现或认识,有些还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异而“新陈代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人类出现在地球上远迟于其他生物。大约5.4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地球上就开始兴起生物物种,诸如三叶虫、板足鲎、巨型鹦鹉螺等。而人类呢,虽说考古發现在不断刷新人类的历史,如说距今蓝田猿人100万年、元谋猿人170万年,1973年有报告称: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猿人化石距今约300万年。人类从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明到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只不过才经历了一万年。但是,后生可畏,人类却主宰着地球,决定着万物的兴衰存亡,无怪乎,史书将我们这个世代命名为“人类纪”。

相较于其他生物物种,即使是谱系极为近似的哺乳动物也无法与人类比肩。人类有着励精图治的理念、改天换地的能力和创造奇迹的宏图,但他们在创立无比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让地球生态环境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因素,如水体、土壤、大气污染,能源日趋匮乏,资源开采殆尽,人口过度膨胀,纯自然空间不断缩小……人类活动使得地球环境恶化,并由此引发生物物种的退化,这两者共同促使人类物种的老化!

可以断言,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改变生态环境的物种,也是唯一能够掌控地球未来环境走向的物种。现代人类责无旁贷地应该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负有担当。然而,现实生活却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致屡有“救救地球”的浩叹。

就以物种的灭绝为例。几年前,欧洲一家生物研究所提出过一个颇为有趣的问题: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后,已经有多达300种哺乳动物灭绝,那么,自然界需要经过多长时间的演化才能恢复这些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答案是300万年至700万年(比人类自身存在的时间都要长)。跨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谓狂飙突进,与之相伴随的是时常传来的物种灭绝的“噩耗”。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统计,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共有467个物种被宣告灭绝。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以《最后一只》为题,聚焦巴拿马树蛙、北方白犀牛、夏威夷金顶树蜗等“告别2010年”这一主题。

有些生物物种虽然尚未灭绝,但已处于濒危的窘境,岌岌乎殆哉!英国生物学家米莉·马洛塔在《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一书中整理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评估的97000个生物物种,其中面临灭绝的逾1/4,其中仅有大熊猫、北极熊等少数物种已获得广泛关注和切实保护。另有联合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政府间政策平台估计:目前有多达100个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其中40%为两栖类动物、33%为珊瑚、10%左右为昆虫。

本世纪初,英国伦敦自然史博物馆正式命名了此前科学界未知的412个新物种。但科学家同时发出警告:“物种灭绝的速度远比物种被发现和确认的速度更快,很多物种甚至在被人类知晓以前就已经消失了。”如豚足袋狸属和剑龙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灭绝了。

在这个星球上,每个生物物种都有权生存、繁衍,正所谓“万物霜天竞自由”。人类绝不可能“独霸”地球!倘若其他生物物种受到人为因素的冲击而式微、濒危、灭绝,那么,且不说地球生态单一化,就是生物链的断裂也恐怕难以使人类达到整个物种的“寿终正寝”。生物学家认为:一个正常生物物种本该享有的“物种寿期”一般以“亿年”计(如恐龙存在了1.8亿年)。试问:如果把一个物种的亿年发展历程喻为“万里长征”,那人类文明只是刚走完了“一里”,还有“9999里”如何支撑?倘若“难以为继”,将会是什么结局?英国作家杜戈尔·迪克森《人类灭绝之后:未来动物学》一书所描写的一亿年后的地球生物,似乎对此作出了回应,不妨读之。

猜你喜欢

物种生物人类
吃光入侵物种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