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旅游发展的策略思考

2020-10-28吴宝华

党史文苑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名胜区庐山红色旅游

庐山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系统分析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构建适合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发展的方案,对于全面提升庐山红色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资源概述

红色旅游,是指依托于红色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物质载体,包括有形的物质形态和无形的精神形态。[1]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红色旅游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它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以社会教化为主要功能,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体现。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是我国首个文化景观世界遗产、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区。庐山是国内首批开发现代旅游的景区。经过近40年的发展,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水平和市场影响力取得长足进步。庐山旅游业接待规模和经营规模在江西省内景区排名位列第一,在国内5A景区中也名列前茅。庐山集风景名山、文化名山、历史名山、教育名山、宗教名山、建筑名山、科学名山、旅游名山、世界名山众多身份于一身,其景色之独特、内涵之深厚、价值之多样为世人一致认可和高度肯定。庐山作为政治名山,中国共产党人在庐山留下了众多的红色资源。庐山是南昌起义的策源地、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的重要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教育意义。

庐山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庐山红色景区(点)共有40余处,其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5处。根据这些红色资源的性质和属性,我们将其归纳为历史遗迹和文学艺术两大类。历史遗迹当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庐山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庐山活动纪念馆、领袖旧居群、仙岩旅馆、美庐别墅、庐山抗战纪念馆、仙人洞谈判台等。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文学艺术类当中则以毛泽东在第一次庐山会议期间作的《七律·登庐山》最为著名。还有毛泽东在第二次庐山会议期间所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33 年下半年红军政治宣传部编演的话剧 《庐山雪》等。这些文学作品与历史遗迹高度融合,为庐山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

二、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庐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特别是发展红色旅游以后,庐山旅游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些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基于以上对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红色旅游发展的环境条件,探讨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制定合理的开发建议,寻求发展的最佳战略决策,对促进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第一,优越的自然环境。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入江的西北岸,北邻九江市,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属于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却具有山地气候特色,表现出夏短冬长、春迟秋早的四季特点。庐山年平均气温11.5℃,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5℃至6℃,7月份平均气温为22.6℃,比山下九江低7℃。由于夏季凉爽宜人,庐山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的一个著名避暑胜地。第二,良好的基础设施。历经百年开发,庐山已经形成设施完备、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庐山区位条件优越,京九铁路、昌九高速等贯穿全境,毗邻昌北机场、庐山机场和九江港,水陆空旅游交通体系基本建立。景区建有南山、北山两条登山公路和交通索道。同时,庐山拥有齐备的宾馆、商业、餐饮、金融、通信、医疗、教育、供水、供电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第三,较高的资源品位。有别于其他的紅色旅游景区,庐山不仅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还是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驰名中外的世界名胜。红色资源与文化名山、世界名胜相结合,在国内红色景区中是不多见的,更久的历史渊源、更深的文化底蕴、更美的山水风光,使庐山的红色更兼具古色和绿色的特征。景区的红色资源与其他景观融入程度较高、资源拓展性较好,红色文化的注入拓展了庐山文化的内涵,使历史景观的生命力得到新的升华。

2.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发展的劣势。第一,联合发展能力较弱。2016年5月,县级庐山市的设立,把庐山风景名胜区全部纳入庐山市行政区划之中,实现了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开发。但是,庐山风景名胜区在建设中出现了景点孤立发展和规划政策落实缺位的问题。当前,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整体发展主要以山上的牯岭镇为中心,山上山下缺乏紧密联系。同时,山上的发展也存在空间差异性,山北的开发建设较为滞后。这导致整个庐山风景名胜区以及庐山市的旅游发展空间异质性较大,科学的规划实施迫在眉睫。第二,融合发展程度较低。庐山风景名胜区目前的发展主要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核心,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底蕴聚集了大量游客,带动整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休闲观光旅游仍然是庐山风景名胜区目前旅游产业的主要方向,这造成旅游产业链延伸较窄,游客停留时间较短,仅在一定程度上带动食宿等基础性服务产业的发展。第三,品牌主体形象不明确。旅游资源的多质化带来了风景名胜区发展上的困惑。庐山的形象定位,纠结于是文化还是生态,是观光还是避暑,这使得在对外宣传上主体形象模糊。庐山的红色旅游更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是作为庐山大品牌形象下的子品牌,还是单独提炼向市场推出品牌,明确的品牌形象定位尚未形成,游客的认知度自然不高,这导致庐山实质上并未被社会广泛认可为红色景区,在红色旅游的推进上存在着诸多现实窘境。第四,红色旅游人才较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庐山风景名胜区以红色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线路建设初见成效。但是,目前专业人才的缺乏,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相对匮乏,这成为制约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瓶颈。人才引进机制滞后,对于外来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导致旅游服务的理念落后。而在本地就业的人群中,因缺乏专业的人员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对其服务能力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导致本地从业人员整体上存在综合素质较低、发展前景较差和专业意识不强等问题。

3.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第一,政府政策的精准支持。201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为全国各地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基本遵循。庐山会议旧址及领袖旧居群成功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7年12月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印发的《江西省贯彻落实〈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指出,我省将依托全省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经典景区,整合优化精品线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打造全国红色旅游“江西样板”。[2]2019年12月九江市委、市政府颁布的《九江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加速发展红色旅游,让“红色故事”成为“红色经典”。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庐山开发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市场契机。第二,时代潮流的深度融合。新经济形式下的消费升级,将加速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深化改革创新文旅融合新模式。庐山风景名胜区要想实现旅游融合发展,顺应经济新趋势和时代新潮流,实现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依托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观,整合优化相关旅游资源,走融合创新发展道路。景区要根植于庐山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旅游龙头优势,大力推进旅游全域化、产业融合化、业态多样化,推动庐山风景名胜区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提升红色旅游竞争力。第三,研学旅行的活力增添。2014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3]。《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红色旅游相结合,依托红色旅游景区组织参观活动、研学旅行,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是青少年研学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意义。国家关于大力发展研学旅行的战略导向,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红色旅游的青少年市场,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与活动形式。

4.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发展的挑战。第一,发展矛盾日益突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共有矛盾。廬山风景名胜区不仅是风景旅游区,更是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主要包括资源保护与景区景点建设的矛盾、人口增长与资源保护的矛盾、经济发展与有限空间的矛盾。第二,景区同质压力增加。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景区的红色旅游迅猛发展,江西省内外都在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但是,目前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与省内外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有很多同质性的地方,具体表现在旅游设施建设、参观游览方式、红色资源类型等,毫无新意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例如,井冈山旅游景区、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在省内外非常著名的红色景区,湖北武汉革命博物馆、湖南岳麓山景区、福建上杭古田会议旧址等周边省份的红色景区,给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带来了较大挑战。第三,跨界融合有待深化。新时代的红色旅游早已不是大家印象中说教式的走马观花,如何促进红色旅游新业态发展、加快新产品开发,成为红色旅游跨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与教育、文化、科技、医疗的融合还不够紧密,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对外开放等协同推进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

1.在开发中进行保护,在保护中实现发展。随着红色旅游的迅速发展,现有红色资源依托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有效的方法,让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在活态保护中进行合理开发,在合理开发中健康发展。首先,各相关主体要持之以恒保护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快红色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同时,政府可以设立公益性岗位,设立生态保护基金,对红色旅游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活态保护,在确保各类红色资源所依托的原始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发展基础上,融入现代化、智能化的技术。

2.加快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红色旅游融合度。庐山风景名胜区实现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就要不断加强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业态的融合创新。一是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创新,协调资源,共建共享,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崛起,着力构建符合绿色化发展要求的红色旅游产业体系。庐山风景名胜区要深入思考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延展,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与“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相互融合,拓宽旅游地整体产业链条。景区要鼓励开展红色乡村旅游和观光休闲,推进“一产”服务化转型;结合制造业开展红色旅游特色纪念品与商品的制造和销售,形成“二产”旅游化格局;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促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智慧旅游、电商旅游平台等新型服务业,促进“三产”融合化发展。二是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发展原则,根据游客需求把不同的旅游项目和产品进行组合,着力打造红牯融合——牯岭镇村落与红色之旅融合、热凉差异——庐山避暑胜地与红色体验融合、文俗互补——民俗体验与红色文化学习融合的旅游景点等。通过“红色旅游+康养”“红色旅游+休闲”“红色旅游+民俗”等方式与其他旅游深度融合,让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渗透到其他旅游业态中,在旅游经济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展现。

3.挖掘景区多元文化,加强红色旅游品牌建设。庐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世界文化景观”之一,其所留存的历史遗迹、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结合紧密。一方面,景区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他文化内容,将红色旅游形象融入庐山经典品牌内涵,将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活动融入庐山整体对外营销活动中,构建具有景区特色、个性鲜明的红色旅游形象,并进行高效有力的传播。另一方面,景区在旅游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精准把握自身特点特色,精准包装红色旅游资源,以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为载体,用游客喜闻乐见的形态表达出来,开发出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例如,景区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推出“重走好汉坡”“重温庐山谈话”“又识庐山真面目”“探秘庐山大礼堂”“探寻领导人的足迹”等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同时,景区要推动跨市、跨省红色旅游协作开发。例如,省内的“红色摇篮南北游”(庐山、南昌、宁都、井冈山) 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跨省的“湘鄂赣红色旅游专线”(韶山—武汉—庐山—南昌—井冈山),通过跨区域的协调发展强化互动合作,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庐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的知名度。

4.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庐山风景名胜区应加快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的行业协会,形成旅游管理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维护与监管景区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保障游客利益。景区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旅游大巴服务、景区讲解、食宿管理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完善旅游知识结构,规范服务操作水平。只有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和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庐山风景名胜区才能树立起知名的旅游品牌和良好的旅游形象。为此,景区应制订青年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在红色旅游工作岗位上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到知名旅游景区交流培训,并联合高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大力引进红色旅游创新型人才,加强旅游新业态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适合“旅游+”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红梅. 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D].湘潭大学,2012.

[2]关于印发《江西省贯彻落实〈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http://dct.jiangxi.gov.cn/art/2018/1/11/art_15392_444924.html.

[3]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8/21/content_8999.htm.

[作者简介]吴宝华,男,江西庐山会议旧址纪念馆馆长,研究方向:文物管理保护。

责任编辑 / 彭月才

猜你喜欢

名胜区庐山红色旅游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做一次庐山客
某风景名胜区悬索吊桥检测探讨
毛泽东登庐山
《李白 庐山谣》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