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

2020-10-27王成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输电线路电力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改革步伐的加快,电力系统的规模及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城镇及农村电网的同步發展,伴随本地及远端电力用户规模的扩大,使电网承载了更多的压力,这种发展趋势对电网中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动脉”,其稳定运行对电网至关重要,对电力供需方有着关键的桥梁作用,一旦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如未能及时将故障排除,轻者影响小区域电网的稳定性和用户用电需求,重者会引起连锁效应,致大面积电网故障甚至瘫痪。因此,本文针对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责任制度

一、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电力系统发展速度快,同时在管理工作上也不断加强,但是还是存在相应工作人员对设备检修存在不规范现象,部分工作流于形式,这会导致输电线路运检质量受到影响,为了促使输电线路的运行以及维修质量得到提升,相应电力企业需要对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加强管理,也就是在输电线路管理工作中,对线路运作以及检修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促使设备性能以及检修工艺水平得以提高。技术人员对输电线路进行运检一体化管理,充分顺应当下电力企业市场化发展需要,并且促使电力企业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对检修人员工作积极性起到调动作用,保障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以及相应维修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的实施,能够极大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帮助企业节约资源,能够促使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最终保障电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主要问题

2.1输电线路责任缺乏责任制度

制度方面,输电线路缺乏完善的责任制度。多数工作人员仅关注自身责任,这种情况长期发展则会引发管理工作方面的缺失,促使工作人员综合水平受到影响。因为责任制度不够完善,最终导致人们日常工作过程中的综合水平受到影响,难以明确具体负责人,对问题不能及时报告,最终增加检修工作成本。

2.2运行和检修工作分体管理

运行机制管理期间,存在运行以及检修分体现象。运行以及维修工作之间配合不好,导致相应工作人员仅关心自身责任。运检工作实效性受到框架结构的限制,当输电线路出现问题后,则难以将故障进行及时排除,这就带来大量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直接导致运行和检修成本提高,这就导致输电线路运行工作以及检修工作相互分离,最终增加成本。

2.3缺乏专业人才,人才管理不当

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当下,我国用电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输电线路越来越复杂。在电力企业,输电线路检修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当前,运行和检修职工难以快速精准的完成这项工作,同时也很难达到输电线路运检工作目标。当前企业当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缺乏专业人才,进行具体的收入分配过程中,相关运行以及检修人员劳动收入并没有获得较为有效的划分,这种情况下,容易促使职工工作热情下降,降低了职工工作紧迫感,缺乏有效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工积极性。

三、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的基本策略

3.1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完整的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两部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主要负责保障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生产工作,包含电网及设备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检修等方面,其工作人员包括具体从事电力生产建设的生产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实际操作人员和生产辅助人员等。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工作人员包括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领导及管理人员、各级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人员等,以上工作人员分工合作负责电网及设备安全健康运行和一线员工人身安全的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并整改和完善工作。这两个体系在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安全生产管理中协调运营且相互监督,来促进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转。

3.2健全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1)管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电力系统中各输电线路的实时状态,并且对运检人员的工作计划进行合理性和时效性分析,做出判断并帮助运检人员优化工作计划。

2)管理系统能够整合数据并进行过滤,获取重要数据,察觉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指定输电线路,可标记特定时刻的数据,并通过与监控情况进行对比,以分析输电线路当前状态。

3)对于运行状态不符合标准的设备,作为重点检修对象,通过核对数据的正确性和运检工作的可行性来进行分析预测,发现并及时解决和处理不合标情况产生的原因。

3.3设备信息档案库的建立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构造日趋复杂,为用电设备的运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设备信息档案库将对运检工作提供很大帮助。设备信息档案库的使用,不仅能够帮助发现并排除用电设备在使用中的安全隐患,还能帮助制定相应的问题处理方案。而档案库的填充,需要用电设备的原始信息、运检记录和每次检修的具体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的额定标准、运行的基本参数、实时数据、检修的主

要数据、检修的时间和其他具体事项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为日后数据的在线检测提供有效依据,也可作为运检人员处理其他故障时的重要参考。

设备信息档案库要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及时将运检工作信息和数据进行录入,以便运检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

3.4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随着电力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也在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变,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对于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可以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并提供技术信息以节省运检管理成本、缩短维修时间和减少信息传达环节,使电力企业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工作朝着更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

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在输电线路运检工作中有所应用,如以无线传输、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构建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已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平台不仅能够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安全和标准运行,也为设备信息的全方位实时监测设定了较高的标准。

四、结束语

在电力企业当中,输电线路管理工作当中开展运检一体化管理,同时建立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系统,能够对设备信息档案库当中内容,智能化平台等进行充分应用,最终促使运检一体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能够促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保障输电线路运行以及检修工作效率的大大提升,最终保障输电线路运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岩东.浅谈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08):97~98.

[2]林艺民.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中问题剖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154.

[3]刘国辉,聂飞,华清荣.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方法分析[J].电子制作,2015(03):230.

作者介绍:

王成(1988.6.8),性别:男;籍贯:江苏常熟;民族:汉;学历:本科、学士;职称:工程师;职务:线路运维专职;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猜你喜欢

输电线路电力系统
信息时代的电力系统信息化经验谈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常见问题及对策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
输电线路运行事故及其解决对策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10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研究
浅浅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