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骨峰为证:谁是最可爱的人
2020-10-27郑顺宏
郑顺宏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是著名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头。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松骨峰阻击战,正是这篇通讯的素材之一。
跨过鸭绿江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入朝作战。
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一举挫败了敌人企图在11月23日前结束朝鲜战争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为了进一步打击美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志愿军决定对敌人发动第二次战役。
在第二次战役的西线战场上,志愿军采取了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在吸引和牵制西线“联合国军”进入我方的预设阵地后,志愿军迅速出击,打开了敌人右翼的缺口,并快速实施侧后迂回,断敌退路,四面夹击,形成了在清川江南北地区围歼西线敌军的有利态势。西线敌军在遭受了巨大损失后,才反应过来这是一次有预谋的大规模进攻,便计划沿着公路向南逃跑。
为了不让美军南逃,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奉命迅速抢占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松骨峰,堵住敌人的逃跑之路。
直插松骨峰
松骨峰是位于朝鲜西部的一个小山头,从山顶往东延伸约120米就是公路。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1950年11月29日,三三五团经过一夜奔袭,终于在天亮时分赶到了松骨峰。三连作为三三五团一营的先头連,率先在松骨峰东侧、公路西侧的书堂站无名高地展开部署。松骨峰阻击战就是在这片无名高地上进行的。
阵地上有三连和配属的机炮连一部共150多人。11月30日早上6点半,还没来得及修建野战工事的三连便看到敌人的机械化部队沿着公路向南蜂拥而来。这支部队是美国陆军第八集团军的第二步兵师,曾在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大显身手,也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一支由美国本土直接到达朝鲜的美军部队。
狭路相逢勇者胜,两支部队的生死较量一触即发。
三排八班位于三连阵地的最前沿,在美军尖兵排距离志愿军阵地约有20米时,机枪手杨文明率先开火,打中公路上迎面驶来的第一辆汽车,敌人瞬间陷入混乱。排长王建侯带领5名战士冲下公路,用火箭筒向坦克抵近射击,并向汽车群投掷手榴弹。与此同时,五班的爆破组也炸毁了敌人的第二辆坦克。在连续的爆炸声中,敌人弃车而逃,趴窝的车辆堵住了本就狭窄的公路,敌人的后续部队进退两难。
大约30分钟后,敌人发起了第一次冲击。由于盲目自信,美军的第一次冲击仅投入了百余人的兵力。位于三连阵地前沿的三排,等敌人进至距离阵地约30米时才开火,轻松地击退了美军。不久,美军又发动了同等规模的第二次冲击,同样被志愿军击退。
激战松骨峰
11月30日上午9时,经过两次失败的美军第二师改变原有战法,出动上百架次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随后,敌军又以坦克引导步兵的战法,向三连阵地发起第三次冲击。
时任三三五团团长的范天恩看着敌军的飞机不断地向三连阵地来回俯冲和低空扫射,内心焦急万分。为了及时赶到松骨峰,部队出发前已将重装备就地掩藏,因此,对于只有步枪、机枪、手榴弹以及少量爆破筒和炸药包的三连来说,松骨峰阻击战无疑是一场血战。
范天恩冒着暴露部队位置的风险,命令位于公路东侧的二营以火力支援三连。时任一营营长的王宿启更是心急如焚,命令位于三连左侧的一连从侧面攻击敌军,与三连的战士端着刺刀冲出阵地与美军进行肉搏战。就这样,加上二营的火力支援,志愿军战士用刺刀逼退了美军的第三次冲击。
上午11时,在一轮密集的炮火准备后,美军开始了第四次冲击,此时敌人进攻的兵力已由1个连增至1个营。
由于三排在阵地的前沿,所以受到敌人的冲击也最大。阵地曾一度失守,靠着临近的一连、一排和二排的支援才将阵地夺回,并击退了美军的第四次冲击。
中午时分,阵地前敌人尸体累累,而三连阵地上也只剩下一半人。战斗间隙,三连连长戴如义和指导员杨少成把党支部委员召集到一起,开了最后一次党支部会议。
杨少成说:“全连只有一半人了,骨干连一半也不到。但咱们连是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个个都是颗‘钉子,天大的压力也要钉在阵地上。”
戴如义对众人说:“千斤重担咱们三连也要担起来。敌人没有退路,咱们也没有退路。一句话,和他们血战到底!”
下午1时,敌人又实施了一轮狂轰滥炸,三连阵地的前沿、堑壕和掩体均被夷为平地,四五百个敌人向阵地发动了第五次冲击。
三排阵地被敌人再次攻破,戴如义急了眼,冲到三排阵地组织反击,他的腿被炸断了,但依然战斗在第一线,直至中弹牺牲。杨少成穿过敌人的火力网,继续组织反击,终于夺回了阵地。
战士邢玉堂从口袋中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入党申请书》,将它郑重地交到杨少成手中,便冲出阵地与敌人厮杀。一颗从天而降的汽油弹正好落在他面前爆炸,大火瞬间吞没了他。邢玉堂带着火苗冲向敌群,美军士兵被“火人”的举动惊呆了,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邢玉堂一连刺倒几个。邢玉堂紧紧地抱住敌人,用身上的火焰困住敌人,其他身上着火的战士也纷纷效仿,向敌人发起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冲锋!
最可爱的人
经历了5次失败后,敌人孤注一掷,发动了最后一次猛攻。
敌人用18辆坦克、数十门火炮、32架飞机对志愿军阵地狂轰滥炸了将近40分钟,1000多个敌人也冲上山头。
指导员杨少成的子弹打光了,便拿起刺刀与敌人拼刺。当几个敌人将他死死抱住时,他高喊“同志们,坚决守住阵地!”后,拉响了身上最后一颗手榴弹。
战士张学荣早已身负重伤,无法再端起刺刀与敌人拼杀,便抱着四五颗手榴弹冲入敌群;战士严政佐在刺刀拼弯后,抱着敌人一起滚下了山崖;六○炮排的战士举着炮弹冲进敌群,磕响炮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通信兵、司号员以及勤务人员纷纷拾起身边的铁家伙投入战斗,为完成阻击任务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战至黄昏,三三五团终于反守为攻,全团出动反击。而此时的三连已经激战了整整一天,全连仅剩7人,虽然伤亡巨大,但共毙伤美军500多人,出色地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阻止了美军第二师南撤计划的实现。
鉴于三连在松骨峰阻击战中的英勇表现,志愿军司令部授予该连“攻守兼备”锦旗,并记集体特等功一次,第三十八军授予该连“英雄部队”称号。
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沉重地打击了东西两线的“联合国军”,共歼敌3.6万余人,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
据资料记载,这次战斗结束后,一一二师师长杨大易走上三连的阵地,将战斗的情景告诉了前来采访的魏巍。
1951年2月,在朝鲜完成了采访的魏巍回到國内,根据自己在朝鲜的见闻写成了著名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
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文史精华》原文标题为《血战松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