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2020-10-27张斐范冰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830011
张斐 范冰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830011
非洲猪瘟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一种急性、烈性以及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2018年,非洲猪瘟在我国首次发生,导致生猪养殖产业遭受了灾难性的打击,因而,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流行特点
家猪以及野猪均为非洲猪瘟病毒的天然宿主。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口腔以及蜱虫叮咬进行传播,在对非洲猪瘟进行治疗过程中,被污染的针头也可导致该病的传染。非洲猪瘟病毒潜伏期并不固定,一般处于4~19d范围内,其潜伏期的长短直接取决于传播途径。猪只在遭到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后,其机体内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导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猪只均会维持病毒血症,在病猪康复后,其组织内的非洲猪瘟病毒仍然会存活数周乃至数月[1]。因而,如果发现非洲猪瘟患病猪只,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便是将猪只全部扑杀。在稳定的环境当中,非洲猪瘟病毒的存活期一般为3d,如果处于粪便当中其存活期可以延长至几周,在血液当中非洲猪瘟病毒的存活期一般为18个月,如果血液已经发生了腐烂,非洲猪瘟病毒的存活期通常为15周。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急性型非洲猪瘟通常是由高致病性非洲猪瘟病毒毒株所引起。病猪食欲明显下降。体温逐渐升高至42℃,白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健康猪只,同时病猪肺部可见明显的水肿现象[2]。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逐渐增加,病猪逐渐表现为呼吸急促、鼻腔内存在大量黏液以及便秘等各种症状,同时其皮肤表面可见大量斑点,或者出现明显的皮疹现象,其病猪耳朵、腹部以及四肢等部位可见明显的紫色斑点,如果怀孕母猪患病往往会出现流产现象。
2.2 亚急性型、慢性型猪只在患病后会出现暂时性的血小板减少、持续性的白细胞减少以及出血性病变。病猪临床症状与急性型较为相似,但是其发病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淋巴结以及肾脏出血、肺水肿以及出血等现象。如果猪只为慢性发病,其呼吸道功能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出现显著的呼吸道病变,其胸膜粘连,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炎,另外病猪还会表现出坏死性皮肤病变以及纤维素性的心包炎。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在生猪养殖工程中,如果生猪营养不合理、圈舍内空气污浊、饲养密度过大,非洲猪瘟发病概率较高,因而需要为生猪提供均衡的营养,不断改善其生长环境,控制其饲养密度,同时中药调理使生猪具备更高的免疫力。在80℃的环境内,仅仅3min即可将非洲猪瘟病毒灭活,因而需要为猪只提供熟化的全价饲料。严禁为猪只喂食肉骨粉、血源性蛋白等各种猪源性原料,严禁将泔水、餐厨垃圾用于生猪的饲喂。因高蛋白、高能量以及高盐会影响非洲猪瘟的防控,因而需要加强对猪只饲料营养成分合理性的重视。另外,还可以将适量月桂酸单甘油酯以及中药类药物添加剂等加入到猪只的饲料当中以提高猪只的抵抗力。为猪只提供清洁安全的饮水,在饲养过程中不得将饲料以及水混合后饲养,严禁采用通槽。
3.2 封闭管理在生猪养殖场内,很多疫病的发生均是由引种、卖猪以及人员的进出而引起,频繁贩卖生猪、车辆以及人员多次出入猪场都容易导致非洲猪瘟感染几率的增加,因而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把控。
不断强化早期发现非洲疫情的能力,做好非洲猪瘟的检测工作,一旦发现患病猪只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逐级上报,做好疫点以及疫区的划定工作并对其采取封闭式管理措施。将疫点内全部生猪进行扑杀处理,同时做好其销毁工作,严格落实被污染猪舍、场地、交通工具、物品、设备、用具等的消毒工作。
4 结语
非洲猪瘟是一种极容易导致毁灭性影响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而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养殖户需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重视,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封闭管理以及强化消毒工作等措施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