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言最好这样引证

2020-10-27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中学生天地(C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杠精格言谚语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生作文,特别是作论述类文章,破题之后,通常就会引证一句名人名言。这句名言作用很大,肯定是支持了自己想要论说的观点,而且出于名人之口,更增添了此语的权威性。有了这一句名人名言,下文的进一步申说就水到渠成了。

但是,且慢,引证了这句名人名言,就一定能服人吗?

相互“打架”的谚语格言

比如要谈论历史上有不少事是“故技重演”,是“披着新装演旧戏”,我们可以用一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予以打发;但如果要反着来,写一个有关“创新”的主题,又有一句“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两句均有权威的出处。如此,你在作文时引用了其中的一句后,难道完全没有想到另一句吗?你在引用时心中难道没有些许的惶惑、混乱乃至怀疑吗?

平常我们常见的谚语格言,凝结了悠久的文化智慧,其中相互“打架”的更多。随便举几例:

君子之交淡如水——礼多人不怪

人多力量大——三个和尚没水喝

车到山前必有路——到了黄河死了心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这些谚语和格言均已多年流传,从生物学、社会学以及文化学的角度观察,它们均表达了一定的智慧和真理。只是它们每一句都针对着某种具体的问题,有着不同的发言情境,对对象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定量判断,所以单独地将它们拣出来就很容易找到与之相冲突的另一方。

这些谚语和格言,用在人们生活的日常情境中,多数不会产生问题,不会给当事人造成混乱。但在写作中,也就是在一个虚拟生活的场景中,既然没有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单独运用其中的某一句,有时就失去了准确性和可靠性,以致损害了它的真理性。

所以,当我个人在读到作文援引的一句格言时,脑海里常会恶作剧地跳出一句与其意义相反的格言。我怀疑自己已经是网络上的“杠精”了:抬杠真的很快乐。

图/视觉中国

这样引证不再遭遇抬杠

不过,本人苦思冥想许久,终于想出一个让作文不再沦为“杠精”抬杠对象的方案,附加好处是作文还可能因此加分哦。

同学们可以请教你心目中高度认可的老师长辈,询问他们在人生历程中体会得最深、记得最牢、最有教育意义的两三句话,并且必须追问每一句话的生活来由。可以断言,这样的话每一句背后都有一个长长的故事,或让人惊喜而泣,或让人后悔莫及,或让人可以亡羊补牢。而且这些故事都天然地保证真实,这些真实的故事有时比虚构的更为精巧和匪夷所思,同时有着更强的说服力。

作文时的引证用这些名言和名言背后的故事,好处有许多:一是质量有保证,一个人生涯的经验总结毕竟有相当的力量;二是杜绝阅卷老师通常会有的似曾相识、了无新意的念头;三是增加了篇幅,引一句话没几个字,加上一个故事简述就不一样了,作文的字数要求得到了满足。

我想如果每个同学心头常有这三五个故事,对付关键性的作文考试时,如果题目合适,真的可以写出神来之笔。当然,对你的人生也不会完全没有启迪吧?

猜你喜欢

杠精格言谚语
格言·语录
深入探索“杠精”的内心世界
格言
“杠精”
都这么熟了
杠精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