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华秋实的光明守护人——王宁利教授

2020-10-27孙云晓林丹婷王宁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眼压眼科青光眼

王 瑾 万 月 孙云晓 林丹婷 王宁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 100730)

1 个人简介

王宁利教授(图1),1957年5月出生于中国青海省西宁市,1992年获得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行2年的博士后交流学习,2003年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院长,2010年任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2011年起任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至2017年任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2016至2017年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中华眼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眼科医师协会会长。入选北京学者、国家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3次被TheOphthalmologist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名眼科医生,2019年当选亚太眼科学会主席(图2)。主持国家级项目16项(首席3项,包括863计划1项和重大专项2项)。共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513篇,其中SCI论文210篇,总他引7 343次。在Nature和JAMA子刊发文7篇。主编眼科学教材及专著40部、制定指南、共识及标准规范36项、获发明专利25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201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连续5年入选Elsevier高被引学者榜;2014年入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

图1 王宁利教授

图2 王宁利教授接任亚太眼科学会主席(大陆首位获此殊荣的眼科学者)

2 主要学术贡献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我国患病人数占全球的1/4,其中致盲人数占全球的1/2,不但是危害全球眼健康的重大疾病,更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王宁利教授针对这一重大公共卫生疾病,进行了长达32年的科研与攻关。

2.1 阐明中国人闭角青光眼发病机制,创建防治技术,有效降低致盲率

闭角青光眼是一类眼内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导致眼压升高的不可逆致盲眼病,我国及亚洲是高发区。长期沿用西方传统理论诊治技术只可实现40%的房角重新开放,但仍有60%的患者房角依然关闭,眼压控制不佳。研发关键设备,明确中国人发病机制,提高早期诊治技术有效率,降低传统滤过手术高并发症所导致的医源性致盲,是降低闭角青光眼高致盲率的关键。

针对传统影像学检查设备存在的观测局限,王宁利教授与国内厂家合作,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全景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突破线性长距离扫描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眼前节实时、全景、动态、定量测量,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人闭角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基于关键设备的实时显像,王宁利教授首次提出“周边虹膜肥厚堆积、睫状体前顶、晶状体前移”等 “非瞳孔阻滞机制”的存在是60%的中国人房角依然关闭的根源[1]。英国眼科杂志述评指出:此研究揭示了亚洲人与高加索人发病机制的不同[2]。在国际合作方面,在高发区亚洲共同主持了大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3-4],发现ABCC5基因[5]、CHAT基因及EPDR1基因调控[6]眼结构的变化,可能是房角关闭的始动因素。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及排名第一的眼科基础研究杂志。国际著名专家Wiggs教授评价道:这一研究是将这一疾病从结构机制推向分子机制研究的重要一步。

在新理论指导下,建立了闭角青光眼机制新分类,形成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闭角青光眼新诊治方案,使早期治疗有效率从40%提高到75%[7],使手术并发症从33.2%下降到10.4%[8]。牵头制定共识规范4项,历经19年,进行了覆盖全国的技术推广,使我国闭角青光眼致盲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50%降低至目前的25%[9],达到同属高发地区发达国家新加坡的水平。以上成果被纳入亚太青光眼学会、世界青光眼学会、国际眼科理事会指南,写入8部国外专著,为提升国际闭角青光眼的诊治水平做出了中国贡献。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亚太杰出贡献奖。

2.2 突破开角青光眼早期筛查难点,破解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的国际难题,开辟诊疗新方向

开角青光眼是另一类房角开放、眼压升高或不升高,发生慢性视神经损害的致盲眼病。由于眼压正常患者高达83%[10],病情隐匿,早诊率低;单纯降低眼压治疗,仍有近40%患者治疗无效[11]。因此阐明发病机制,是突破以上两大临床难题的关键。

王宁利教授团队首次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正常眼压青光眼患者颅内压偏低[12],历时9年对低颅压和青光眼的因果关系和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图3),并在印度和我国共3个自然人群验证因果关系后[13-15],提出了“眼颅压力梯度学说”(图4)。即视神经处于眼压和颅内压两个压力体系中,无论是眼压增高或是颅内压下降,均可导致眼颅压力梯度的增加,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导致慢性进行性视神经损害。新学说突破了传统眼压学说以眼论眼的局限性,为新诊疗方案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后续通过在自然人群中的两项研究发现低体质量指数、低舒张期血压等全身因素异常是低颅压的危险因素[16]。并发现增加体质量指数可以减少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据此提出合并低颅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眼体同治”,升高颅内压;对不合并全身危险因素者则给予“额外降眼压”治疗,由此建立了以平衡眼颅压力梯度为目标的新治疗方案。该方案写入了中国专家共识和青光眼手册。

图3 首次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慢性低颅压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害

图4 眼颅压力梯度学说

针对以眼压为筛查指标青光眼早诊率低的问题,研发了国产相干光眼底照相机,提升了筛查敏感性,建立“影像学筛查模式”,在国内率先运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青光眼远程筛查平台,使人群检出率从17%提升到72%[10,17],早诊率达87%[18]。以上研究引起了国际眼科界的高度关注,世界青光眼学会主席将此项工作评价为里程碑式的研究。美国眼科年会举办专题论坛,将此项工作评价为革新性和革命性的突破。新危险因素写入60年历史美国经典教科书,新学说和新技术写入《美国青光眼学会指南》和《美国青光眼手册》等8部国外专著,新方案被世界青光眼学会推荐为专科医师培训内容。牵头制定11项共识和规范。作为第一完成人,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3 研发微创青光眼手术系列和关键设备,引领我国微创青光眼手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多次手术或自身病变导致眼部组织破坏、丧失传统外引流手术机会的患者,是面临失明的主要致盲群体,如何将目前的“无治”转变为“可治”,是眼科界的重大挑战。长期被忽视的眼内房水生理通路,能否成为新的选择?

作为我国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开拓者,王宁利教授团队基于5项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率先提出了“启用房水内引流储备区”和“重建内引流通路”的新理念[19-20](图5)。在新理论的指导下,创建房水流出通路重建术,将外引流转变为内引流(图6),杜绝了传统外引流手术相关并发症[21];研发跨越既往手术破坏区的内引流手术,国际首次使失去传统手术机会的患者有了新的治疗机会[22-23];创新性地将“内引流技术”运用于先天性青光眼,通过精确定位实现全周及次全周小梁切开[24-25]。截至目前,已完成此类手术1 120例,挽救濒临失明患者665例。牵头制定8项共识规范,在全国17家三甲医院进行推广,手术量逐年上升。举办国际专题会议3次,国际会议手术直播2次。跨越内引流手术被世界青光眼学会主席推荐为难治青光眼的重要术式,新手术编入国际权威手术专著。作为第一完成人,此项工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亚太青光眼学会亚太奖。

图5 Schlemm’s 管(Schlemm’s canal, SC)和周围集液管,开放房水内引流储备区

图6 青光眼房水内引流手术

此外,王宁利教授带领团队建立了我国首个儿童近视队列,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近视眼防治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建立了我国首个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上市设备8项;在任中华眼科分会主任委员期间,通过搭建国际平台和促进交流合作,提高了我国眼科的国际地位,获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及国际奖5项;作为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带领我国眼科工作者,协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制定了全国眼健康规划,制定糖尿病眼病、青少年近视和儿童眼病防治指南,建立了光明基金,延续韩德民院士发起的“光明行”,建立全国眼科联盟,推广适宜技术59项,使我国眼病总致盲率降低了27%[26],获全国防盲突出贡献奖。还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谈家桢奖、世界青光眼学会“临床科学家”奖、中国医师奖、周光召奖等奖项。是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突贡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全国劳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王宁利教授在成为一名医者之初,便心怀让患者“生命不息,光明不止”的愿望,在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2002年来到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那个时候他便几乎住进办公室,天天都守在工作岗位,正是凭借着这份坚持,拿下了一个个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攻克了一个个临床难题,也从此开启了他在北京同仁医院“711”(工作时间为早上7点到晚上11点)的疯狂工作模式,他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做一名博学、刻苦、负责任的医者,他劝戒学生们说:“要不忘初心,敢于挑战不可能”。

时值校庆,向首都医科大学献上真挚的祝福,也以校训共勉: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猜你喜欢

眼压眼科青光眼
本刊征稿启事
青光眼问答
国际眼科杂志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