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林”省级湿地公园设计
2020-10-27
“春探鸟巢,夏赏荷叶田田,秋看柳树苇影,冬观掠水候鸟。”
入梅以来,安徽合肥出现持续性降雨。7月19日,巢湖超过历史水位,槐林镇湖边村称得上是距离巢湖最近的村子之一,也是第一批巢湖边被要求撤离的村子。席卷全球的疫情还未过去,洪水又来,让大多数人都对自己、对未来、对世界有了重新审视的机会,也让我们对空间的价值和环境需求产生了新的思考。肆虐的病毒,挡不住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凶猛的洪水,让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
兆河河口湿地鸟瞰图
槐林省级湿地公园是环巢湖十大湿地公园之一,范围从兆河到朱家岗连线的沿湖区域、高林湿地、槐林湿地等。水域面积辽阔,湿地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大量野生鸟在此休憩繁衍,品种繁多。
此次设计基地位于巢湖南岸的槐林镇,结合“鸟类天堂,人之学苑,湾咀湿地,秘境槐林”的规划理念,打造以湿地鸟类多样性为特色,集生态保护与修复于一体的省级湿地公园。
以湿地为生态依托、以槐林景观为地域特色的省级湿地公园,为槐林镇乃至整个巢湖南岸创造典范型美丽栖居环境。故此,设计提出“湿”意槐林——久违的印记的理念,即贴合时代政策发展需求,又满足当地居民对土地的深切怀念。通过“柳浪闻莺”、“曲水寄渔”、“芦滩映槐”三大节点的整体塑造展现槐林地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柳浪风光、槐林滩咀和渔网文化。
槐林省级湿地公园分区图
柳浪闻莺-兆河河口湿地
兆河河口湿地位于兆河河口以东区域,占地约为43公顷,基于对场地现状的分析,以水体清淤和林相改造等工程措施为基础,利用现存大片金丝柳的植被资源特点及优势,以及对现存设施的改造,将其打造成一处集自然湿地与科普宣教于一体的河口湿地公园。
兆河河口湿地设计策略
兆河河口湿地水体类型丰富,设计结合乌桕、池杉、木芙蓉、木槿等色叶类、开花类耐水湿植物,增加水烛、旱伞草、荷花、菱、萍蓬草、苦草、马来眼子菜等挺水、浮水、沉水植物。合理搭配,形成品种多样、层次丰富观赏性强的湿地植物展示区。
曲水寄渔-石茨河河口湿地
以槐林镇渔网文化为概念切入点,以水体净化为场地功能特色,采用渔网交织的手法,结合生境的营造,形成“曲水”的自然形态,将原有农田变成一处水体净化的自然天堂。
石茨河河口湿地概念图
石茨河河口湿地融入“渔网文化”,打造渔网湿地景观。设计以入口广场结合渔网景墙的形式展现石茨河的优美景色。通过增加乔木、灌木、陆生草本、水生植物,形成从陆地到水中的复层植物群落,呈现出种类丰富并空间多变的植物层次。
芦滩映槐 -黄林头湿地
宋代罗愿在《新安志》中记载:槐林咀,在十字河上,有槐林宫,临湖。嘴上有个槐200余亩,是个槐花盛开、环境优美的地方,槐林镇之名也是缘此而来,黄林头设计打造成以湾咀湿地景观为主题、再现槐林风光的自然观光基地,看槐花、赏湿地风情,呈现芦滩映槐的一片景象。
黄林头湿地设计策略
黄林头湿地植物群落恢复还原槐林滩咀风貌,在湿地岸体和滩涂营建部分种植以“槐”为主的植物,搭配种植池杉、桃、乌桕等陆生植物,芦苇、香蒲、旱伞草等水生植物,营造“浪漫湿地、秘境槐林”的一片景象。
槐林省级湿地公园设计最大限度还原湿地生态特征和自然风貌的修复,完善整体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物的多样性、恢复陆生及水生植物群落,营造地方特色风貌。
在槐林省级湿地公园,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美景。初冬时节,这成片的芦苇花竞相开放,迎风摇曳待游客来赏。观湖观鸟,听渔歌唱晚,亦或远眺候鸟飞舞,近赏湿地风光,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如诗如画的美景就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