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资源配置要素研究*

2020-10-27胡玉衡

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体育赛事江苏省

胡玉衡 王 进

(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建设体育特色小镇既可以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运动休闲需求,又能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基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推动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国建设。这一通知的出台说明了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加入到创建特色小镇行列。在此趋势下,国家体育总局于2017年8月公布了遴选的96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示范性试点名单,其中江苏省有4个体育特色小镇入围。

江苏省内目前有14个体育特色小镇,要想体育特色小镇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特色小镇,就必须做好资源开发工作,在诸多资源要素中区分核心要素和辅助要素,选准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核心资源配置要素,锁定小镇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使自身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表1 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名单

2016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在全国体育系统率先印发《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省体育局关于做好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推荐工作的通知》,启动江苏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同年,江苏首批选择了八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 2017年4月选择第二批6个共建体育健康小镇。目前,江苏体育健康小镇总数量达到14个。

由表1可见,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的特色方向集中在户外运动休闲和体育赛事活动上,有50%的体育特色小镇主打户外运动休闲,42.9%的小镇主打体育赛事活动。区位分布如图1所示,体育特色小镇的分布并不平衡,其中,南京市、苏州市都拥有3个体育特色小镇,并列省内数量第一。但是江苏省13个市中仍有南通市、连云港市、盐城市和泰州市4个市并未拥有体育特色小镇。按照地区划分,江苏各个地区差距巨大,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拥有7个体育特色小镇,占全省的50%;南京地区拥有3个,占全省的22%;苏北地区(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拥有3个,而苏中地区(扬州、泰州、南通)仅有1个。

图1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分布

2 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资源配置特点

2.1 体育资源突出,以户外运动为主

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的体育资源呈现出体育产业投入多、体育基础设施完备、体育项目设置力度加大等特点。以江阴市新桥马术运动小镇为例,产业投入方面,小镇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向体育事业投入力度,累计投资54.26亿元打造体育特色小镇。体育基础设施方面,目前该镇建有各种健身运动场所55个,体育活动场地总面积1.54万平方米,人均超6平方米。体育项目建设方面,已建成特色体育项目12个,包括海澜马文化博物馆、马术表演馆等。足可见小镇体育资源突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核心作用。

而体育资源再细分,可以发现小镇多以户外运动休闲为主,依托当地景区环境建设适宜的户外休闲项目,所开展的户外项目种类多、形式全,形成了户外休闲聚集区。如贾汪区茱萸山时尚运动小镇累计投入21.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形成了以大景山滑雪公园、督公湖航空飞行房车营地项目、大洞山风之谷户外运动公园、督公湖时光隧道漂流项目、凤鸣海休闲风景区等户外休闲体育集聚区,已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滑雪基地、全省最大的攀岩训练基地、全省首家综合性航空运动基地和亚洲最长的索道。

2.2 自然资源丰富,带动旅游资源发展

自然资源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前提,没有好的自然环境支持,小镇的体育特色就无从谈起。小镇多数环抱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丰富的景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便于开展体育运动,也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以常州市武进区太湖湾体育运动休闲小镇为例。小镇坐落于美丽的太湖之滨,以低山丘陵为主,生态资源丰富,有大小11个山坞,8个水库,7个山湾,串起7.8公里长的湖岸线,区内大气环境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我们从区位分布上看,体育特色小镇基本位于大中城市交汇的中心腹地,便利的交通利于小镇开发自然资源。因此,在生态旅游资源和体育赛事资源越来越丰富的基础上,体育小镇已经初步形成体育盛事和美食节、音乐节相结合的健康体育氛围,促进体育特色的形成,更直接拉动了小镇乃至于地级市的体育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

2.3 赛事资源结合当地特色

每个体育特色小镇都有很多赛事资源,平均每个小镇都有5项赛事。这些体育赛事涵盖了多个体育项目,每场赛事都各有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赛事文化。但是这些赛事都结合了当地特色,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和归属感,可以说是体育特色小镇的专有赛事。例如,昆山市锦溪体育科技小镇是以电能运动科技、皮划艇、体育地板、健身器材等体育产业为主,该镇的体育赛事多为门球、水上运动,有着成功举办 “锦溪杯”海峡两岸门球邀请赛、中美划水明星对抗赛、国际水上摩托大赛等国际水上运动赛事的经验。

3 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存在问题

3.1 经营模式单一

体育特色小镇经营模式十分关键,这关系到持续运营和发展壮大的问题。特色小镇由于是一种新概念,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传统短板:仍未摆脱单一的“门票经济”。小镇盈利模式单一,主要是以收取门票为主,门票收入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旅游消费呈现较为畸形的状态。户外运动极易受环境、天气的影响,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小镇的发展。 各个小镇之所以努力申请立项成为特色小镇,就是希望借助体育资源的融合打造聚集功能的综合特色小镇,使旅游结构更合理,实现经济转型。

3.2 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虽然体育特色小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突出的体育资源,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但是小镇的旅游产品仍局限于自然风景本身,小镇的宣传和推广仍停留在单项宣传景区景点,缺乏对体育特色的宣传,本末倒置,存在小镇旅游空间布局联动性差、旅游产品结构失调、旅游资源与体育资源结合度不高等问题,不利于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在进一步的开发建设中,需要因地制宜,利用赛事宣传小镇,开展与赛事有关的旅游产品。

3.3 赛事资源较为低端

江苏省内即使有48.9%的体育特色小镇以体育赛事为特色发展方向,平均每个小镇拥有5项赛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赛事都属于低端赛事,仅仅停留在“跑步节”、“邀请赛”、“全民运动会”这些范围小、受众窄、娱乐性大于竞技性的体育赛事中,尚未拥有规模赛事、认证赛事等有知名度的赛事。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极大程度上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提升小镇的知名度。英国的温布尔登小镇就是借助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小镇,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慕名前来。低端的赛事资源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体育资源不匹配,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

4 发展路径

4.1 多元化经营

户外运动受天气因素制约,一般在下雨、气温过高或过低的天气都不利于户外运动的推行。目前小镇的体育产业都围绕户外运动开展,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如江南的梅雨天、夏日高温等情况,将对当地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小镇应该着力探索多元化的经营方式,缓解因天气因素对小镇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小镇的综合发展能力。首先,小镇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围绕“体育+”规划布局未来发展,打造运动体验功能区、休闲观光功能区、室内运动健身区、体育文创中心的综合场馆,做到户外运动和室内体验相辅相成,共同为小镇发展提供助力。其次,小镇可以打造特色体育文化,制作体育特色小镇的纪念品,如吉祥物、明信片、体育项目留影等,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又给小镇做宣传,提高小镇的知名度。最后,小镇可以多产业联动,大力发展培训产业、体育旅游接待产业、教育科普产业、运动装备产业,延申产业链,摆脱单一的经营模式。

4.2 深度开发旅游产品

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普遍存在着旅游资源和体育资源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游客对推出的体育项目也多是体验层面,尚未形成浓厚兴趣,因此必须增强小镇的体育旅游深度来扩大小镇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首先,我们要做好市场调查,明确小镇的客源定位,开发适合目标人群的体育旅游项目,还可以结合小镇的体育特色,开发定制宣传标语,如“温泉养生,运动养性”这一标语可以凸显汤山体育休闲旅游度假小镇的独特文化定位。其次,小镇对旅游过程中涉及到的衣食住行等配套产业加以规范和引导,使其与体育特色相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实现多元化消费;还可以在宣传媒体上,如官方网站、旅游APP上,着力介绍体育特色项目,鼓励游客写体育项目的攻略和游记。最后,小镇利用好旅游淡旺季,做到错峰消费,在旅游淡季时开拓其他体育游乐项目,组织趣味比赛以吸引游客。

4.3 打造品牌赛事

IP的释义由知识产权衍生为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大IP”也已发展成为泛娱乐战略,能更好地巩固知识产权,开发文化产品的多样性,提升经济效益。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共荣,可以学习借鉴开发“大IP”,即打造品牌赛事。省内的体育特色小镇的赛事资源落后,急需开展品牌赛事来提升小镇的影响力,打造品牌赛事在精不在多,小镇通常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应选取最有影响力和办赛经验的核心赛事来发展IP效应。品牌赛事建设初期,可以引进国内外现有的已经成熟的赛事,结合本地资源开展分站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受众后,尝试开展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赛事,通过增加参赛组别、在赛事举办前增加体验营或者为主赛事配以规模较小的联动赛事活动来提高赛事的规模和参与度。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体育赛事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作用
试论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冬季户外运动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畅聊体育赛事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