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在文化创意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27徐旻培李至惟
徐旻培 李至惟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一、集装箱与文化创意空间
集装箱是以长方体钢制框架的构造来支持大型货物运输、便于自动化机械装备进行装卸移动的储运工具[1]。我国与全球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交通运输业便成了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输业中集装箱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中国承担了全球集装箱制造生产份额的95%。为了保证运输货物安全,大部分集装箱使用寿命都在10年左右,因此,有大量被淘汰的闲置集装箱数量逐年增加。由于集装箱具有坚固耐用、防潮防火、便于移动、抗震防风等特点,经改造后的集装箱建筑不仅节省了建造成本和资源,巧妙的设计与使用更能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所衍生出的设计问题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2]。而集装箱灵活性与多变性的特点,可广泛地应用到各类型的建筑空间营造中。
文化创意空间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创意集群”或“文化集群”空间化的表现。这种空间类型促进了文化交流渠道的活跃从而提高创新和创造力,将资金和技能人才吸引到特定的地方,并刺激了更多以创业和需求为导向的艺术文化政策,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3]。无论是历史街区或工业遗址,还是文化创意市集;或是数字媒体设计中心、艺术家工作室等等,这些文化创意空间可以被看作是城市更新和场所营造策略的重要要素。
近年来我国对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大力扶持使得低碳环保、创意革新的可持续建筑空间越来越受到关注。钢制运输集装箱具备空间的主要条件和基本条件,适度地改造为创意活动提供了条件[4],在文创空间中的应用不仅创造了功能空间,还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和工作的多样空间。集装箱便于拆卸、转变、更新替换,且搭建方式灵活,对它的设计探索是营造文化创意空间的可行性手段之一。
二、现代多元的办公空间
如今办公空间日益趋向需求多样化、灵活化,尤其是一些成长型的创业公司,更为考虑空间的变化性。办公空间的用途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办公,而是人们协作和创新的创意空间。工作场所设计通过创意与技术正在发生变更,以往固定的静态模式逐渐不能满足时间变化产生的需求。在有限刻板的格局中如何呈现空间的创意与多样性,如何通过空间营造游戏,拉近人与人的距离,集装箱为我们提供了建造的灵感。
位于伦敦的“集装箱城市”一期和二期(London Container City I, II)是由集装箱组成的独特的工作场所,这一空间充满着现代感与创新氛围,并且建造过程环保且造价低廉是其主要特点。集装箱城市的建造地点位于Trinity Buoy码头,两期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开始建造。这个由集装箱构成的城市空间因其创新的设计赢得了多个奖项。集装箱城市一期被称为河滨大厦(Riverside building),由73个集装箱组成,分为五个楼层。设计理念基于使用过的集装箱再利用的出色构想,赋予了集装箱新的生命。与其他常规建筑材料相比,集装箱价格低廉,且重复使用意味着几乎不需要使用砖块或其他破坏环境的材料。项目吸引了众多伦敦年轻艺术家和设计师前来成立工作室,在其巨大成功的影响下扩建了二期,二期使用了金字塔的设计方法,箱体表面生动绚丽的外观设计与功能组织完美结合,且百分之八十的建材仍然采用可回收原料(图1)。
图1 伦敦集装箱城市二期 图片来源:Wikipedia
三、混合用途的艺术空间
艺术空间是容纳公共性艺术表达方式、社会话题、艺术事件等的文化生态空间,是面向公众、面向艺术家,包容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的文创空间。既是一个城市精神的栖息之地,也同时酝酿着新的文化、艺术和经济创意。集装箱本身具有特殊的艺术形态与色彩,与其他建筑材料一起使用,更具有冲突性的美感,引领了新的艺术语言进入城市空间。
PLATOON艺术馆位于韩国首都,这是一个多用途的、以亚洲亚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空间,为地下的文化运动提供一个展示的场所。艺术馆由28个标准集装箱组成,主要空间功能是艺术中心和展览厅。文化创意领域包括:街头艺术、平面设计、时装、录像艺术、音乐等,为艺术家提供了展示空间、工作室、居住空间和表演舞台。基于集装箱的结构体系和模块模数,通过多功能的空间组织与流线规划,实现文创活动连接现代生活和艺术表现的种种可能性。配合线性灯光的运用,空间呈现现代感,成为激发灵感和想象力的场所。
灵活的空间组织成为对创意领域感兴趣的人的交流平台,用来举办不同的活动,如展览会、电影之夜、音乐会、多媒体表演、工作坊、小组讨论等特别活动(图2)。通过这些多角度的IP活动的展开,文化与生活得到了融合体验,体现了对公共现象的关怀和介入。在输出社会文化与全民文化的同时,也传递着城市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价值。而集装箱建筑的构建呈现了艺术参与生活建构的积极方式,也是公共艺术塑造城市美学的路径之一。
图2 PLATOON艺术馆东立面 图片来源:Archdaily
四、灵活安置的集市空间
近年来随着体验式消费兴起,提供异质服务和产品感受的新的文化创意线下交流形式——创意集市渐渐兴起。创意集市为年轻、小众的文创工作者提供了艺术展示和创意交流的平台。随着新生代对新奇事物的追捧度不断上升,创意集市所承载的文化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
作为新兴的文创产业,创意集市与集装箱建筑的结合并不违和。集装箱简洁灵活的建筑材料易于创造出充满新意的作品。且创意集市的特点本身决定了它并非长时间位于同一地点,集装箱的形式在地点上会非常灵活,且集装箱模块化的特点符合独立展位的需求。
位于捷克布拉格一条高架公路边被城市所遗忘的城市角落,经过建筑与城市化平台reSITE创始人马丁·巴里(Martin Barry)策划,以集装箱为主要空间语言,打造了主题为“宣言”(manifesto)的文化街区,试图为公众提供 “独特且鼓舞人心的体验”。27个临时且可移动的集装箱分布在围绕着主要街道和广场上,提供了餐饮、零售和文化等功能的业态,改变了曾经被废弃闲置的地块(图3)。针对集装箱的空间尺度,设计师设计了三种类型的单元以适合不同租户的需求。每个空间都采用模块化尺寸,黑色外观使项目统一并为每个摊位提供了独立的品牌形象。集装箱内部为定制装潢留出了空间,部分集装箱内都使用定制尺寸的可移动座椅和站立式木桌。这个曾经被城市遗忘的角落重获了新生,马丁·巴里认为通过这些空间再生项目,对地区来说,比事件带来的影响更为明显。
图3 布拉格集装箱市集 图片来源:Designboom, jan cervenka拍摄
五、结语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针对集装箱在办公空间、艺术空间以及集市空间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集装箱建筑是目前建筑领域较新的研究分支,它灵活、新颖、便捷的特性符合当代发展、审美、经济等方面的需求;它的易运输性以及较低的制造成本使其成为许多模块化和传统系统的商业替代方案。
在文化创意空间中,可以重复使用的集装箱因为非常系统和规则的形状,不仅可以创造灵活的功能空间,在创意表现与功能配置上也有较好表现。从简单的住宅单元到延伸到购物中心,从小型办公楼到文化艺术中心,不一而足。综合来说,集装箱建筑基本有三种形态:箱体改造直接改造;箱体组合;集箱体(及其构件)与其他结构共同起结构作用。其空间组合手法众多,可以营造出丰富的建筑形式。
全球已经有许多集装箱的文化创意空间的尝试。这些空间均以合理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建造。集装箱建筑虽然是基于体积的模块化,但它并不是空间配置的固定类型,许多实例显示了其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多样性。集装箱建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废旧集装箱的再利用问题,具有很大的设计潜力和发展趋势,也为集装箱未来标准化设计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