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食育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2020-10-26张艳君李徽

成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张艳君 李徽

摘 要:幼儿的学习是在情境中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食育课程圈层结构的设计为幼儿经验的整合和系统化提供了思路和可能性;遵循幼儿兴趣和经验发展的线索而生成活动内容,支持幼儿持续深入探索,从而建构和重组经验;对食育主题活动的回顾和分享帮助幼儿整理和分享经验。通过设计—实施—分享和回顾的过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关键词:饮食教育 深度学习 学习经验 经验建构

1 引言

食育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现代的食育不仅指饮食教育,还包括通过饮食相关过程,如食物的来源、食物的制作、食物的品尝等进行的各方面教育[1]。近几年,幼儿园开展了幼儿食育的实践研究,在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同时,更着眼于培养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树立惜食、环保、感恩、责任心、劳动意识、探究意识;理解和传承食文化,形成良好的饮食礼仪,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等。研究中,开辟了幼儿种植园,建构了专门的幼儿烹饪室(宝贝厨房),布置了食物分享区,将种植、采摘、食物制作、饮食与分享联结和循环起来,带给孩子丰富的学习体验。班级以主题的形式开展了很多与食物相关的多领域整合活动,即食育主题活动。

研究之初,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教师们多延续旧有经验,选定主题名称,制定主题目标,设计活动内容,选定组织形式,然后再组织开展活动。这种由上而下的“线性”设计思路,教师预设的多,遵循幼儿兴趣和经验而生成的少,实质上忽视了幼儿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阻碍了幼儿感知和探索的主动性,无法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基于这一问题,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幼儿园将研究重点放在以食育主题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上,以此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观察、分析幼儿,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教育能力。

2 构建食物课程圈,支持经验整合和系统化

众所周知,幼儿的深度学习,是幼儿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操作、去体验,以此来促进幼儿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特点为:幼儿更加愿意动手、动脑,更能利用整合的经验解决问题,语言表述也较为丰富[2]。

为了支持幼儿经验之间的整合和重构,笔者在设计食育主题活动时,将原有的线性设计思路向圈型转变,称之为食物课程圈。食物课程圈是饮食教育与多领域整合的课程建构路径,也是开展整合课程研究的思维方式。课程圈是以中大班具体形象思维特点为依据,由食物主题名称——食物属性和相关知识——活动内容及涉及领域——学习方式四个维度层层延展构建的圈形整合的活动方案。

具体来说,就是以饮食教育活动中食物主题名称作为圆心,食物的外形、颜色、口感、生长过程等要素构成食物课程圈的第一个圆,即食物的属性和相关知识。再由这些属性和知识引发问题,如:哪些活动可以让幼儿感知食物特征?幼儿还想了解此类食物的哪些方面?这些问题的答案即活动目标、内容以及活动内容涉及的领域,这些构成了第二个圆。进一步对每个具体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活动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并与幼儿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建立对接,形成第三个圆,即幼儿的学习方式。这种以具体食物为圆心,以食物引发的活动内容为媒介,以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为归旨的饮食教育与多领域整合的课程构建路径,称为食物课程圈。

这种圈型的课程设计方式,注重了幼儿的直接经验,支持幼儿围绕具体事物和现实情境,在感知、操作和探索中獲得新的经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表象水平上,按照分类、因果联系等原则认识事物之间比较隐蔽的联系,从而整理经验、改造与重组经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质变,实现经验的整合和系统化。

3 活化课程实施过程,支持幼儿建构和重组经验

好的课程必须给幼儿的生成活动留有空间。食物课程圈的建构,为教师绘制了幼儿经验整合的蓝图。但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重点引导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兴趣,分析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从而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在设计生成活动时,使用了两个记录表。

一个是《幼儿食物制作活动学习与发展过程表格》(见表格1),教师从幼儿食物的制作、品尝等活动入手,首先梳理幼儿在本次食物制作的活动过程,随后分析每次食物制作活动的前期经验、本次新获得经验和可以延续的经验,根据获得的经验设计延展活动,形成新的活动内容。最后,提供适宜的教师支持,组织实施新的活动内容,推动幼儿经验的巩固和拓展。

另一个是日观察记录表。教师在每月中下旬选择一周持续观察记录。通过记录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最感兴趣的、能做的、专注的事情,发现幼儿可能存在的学习线索,为明日或近期有目的的回应,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做导引。

教师将四个周的日观察记录表中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内容提炼出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到每月月底就形成了整月的游戏生成表。如大三班开展《蛋》的主题活动,10月第三周的日观察记录表中记录了10月16日幼儿生成了孵蛋的计划和活动。教师把这个生成活动提炼出来,放到了每月的自主游戏生成过程图中,通过每周关键事件的回顾梳理,教师把握了活动生成推进的线索。

4 主题回顾分享会,支持幼儿分享和整理经验

由于发展的阶段性,幼儿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比较零散,有时候局限在量的积累上。需要教师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幼儿获得的经验进行重组和改造,使经验从量变到质变,形成新的认知结构[3],而对主题的回顾和分享可以实现经验整理的目的。

以中三班开展的食育主题活动《好柿连连》为例。十一月份,幼儿园的柿子终于在孩子们的期盼下变的黄澄澄了,教师和孩子一起通过自制工具摘柿子、用摘下来的柿子做柿饼、催熟柿子、制作各种柿子美食、柿子谣、柿子画等各种方式表达表现对柿子的认知。在主题活动临近收尾的那周,教师举办了“好柿连连大柿集”活动。孩子们制作了本次市集活动的海报、邀请函、柿子手印签到画和柿集卡,邀请老师和家长们参加市集活动。他们首先展示了自制柿子装扮T台秀,然后朗诵了创编的《柿子谣》,随后带领客人们到“吃货小柿界”里品尝自己制作的柿子饼、柿子酱、柿子果冻,到“柿界”真精彩中欣赏柿子折纸、插花、绘画、泥工等美术作品。最后集体呈现了表现柿子采摘场景的歌舞。这场市集活动,给孩子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在展现幼儿多种表征形式的过程中,利用幼儿之间、幼儿和家长、幼儿和教师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帮助幼儿分享经验、整理经验、重组经验,使幼儿对同一事物与现象(柿子)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促进各方面的发展。

5 结语

从最感兴趣的食物入手,由品美食、做美食而引发的对食材的兴趣,延伸出食材种植、收获、采摘以及到超市购买食物、参观有机农场等深入探究活动,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建了认知结构,实现了深入学习,获得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在幼儿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经验的来源,通过食物课程圈、观察记录表、主题分享会等多个工具支架了幼儿的持续探索和深度学习。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幼儿饮食教育与多领域整合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CDDB1723)论文第一作者为课题负责人张艳君。

参考文献:

[1] 丁诺舟,张敏.从塑造人格到助推经济的全方位教育理念—日本“食育”思想的历史与现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9):28.

[2] 王小英 刘思源.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与逻辑架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0(01):3-10.

[3] “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些什么?”讨论之九:在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中看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1997(01).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自动智能分类器的图书馆乱架图书检测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