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先扶志 助人先筑梦

2020-10-26周玮

文存阅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扶志助人扶贫

摘要:本文针对贫困生如何实现教育脱贫攻坚,结合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案例,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筑梦”,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意识,真正地脱贫,为高校教育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扶贫;扶志;助人;筑梦

扶贫先扶志。扶志在扶贫工作中具有先导性作用。扶志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观念意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如今已成为社会共识,高职学生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脱贫,那么他就会躺在国家的怀抱中被动脱贫,就会成为一个寄生虫,不能再有益于社会。如何实现教育脱贫攻坚,完善国民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只有从思想上扶贫,才能真正地脱贫。

一、案例简述

罗X,男,2018级高铁专业学生,来自青海贫困山区,来校为了省钱吃饭饮食不规律导致严重胃病,体育课上课期间晕倒。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属于建档立卡家庭,父母就靠在家务农和国家精准帮扶供养姐弟三人上学。通过辅导员谈话交流,了解到罗X自卑心理现象严重,不善言谈交际,不喜欢参与校园集体活动,对未来职业目标模糊和担忧,但有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和善良品德成就一番美好前程的愿望。

二、案例分析

“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要让辅导员老师对他们悉心教导,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意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本领。它更不是面子工程,而要求我们真抓实干,只有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筑梦”,才能使“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不由得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即将走向小康路上的时候还有这么多家庭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帮扶。从学生报名那一刻起,让我更加感受到这不单单是国家的责任更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看到家长和学生们谨小慎微地咨询着我们学校的伙食费标准,以及是否有补贴等等一系列关乎家庭是否有能力承担孩子顺利读完大学的这些担忧的情景,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即使家庭再困难,也还是对孩子抱了很大的希望,努力去完成他们的梦想。我想,国家和社会的资助只能度过暂时的困难,要彻底斩断羁绊学生成长的“穷根”,让一个家庭彻底脱贫走向小康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身变得更强大。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普遍有两个特点:第一,来自于农村、孤儿、单亲家庭较多,不善于表达自己。第二,对自身发展前途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

三、案例处理

(一)案例工作思路

1.扶贫先扶志

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在经济帮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行思想帮扶,立志向,展未来。树立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扶志,远比给钱给物难度大,可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又远比给钱给物收效大。学生都是未经雕琢的璞玉,需要细心呵护,让他们认可自己、认可现状、期待未来。对学生要有十二分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要让他们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学院和老师对他们的关怀,通过帮助该生找助岗,给他提供“一对一帮扶”“8821”爱心奖学金、雨露计划等校内外奖助平台,使之形成合力,减轻压力,在各项二课活动中锻炼和提升自己。另外,还要家长、班干部、班级等多管齐下,共同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成长,让他们对未来抱有希望。

2.助人先筑梦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治贫先治愚,扶贫要扶志,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职业院校学生的扶贫工作中,“输血”更要善于“造血”。充分利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对共建、订单培养教育扶贫模式,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围绕铁路行业大发展,培养学生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精神,鼓励参与各项行业技能比赛,造就一身本领,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进行帮扶。

(二)案例工作方法

1.学院搭平台,融入树自信

扶贫先扶志,积极交流,用心去感染、从院系锣鼓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协会、高铁学社、造价学社、自由搏击队,护校队等社选择性引导该生加入一两个社团,无论是在平时训练还是参加活动中,让他释放自我,在活动中与同学更好地沟通交流,关注其动态及心理状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平时多分享勵志语言、图片或者好的视频、书籍,对其进行引导和鼓励。

2.老师多关心,培养存在感

在选班委的时候,辅导员重点培养该生担任班里的班干部,一方面为了锻炼其能力,帮助其树立信心,从而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同学们对其的重视程度,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活动、学习上充分发挥其特长,增强其自信心和荣誉感。

3.营造好氛围,与贫困绝缘

积极帮助该生寻找机房、图书馆、餐厅、系办助岗等助岗,给他提供“一对一帮扶”“8821”爱心奖学金、雨露计划等校内外奖助平台和政策,鼓励其上进。同时建立了一些“征文”群“私人订制”群,通过“榜样+引领”群等激励他们,对他们进行价值引领和灵魂塑造。

四、案例成效

1.学生自信心得到培养

经过两个学期的观察、引导、教育,他们渐渐开始适应新的生活并开始有了自己新的交际圈和生活方式。在班级中,不再因自己是贫困生而自卑,不再为生活压力而沉默寡言,而是对生活有了信心,对未来有了憧憬,对美好生活有了向往。

2.学生身心更加健康

与未参加锣鼓队的同学相比,该生日常作息更加规律,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随着日常训练开展,身体素质也大幅提升,体格健壮、性格开朗。据不完全统计,他的社交范围比之前至少增加了46%,和同学交流也基本没有障碍,生活习惯更加科学了。

3.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在威风锣鼓队中,该生是第4届队长。他担任队长后,树立培养了他参与竞争意识、遵规守纪的规矩意识、吃苦奉献的意识、表演展示的表现意识、文化传承意识。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再苦再累无怨无悔,该生组织队伍进各大社区表演,还策划和参与了2018年渭南广播跨年音乐会、威风锣鼓队走进徐韩村助力精准扶贫、2017年陕西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2015年高新幸福城广场表演等活动,极大地提高学校和个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生还在威风锣鼓队中被评为“优秀鼓手”。同时他还在学生会工作中被评为“优秀干部”,在2017年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赛中荣获“优秀作品奖”,在我与党(团)旗合个影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五、案例思考

扶贫必扶志,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看到该生从最开始的羞涩成长为成熟、内敛、自信的样子,主动与人交往,生活乐观,积极向上,心存感恩,乐于助人,辅导员的内心是幸福的,相信他在磨炼中不断成长,会成为自己和家人的骄傲。

第一,要对学生施之以爱。爱心是辅导员对待学生的“灵丹妙药”,只有爱,才能赢得信任,赢得服从,老师的教育培养方案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第二,要学会“穿糖葫芦”。针对学生的问题,就是要通盘考虑,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全面考虑,发挥学生优势,补齐学生短板,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要积极介入有效引导。作为和学生“亲密接触的”辅导员老师,要学会“察言观色”。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积极介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日沁毕力格.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1:168-169

[2]康仕林,高昆.论“扶贫先扶志”工作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43-44

[3]王宇.统筹扶志与扶智在精准扶贫中的关系[J].人民论坛,2019(7):66-67

[4]王澤强.治贫必先治愚,扶贫必先扶志[J].农村天地,2017(5):49-51

[5]舒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帮扶的内容研兄[J].长江丛刊,2017 (23):201-202, 204.

作者简介:

周玮(1984-),女,陕西渭南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铁工程学院辅导员,MBA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编号:KY2019-38)

猜你喜欢

扶志助人扶贫
助人为乐的事
扶贫·扶志·扶智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美丽中国:扶贫先扶“智”和“志”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