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引领下的智慧港口建设研究
2020-10-26陈立昌
陈立昌
摘 要:港口是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和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要加快转变港口发展方式,推动我国港口转型升级,就必须打造“智慧港口”。发展智慧港口,需要标准先行,更信息化引领。根据国内智慧港口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对智慧港口的信息化引领标准化建设进行研究,提出智慧港口的信息化引领标准化体系框架,从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应用标准、操作标准、服务标准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信息化引领分析,以期为全国各大港口的智慧港口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借鉴。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化引领;智慧港口
港口在运输网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大量的进出口货物的使命。当前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全世界的人们都能联网。到了20世纪末,出现了大量的物联网技术,人们希望通过物联网把人类的智慧与天地万物联系起来,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作为一个智慧的世界,信息化引领智慧港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化引领智慧港口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 信息化引领智慧港口建设的发展现状,功能和特点
1.1 信息化引领智慧港口的建设与开发
自2002年以来,我国港口吞吐量连续数年居世界首位,港口设备及建设规模居世界首位。然而,我国的港口虽然规模较大,但与发达国家的港口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1]。当前,我国传统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迅猛,但我国港口投资已基本达到饱和,部分沿海地区港口建设过多,导致竞争日趋激烈,无法保证通过扩大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化引领智慧港口建设的重视,通过信息化引领智慧港口的建设,全面提升货物运输量和运输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相对集中的大型港口群。尽管我国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但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处于投资驱动阶段,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基础航运,仍然存在着软实力薄弱、可持续性差、沿海内陆连接不足、港城互动薄弱、港口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作为扩大港口运输辐射范围,加强经贸合作的重要手段,智慧港口物流是未来智慧港口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带一路”重点布局的地区港口都计划在港口建设中逐步引入智能信息技术,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和管理模式,实现技术创新、功能创新和服务创新。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通过智慧口岸、智慧码头、智慧商务三个层面的建设,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港口业务的融合发展,构建物流电商网络化、港口生产智能化、协同化、管理扁平化、信息共享智能化的智慧港口,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信息化引领智慧港口建设的重要内容。
1.2 信息化引领智慧港口的作用和特点
信息化引领智慧型港口的功能:港口在实现智能化管理、自主卸货、智能化商务和智能化政务的同时,也打通了港口物流链的各个环节,并实现了全面监控;港口服务功能上升到供应链的整合平台,通过业务模式的变化,融入更多的资源和合作伙伴;在港口实现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因特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全方位支持下,可对运输货物进行全面监控,极大地方便了港口管理者、合作伙伴和运营者。
信息化引领智能港口的主要特点是装卸自动化。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货物装卸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确保货物装卸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依据所收集到的感知信息,可确定相应的决策目标,同时也可就生产计划、生长工艺及堆场(库场)安排等问题作出决策,进行自主管理并下达命令。
2 以信息化为导向的智慧港口发展前景与策略
2.1 以信息化为导向的智慧港口发展前景
智慧港口(The Intelligence of Port),一般是指充分利用传感网、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技术手段,对物流运行核心系统的各种关键信息进行深入、广泛的连接,使物与人、物与物、人与人以及港口物流中的各种资源和各方能够更广泛地互联,形成综合应用、技术集成、高端发展的网络化、现代化、信息化港口。
在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引领的智慧港口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目前,一些知名港口已开始打造智慧港口,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改革创新,推动港口发展标准化、系统化、国际化,通过建设智慧港口,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市场覆盖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在港口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港口在提高信息化引领智慧港口竞争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物流链管理水平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就信息化引领的智慧港口而言,可以弥补我国港口软实力不足的现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港口建设发展,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2.2 以信息化为导向的智慧港口发展策略
信息化引领的智慧港口建设,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智慧港口将成为世界港口发展的主流。从我国港口发展的现状来看,必须结合我区发展理念,坚持“一带一路”国际化战略。为确保我国信息化引领的智慧港口建设进程中,各方面协调、平衡发展,应加大对以下几方面的关注[2]:
1)加速融合:当前,我国信息化引领智慧港口建设发展中,存在着数据不统一,各功能模块发展不平衡,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智慧港口建设应从顶层设计入手,进一步加快各功能板块的融合,从而充分发挥智慧港口的综合优势。
2)突出重点:对大型集装箱船的枢纽港而言,其在某种意义上直接体现了信息化引领智慧港口的综合服務优势,因此,各大港口应加快推进信息化引领的智慧港口建设;而对小型港口或码头而言,则应视情况分阶段实施,从而实现各港口的协调发展。
3)深入研究:从我国智慧港口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关键技术不成熟、技术自主程度不高等问题,应加快数据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远程监控、作业调度、智能优化等技术的研究,加速智能物流设备在港口的应用与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智慧港口的发展。
4)扩大空间;港口作为物流系统关键中枢节点,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引领的智慧港口覆盖面广的优势,积极探索生产模式,提高港口效率,扩大腹地与货源,更好的服务经济转型。同时,港口要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充分利用区块链平台为代表的综合物流平台优势,打造全球港口业务生态圈。
3 结语
笔者坚信,只要信息化引领的智慧港口建设能够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推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港口必将实现以信息化为引领的全面转型升级,提升港口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姚乔雪,袁象.关于我国智慧港口建设的思考[J].社会科学前沿,2018,7(8):1386-1390
[2]罗成本.鹿特丹发展智慧港口的模式和经验借鉴[J].中国港口,2019(1)20-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