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及策略分析
2020-10-26尹亚楠
摘 要:通过对1503名大一、大二在校大学生发放网络调查问卷,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研法,探究学生自身因素对体质健康的影响,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得出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模糊、缺乏体育锻炼知识、惰性干扰、现代生活方式影响和参加体育锻炼频数不足问题,并对以上影响因素,从教师、学校多维角度出发,提出要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重视度、拓展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知识的深度、丰富大学生课余活动的多样性三个结论与建议,旨在为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相关对策,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推动“健康中国”战略顺利实施。
关键词:大学生;自身因素;体质健康
1 研究目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扩招,我国高校在校生数量也呈逐渐上升趋势,高等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重要挑战,其中最让人担忧的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WHO提出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主要有自身状况、遗传、社会因素、医疗条件、生活环境和地理气候条件,而自身状况占了60%比重,体质健康属于个人健康范畴内。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中,有专家提出:“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靠治疗的医学因素只占很少的比重,要真正提升个人健康,不能靠治疗,重要的是靠生活习惯和个人行为改变。”
探究学生自身因素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旨在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出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策略分析,为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推动“健康中国”战略顺利实施。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维普期刊数据库,以“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等关键词查询相关文献,了解目前此方面相关研究现状,为本文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和指导。
2.2 问卷调研法
通过问卷星软件,根据本文研究方向需求制定相关问题,随机对某高校大一、大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链接,共收取1503份调查问卷,并通过Excel、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锻炼意识模糊
在调查数据中,能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有726人,占48.3%的比例,但是通过数据分类筛选整理,在这726人中仅有252人是对体育锻炼非常重视的,另有457人对体育锻炼是一般重视,17人是不太重视。对体育锻炼一般重视的有1063人,占70.7%,而其中能够主动参加锻炼的有457人,占43%,不足一半。
通过对以上数据分类筛选统计,得出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是模糊的、薄弱的,在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下,部分学生并非出于自我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因素而进行锻炼。
3.2 缺乏体育锻炼知识
大学生入校后,需要更多的自主安排生活内容,通过调查学生是否会为自己制定一次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锻炼内容中,有525人不会为自己制定一次有效的体育运动锻炼内容,535人需要查阅相关信息才会制定,占70.6%的大学生未能够通过自身体育知识来制定一次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锻炼内容。
这组数据凸显出大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知识,不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体育知识制定一次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锻炼内容。
3.3 惰性影响
惰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之一,它对人类体育运动锻炼具有很强的抑制性,一般表现在抑制体育运动动机。在调查学生对自己的体育锻炼行为是否有计划的数据中,有计划却中途放弃了的有643人,42.8%的学生是因为惰性抑制了运动动机而中途放弃,同时也表现出大学生缺乏自律性。另有457人对自己的体育运动无计划,说明这30.4%的学生群体将会很少进行长期体育锻炼,缺乏体育锻炼知识的同时,更是因为惰性影响。
3.4 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
现代生活中互联网的发展也在影响着大学生体育锻炼生活,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内容,显示732人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安排了电脑手机娱乐,占比48.7%,而仅有7.1%的大学生课余安排为体育锻炼。大学生本身就处于可塑期阶段,缺乏自制力,而面对丰富有趣的电脑手机互联网,很容易导致沉迷其中,缺乏体育锻炼,形成惰性,只能依靠一周一次的体育课进行锻炼,久而久之也就成为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3.5 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
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是直接反应大学生群体体质健康的重要指标参数。通过对学生一周参加锻炼的次数和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一周锻炼3次以上的学生共计512人,其中锻炼1小时以上的有177人,30-60分钟的有262人,为保证锻炼效果,每周锻炼三次,每次锻炼半小时以上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即有439人能够达到锻炼效果,占29.2%,另有70.8%的学生群体未能达到有效的锻炼效果,说明大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时间是不充足的,有待进一步提升。
4 结论与建议
4.1 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视度
大学生群体处于人生可塑性极强阶段,而且也是自身开始独立生活的初段,要实现对其体质健康的改善和提高,就必须先从他们对锻炼意识的重视度开始培养。大学辅导员和体育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使其了解体育锻煉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树立体育锻炼对自身体质有积极作用的意识。同时,高校教学工作要重视体育课程,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和重视度,避免出现学生不重视体育课程的情况。
4.2 拓展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知识的深度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中来,通过大学几年的学习与锻炼,熟练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同时,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持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更要传授学生能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知识。高校还应加强对体育运动锻炼的讲座安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健康类讲座和宣讲教育,以此拓展学生体育锻炼知识的深度。
4.3 丰富大学生课余锻炼的多样性
为使大学生有充足时间和积极性参加课余锻炼,学校首先应加强对学生上网时间的科学管理,杜绝学生课余大部分时间沉迷于互联网。同时,学校在开展各种体育赛事和体育文化节活动时,要注重活动质量和宣传发展,提升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形成日常锻炼习惯,加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数和时间,规避学生把大把课余时间浪费在手机电脑互联网上,丰富大学生课余锻炼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陈远航.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现状与对策研究[J].课题成果,2017(6)45.
[2]符刚.改善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分析[J].理论探索,2019(17)19-20.
[3]马旭.浅析大学生惰性心理的体育干预[J].运动人体科学,2013(3)11.
[4]李美芹.浅析影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策略分析[J].学校体育学,2018(8)56-57.
[5]王帅.郭惠杰.孙新锋.探析制约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促进对策[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7)82-86.
作者简介
尹亚楠(1990-),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