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角色转换
2020-10-26李会敏
李会敏
摘要: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教师备课过程中的角色转换问题,试图从编者、作者、学生、自我四个角度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过程,并提出了促进这种角色转换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备课;角色转换
一、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角色
在备课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教师的权利和责任,掌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才能够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将结合《军神》这篇课文进行详细叙述。它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的事情,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使学生对老一辈革命产生敬仰之情,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一)教师作为编者——领悟编者意图
教师作为编者,就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把握教材的主题方向,以防偏离教材的主题思想。所谓准确,主要指的是对文章主题思想、表达方法、字词句段的理解没有偏失,切合文章的本意。
比如三年级上的课文《军神》,对其主题的理解,有的认为是赞扬刘伯承不打麻药动手术的顽强精神,有的归纳为称赞沃克医术高超,有的认为是……同样一篇文章,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概括呢?这是因为不能正确区分课文所记叙的内容和所表现的主题之间的差别,将两者混为一谈,不能准确把握作者表现手段和表现目的之间的关系。编者编选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今天的学生学习刘伯承,不是学习他不用麻药动手术的行为,是要学习他具有的那种钢铁般的意志。
(二)教师作为作者——走进作者生活
教师应该是作者,在“读懂”上下工夫。这里所强调的“读懂”,不仅仅是要知道文章主要内容写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要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要以自己是作者的心态走进文章,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明白作者的创作目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在教《军神》这一课时,教师应该阅读有关的资料,详细地了解他眼睛受伤的情况:在读到描写他受伤的语句这些,“军神”应该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教师的心。
(三)教师作为学生——预设学生表现
一个教师对文章的深度解读如果不能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精神世界相对接,那么教学就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还应以儿童的视角来阅读文本,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要重点研究一篇文章在孩子眼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哪些是与他们情感世界相通的,哪些是不会引起他们关注而又值得学习讨论的,以“我”是学生的心态,“质疑”文章。
《军神》一文描写的故事和人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三年级的学生对“英雄”的理解还仅停留在空洞的感受上。文章的重点是描写刘伯承,为什么还用很多的笔墨来写沃克医生……这些疑问,都要以学生的视角提炼出来并加以解决。
(四)教师作为教师——反思自我教学
教师最终是以教师的真正身份来准备教学的。课文内容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教师,还要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语言,把文章内容贴切地、有魅力地传递给学生。
经过反复的思考,对《军神》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路径:从课题入手,抓住“军神”一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先读书讨论,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接着,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把学生真正带进了文章之中。他们与文中的人物一起呼吸,一起经历人生的考验。当他们再去朗读课文,不仅是积极主动地构建文本的意义,甚至是创造着文本的意义。
三、促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角色转换的措施
(一)深刻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精髓
备教材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应该通读整套教材,分析教材,在头脑中建立整套教材的印象,这是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准确理解编写者的意图,进入教材的内在天地。其次要把握整套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弄清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及逻辑关系,梳理出教材的知识体系。
(二)提高文化底蕴,加强专业积淀
1、博览群书,日积月累
2、勤学善思,能言会写
(三)了解学生心理,准确预设教学
了解学生心理,可以说就是备学生,也称学情分析。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学情。学情分析就是对学生在学习上有针对性的、较为全面的分析。诸如学习基础如何、学习兴趣如何、学习方法怎样等等,都要进行分析。通过学生情况分析,可设计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教学,使情景更合理,各环节扣的更紧密。所以最主要的要备两方面的内容,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四)反思教学自我,提升教學智慧
反思教学自我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所产生的有效性进行反馈性的小结。过去常用的方法是单元测试,这种单一的方式只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作出局限性的了解,无益于教师自我专业成长和学生的长期发展。通过反思,一方面可以聚沙成塔,积细流成江河,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把教学对象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做到有的放矢。
四、结语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每一个老师上好课的前提。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是备课是否有效。备课时教师只有有了充分的预设,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那么,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寻找最佳的教学途径呢?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站在不同的角度,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转换来审视教材,思考教学策略,提高备课的质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能轻松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蔡淳林.浅谈先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换[J].科教文汇.2008.08.
[2]陈晓莉.论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D].湖南师范大学.2004.09.
[3]张富国.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03.
[4]李红岩.浅谈语文教师备课角色的转换[J].教海探航.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