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是天涯沦落人

2020-10-26罗献中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奴隶本义男子

罗献中

“豪家多婢仆,门内颇骄奢。”(白居易《续古》)“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陆游《岁暮感怀》)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一直存在着役使奴仆的现象。奴仆主要从事杂役,也侍奉主人的日常生活,听其任意驱使。奴仆阶层身份卑微,地位低下,无人身自由,是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古代奴仆的名称较多,主要有“奴、仆、婢、僮(童)”等。这几个词既作为奴仆的主要名称,又引申用于其他相关方面,在古诗文中频频涉及。它们在来源、含义和用法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和联系,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如果对它们进行一番比较,可以发现深藏其中的尊卑观念和奴仆文化。

“奴仆”大多出身卑贱,来自社会最下层,往往有一部辛酸血泪史。

先看“奴”。奴是會意字,从“女”,从“又”(手的变形)。“女”指女奴,“又”指用手抓而掠夺之;一说指女奴用手从事劳动。本义指奴隶。许慎《说文解字》云:“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如《周礼·秋官》:“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再看“仆”。仆是形声兼会意字,繁体写作“僕”,从“亻”,从“菐”(“菐”亦表声)。甲骨文字形,似一罪人端着畚箕,从事卑贱劳动。本义指奴隶的一个等级,供役使之人。《说文》云:“僕,给事者。”如《诗经·小雅》:“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左传·昭公七年》:“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夫负羁絷,执鈇锧,从君东西南北,则是臣仆庶孽之事也。”何休注:“庶孽,众贱子,犹树之有孽生。”“仆”与“臣”“庶”“孽”等贱者并列,可见其亦为贱者。

接着看“婢”。婢也是形声兼会意字。从“女”,从“卑”(“卑”亦为声)。本义指卑贱的女子,亦即女奴。《说文》云:“婢,女之卑者也。”《初学记》卷九十引《说文》云:“女入罪曰婢。”即女子犯罪就成为婢,即成为女奴。此外,罪人的女性眷属没入官府为奴也称为婢。如《汉书·刑法志》:“妾愿没入官婢,以赎父刑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使婢子侍执巾栉。”郑玄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

最后看“僮(童)”。“僮”是形声字,从“亻”,“童”声。本义指未成年人。《说文》云:“僮,未冠也。”“未冠”即未行成年冠礼。看来,“僮”并未涉及出身问题,唯有年龄方面的含义。如《国语·鲁语》:“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史记·循吏列传》:“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不过,“僮”又是“童”的分化字,而童的出身却是卑贱的。《说文》云:“男有辠(罪)曰奴,奴(亦)曰童,女(亦)曰妾。”“童”是形声字,以“?”(读作qiān)为形,“重”省作“里”为声。本义指男子因犯罪而沦为奴隶。后来在使用中,“僮”和“童”之义发生互换并叠加,故均曾用以表示未成年男仆。例如贾谊《治安策》:“今民卖僮者。”《史记·货殖列传》:“富至僮千人。”可以说,“僮”受“童”“牵连”,被误加了卑贱的身份。

由于大多数出身卑贱,或是不明事理的未成年者,因而在语言实践中,“奴仆”大多被赋予了贬义色彩。

最为突出的是“奴”。古汉语中有一批由“奴”字“领衔”修饰的带侮辱性的贬义词语,如奴化、奴性、奴才、奴官(出身卑下的小军官)、奴下(才能低下之人)、奴胎(本为对乐户子女或奴婢的贱称,后也用作骂人的话,犹言贱种)、奴视(视之如奴,轻视之意)、田舍奴(犹言乡巴佬,有鄙其无知之意)等。这些“奴”字一般作名词或形容词用。还可用作贬义动词,意思是视为奴隶,贬低,使沦为奴隶之类,如韩愈《原道》:“入则主之,出则奴之。”也可用作代词,作为对人的鄙称或贱称,如《世说新语·假谲》:“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晋书·刘曜载记》:“叛逆胡奴,要当生缚此奴!”

“婢”也“在劫难逃”,时常被视为与“贱”同义。如《礼记·内则》:“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孙。”郑玄注云:“婢子,所通贱人之子。”注者认为,婢即“贱人”,故“婢”有时直接被“贱”修饰连用,如贱婢。由于奴、婢作形容词时皆含贬义,因而还出现了“奴颜婢膝”“奴颜媚骨”等贬义成语,如陆龟蒙《江湖散人歌》:“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

“僮(童)”也未能幸免。盖因其本义为未成年之奴仆,故被赋予愚昧、浅陋、没见识、不明事理、幼稚无知之意。古汉语中有僮(童)昏(指昏聩无知)、僮(童)蒙(指昏昧,不明事理)等词语,如《国语·晋语》:“僮(童)昏不可使谋。”又进一步表示低贱,作贱称,如僮妇(泛指平民妇女)、僮夫(犹言匹夫,指平民男子)、僮讼(指民事诉讼)。

只有“仆”逃此一劫,未被赋予贬义。

正因它们多数卑贱具有贬义,故大多数被用来作谦称代词。不过,在使用中,有性别方面的差异。

“奴”主要用于女子,特别是青年女子。如李煜《菩萨蛮》:“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当然,有时亦可用于男子,如《资治通鉴·唐纪》:“李辅国恃功益横,明谓上曰:‘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仆”则仅用于男子,如《战国策·燕策》:“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婢”仅用于女子,具体使用时往往称作“婢子”,《礼记·曲礼》云:“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总之,男子谦称用“仆”居多,亦未完全忘记“奴”;女子谦称喜用“奴”,亦未完全冷落“婢”。只有“僮(童)”无人问津,原因也不难理解——成年人不宜用,而未成年人尚不会用。

这些奴仆名称之间不仅存在着有趣的共性和联系,还蕴含着古代社会的尊卑观念和奴仆文化。它们是尊卑观念的重要体现和奴仆文化的直接反映,是这种观念和文化在语言方面的主要载体,反过来也是二者在语言中打下的鲜明烙印。

猜你喜欢

奴隶本义男子
蚂蚁奴隶的反抗
My First Sea Journey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手机奴隶
年轻男子
韩嚼牙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满脸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