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课微课化与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0-10-26王兵威刘畇
王兵威 刘畇
摘 要:本课题提出基础实验课微课化与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将实验课搬进理论课堂,理论课+实验课混合式教学,多媒体+实验课实现教育上的互联网+。并以具体课堂实例进一步展现了基础实验课程微课化优势。
关键词:基础实验课程;实验课微课化;混合式教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9SJA2239);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8年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编号:KD2018JYYJYB011)。
基础化学是医学院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它所涉及的学科很广泛,例如里面很多无机化学知识以及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生命化学。基础化学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了精选和整合,突出了化学与医学、药学的有机联系,强化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医学专业第一门必修实验课,是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习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1-2]。而基础化学实验又是医学生最早接触到的实验内容。医学类专业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非常强[3],从教学大纲来看医学类专业实验课课时占据很大一部分的学时,不仅从教学大纲来看是这样的,从医学毕业生从事的具体工作也可以看出实践性对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近些年来移动技术、视频线上传播、4G以及5G的高速发展,并且随着视频分享网页的高速发展,线上教学微课常态化越来越成为现实。
1 我院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授课介绍
我院基础化学实验场地以及任课教师情况:基础化学实验课教学对象是临床、全科、预防、检验等专业的学生,学生数量庞大,但任课教师和教学场地都受到限制。由于这些限制又导致了理论课进程和实验课进程无法同步的现象,这些都加大了基础化学实验课的授课难度。
2 与理论课相结合,将实验课搬进理论课堂,理论课+实验课混合式教学
基础化学理论课很多知识涉及很多实验现象,但是理论课的场地,教学要求,以及很多教学限制是无法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很好的呈现出来。那么学生就不能直观感受到,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因为只凭空想象或者依靠简单的ppt动画,剪短网上剪辑视频,这些都无法达到理想的一种教学效果。比如以稀溶液依数性溶液蒸气压下降这个小节为例子,那么在大多數老师讲课的时候,前期知识铺垫肯定讲到蒸气压,蒸发,升华等等各种简单的实验现象,并且老师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通常要大多都以阐述实验现象开始。以及依数性接下来要讲到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等,这些简单的以老师的阐述,或者简短的ppt动画都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将简短的实验操作已经录制好了微课,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将微课在理论课堂上放给大家看,以及教师可以控制视频的快慢和停顿,在这个控制快慢和停顿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插入自己要讲的重点关键点以及更好理解知识点。可以说完美的将实验课搬进了理论课堂,这种结合模式优势都明显优于单纯的理论课或者单纯的实验课。
以酸碱滴定分析为例讲解:1)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0.1mol/L NaOH溶液20mL于洁净的250mL锥形瓶中。2)加入甲基橙指示剂1-2滴,显黄色。3)用0.1mol/LHCl溶液进行滴定,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接近终点时,用洗瓶吹出少量蒸馏水淋洗锥形瓶的内壁,把滴定过程中附着在内壁的溶液冲下,继续半滴半滴地滴定至橙色,即为终点。4)若滴加过终点(显红色),可从碱式滴定管滴加NaOH溶液,使溶液显黄色再继续滴加HCl溶液,至溶液为橙色为止。如此反复练习滴定操作和终点的观察。5)最后准确读取所消耗的HCl溶液和NaOH溶液的最终读数,并求出HCl溶液和NaOH溶液的体积比。在这个过程中从理论课角度讲直接呈现的是表格或者图,那么单纯的表格很难让学生去理解滴定过程中到底要注意的关键点,重点,都不能很直观的展现出来,并且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作为一线教师,都能深刻的感受到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是教学效果的成败关键,如果学生失去兴趣,那么教学到底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都无从谈起。那么如果此时以视频微课的形式插入理论课堂,那么第一点就解决了学生的兴趣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视野回到课堂。可以说第一步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在放视频的时候我们结合多媒体,教师根据知识点的讲解需要掌控停顿快慢,放大镜头,特别注解,以及快慢等等,可以说将教学效果进行升华。就比如上面提到这个例子,“滴半滴”这个操作,“滴半滴”可以说是酸碱滴定分析里面不仅理论课也是实验课里讲的重点,但是由于实际操作的限制性,以及老师的不熟练操作,学生较多的因素只能使较少的学生围着教师看到比较清晰地操作,等等因素,使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想要的标准。那么多媒体+实验操作微课化就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的问题,我们可以请熟练有经验的教师录制改实验操作微课,那么录制好的微课就可以搬进理论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师根据知识点的讲解需要掌控停顿快慢,放大镜头,特别注解,以及快慢等等,可以说将教学效果进行升华。在实验课的课堂里面也可以实现一种更好地教学效果,第一现在的实验课堂部分也具备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实验课教师也可以同理论课教师一样进行讲解掌控停顿快慢,放大镜头,特别注解,以及快慢等等,那么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多只能达到让较少同学围着老师观看到教师的清晰操作的问题。第二,有了基础实验操作微课化视频,利用互联网,教师完全可以课前将基础实验操作微课化视频上传到移动终端或者网页,那么有了这个资源,学生可以不按照固定的教学安排时间。可以自由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学习,并且可以多次反复进行观看。这样,解决了教学资源的限制,不仅扩大了教学资源,而且让学生可以自主控制以及反复观看,很好的做到了课前预习。
3 优化单调的课前预习
身在一线的教师都能够理解一种现状,那就是高校学生的课前预习形同虚设,或者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高校的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态度其实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里不仅有主观原因,还有客观因素。那么怎么让课前预习达到想要的效果,那么实验课微课化也很好的辅助了课前预习。以往的课前预习就是课本,文档等,那么这些文字很难抓住学生的兴趣。将基础实验课程微课化之后,并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学生通过网页甚至手机即可进行课前预习。不仅优化了教学资源,更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度。
4 总结
础实验课微课化与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有很多明显优势:1)能够抓住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对枯燥抽象的知识点有很好的教学效果。2)对大班级上课具有更好的效果,大班级上课人数较多,公式演算会有学生看不清等问题。本教学设计可以很好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可穿插使用多种教学手段。3)实验课搬进理论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针对课中,与互联网结合,充分优化学生的课前课后学习。
参考文献
[1]孔姝颖,郭晓刚,靳斌斌.现代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77-278.
[2]王维花.基础化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30):331-332+334.
[3]尹贞姬.就业能力导向下大学生学科知识学习与核心素质培养研究[J].高教探索,2017(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