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
2020-10-26索小艳
摘 要:为适应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发展要求,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中照本宣科、长时间理论讲解和教学分离的问题,理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文章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多种路径策略强化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从课程内容重构和教学方法创新切入,并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硬件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类教育和本科类教育有着本质区别,其培养的是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是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一个分专业,其主要宗旨是培养既懂建筑内外部空间设计又懂建筑空间结构关系的人才。《建筑设计基础》是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对于这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探讨,可以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1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照本宣科。根据专业及课程需求,我校定制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土建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教学内容颇多,牵扯面较广,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课时只有32学时,学生对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完全提不起兴趣,教師应该根据专业及人才培养方向讲解重点知识。
2)长时间理论讲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是“95后”,追求个性,缺乏理工类知识,长时间的理论讲解只会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教师就必须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3)呆板的版式及过时的PPT。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如果教师使用呆板的板书及过时的PPT版式,非但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还会让学生失去专业学习兴趣,甚至对教师、学校产生质疑。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使用符合学生审美PPT版式。
4)教与学分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教与学呈现分离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日渐显现,无法满足教学发展需求。只有改变传统教学手段,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 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1)课堂与作业结合,拓宽知识面。《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设计的入门课,越是打基础的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越多越杂。因此,教师必须依靠课程作业的综合性,尽量拓宽学习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中,课程作业“建筑图片收集”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更多有趣的建筑图片,进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观察周边建筑的外观特点;作业“建筑结构局部图形绘制”让学生了解结构的规范性,让学生通过作业对建筑设计结构的严谨和制图规范有更深刻的体会。
2)作业与社会结合,拓宽知识面。在低年级学生看来,《建筑设计基础》似乎是一个颇为复杂和烦琐枯燥的课程。其实,《建筑设计基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只有学习过,才能体会到它的深奥,而这需要学生有极大的学习激情。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只专注于课堂,而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可以是学生家外部的形状及颜色,可以是学生宿舍空间尺寸,也可以是学生热衷的国外电影中欧洲城市的建筑色调、日韩剧中雅致的室内装修等,让学习不再只是埋头苦读,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完成作业不是学习目的,真正地吸取课程知识并养成自学的能力,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过一个学生,长时间专业课程作业的练习,不但让他懂得了知识的奥妙,而且让他对室内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还保持着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不仅要让学生从作业中知道作业教学目的,而且让其学到一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新的思维习惯。
3 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1)教学内容改革。打破原有课程内容秩序,调整课程内容如下:模块1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模块2认识建筑基础知识、模块3建筑设计分项学习、模块4实训项目(第一章建筑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从建筑的分类及组成让学生对建筑有了解;第二章可主要针对建筑认识,从建筑外观、颜色上分析讲解,以激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第三章讲解建筑结构、空间、功能与建筑内部之间的关系,拓宽建筑的规范及建筑特点;第四章讲解建筑设计实操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建筑的认识,发挥创作能力。)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之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精准化2)教学方法改革。打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引导法、创新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式教学方法主要在上课时采用图片方式讲解,并在授课中截取一部分关于知名建筑的电影,丰富教学内容;并收集学生过程性建筑外观、功能调研作业,作为建筑实际案例。引导法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程关注度,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程,喜欢自己的专业,有动力学习、原意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时,必须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能力设计出优秀的、有创新性的设计方案。因此,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建筑设计基础》的本质和核心,要让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内容融会贯通,不是单纯获取,而是加以吸收、重组,变成自己的理念,从而有所创新。
4 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要满足本课程教学需要,就要从建筑装饰行业引进既具有相应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术和经验,又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同时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2)教材建设。在课程开发的同时应当筹备编写项目课程的相应教材,明确教材应具有项目课程指导书和工具书的双重效果,教材的编写出版和项目课程实施同步。授课教材与授课内容一致,方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硬件设施。课程项目的实施,除了要有校内的实训室,还应该有校外的企业建筑工程参观基地。校内的实训室为学生情景教学提供了操作场所,而要把现实的实训场景扩展到现实生活的施工环境,就需要校外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需要学校在此方面的极力配合。
5 结语
虽然《建筑设计基础》只是专业基础课,但是它涵盖的内容全面,如果教师能在这门课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起空间结构思维,就可以让他们在对建筑空间有准确认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设计空间及组织空间结构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真.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206,215.
[2]姚安海,毛万红,王丽娴,等.《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8(25):166.
[3]吴浪.《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154.
[4]茹克娅·吐尔地,崔丽.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尝试[J].高等建筑教育,2012(3):81-83.
[5]刘浩.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46-148.
作者简介
索小艳(1983-),女,汉族,四川广元人,本科,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