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适能课程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探索
2020-10-26卢申腊王万
卢申腊 王万
摘 要:现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但身体体质普遍下降,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创新。健康体适能是一种有效的健康促进模式,它既符合高校“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又克服了传统公共体育课程的各种弊端,又更加注重体育活动的个性化、多元化[1]。该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健康体适能课程在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的研究。研究表明:健康体适能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实现体育课程目标;而且可以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健康体适能;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1 健康体适能概念
健康体适能也被称为“体适能”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2]。根据参与对象不同划分为健康体适能和运动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以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达到并保持身体健康的良好状态为目标;运动体适能是以运动员参加竞赛获得优异成绩所需的体能为目标。
健康体适能从体育学角度反映了人体的健康水平,同时对于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了人体构成、心血管、肺和肌肉耐力等能力,简单概括为个体对生活、运动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健康体适能可以有效维护机体健康,确保机体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作,降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出现。
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1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滑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考了众多学者对大学生体质的研究以及我院历年体测结果来看,学生目前的体质健康状况体质情况不容乐观,整体呈下降趋势。原因主要分布为:1)场地设施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2)学生个人自律意识较差,没有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3)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度不够,致使学生对待体育锻炼认识理解不够。4)学生生活作息和饮食的不规律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体质逐年下降。
2.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整体上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缺乏教学互动、组织教法上缺乏创新,近年来个别学校也增设了新项目内容如:街舞、体育舞蹈、瑜伽、轮滑等,但仍然满足不了现代大学生的需求。现有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学生终结运动技能的评定,忽视运动过程评价,将学生竞技能力作为衡量学生体育能力重要参照,这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素质较差学生的自信心,甚至打消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 健康体适能课程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必要性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享受乐趣,增強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3],这一报告的提出针对体育课程教育国家又提出了新要求。
3.1 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
健康体适能主要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柔韧等方面,这与教育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健康体适能与此非常吻合。因此开展健康体适能课程既可以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达标,又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有效推进体育教学工作,积极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4]。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引入健康体适能课程,不仅是学校实施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更是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在体质测试时能够得到良好的成绩。
3.2 创新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根据这几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来看,大学生身体素质呈连年下降的趋势,虽下降速度缓慢但国家和学校还是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健康。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教学最关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教育最关心的问题,所以增强学生体质也成了体育课最重要的功能,增强学生体质并不是仅凭每周一次体育课就能够现实的,更何况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体适能课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学会科学的运动方法,能够在课下指导自己健身。健康体适能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将会对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价值。
3.3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设项目较为传统单一,学生参与兴趣度较低,增设健康体适能课程可以丰富现有的模式。同时健康体适能课程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将学生体测与学生的生理、保健、医学等有效结合,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计划,进行处方式锻炼。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个人学生时代体育教育学习的终点站,不仅仅是为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能够应付体质健康测试的达标,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终身体育,在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增强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水平,健康体育快乐体育打下基础,并提供与之相关的理论体系。
4 开设健康体适能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4.1 课程设置与场地资源的利用
现我院师资已具备,暂未开设健康体适能课程。场地设施上目前我院有: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综合体育馆,教学设施完备,硬件条件达标,能够为开设的健康体适能课程提供场地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整合了校园场地资源,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针对课程开展的内容与设计,应围绕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进行,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等,还应包括运动处方和运动损伤及处理等关于运动健身的科学方法。
4.2 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校应结合《纲要》不断深入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应参照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自身规律,将教学内容结合更多民族性、时代性元素,以学生为主体且尊重个体差异,满足现有教学需求同时关注学生个性身心发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5]。将健康体适能课程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4.3 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丰富教学内容
现我院开设的体育课程主要为三大球、两小球以及体操类项目。由于学生先天运动水平的差异,我院目前开设的课程暂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根据教育部要求的体质健康标准不达标者不能毕业一说,对于身体素质不好的,又缺乏自主锻炼的学生,为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开设健康体适能课程是最有效的方法。
健康体适能作为一种新的体育课程模式,它不仅限于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机能,其最终的目的是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锻炼的计划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运动处方,习得运动的方式方法,达到终身体育活动的目的。高质量的公共体育课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强、自律的精神,同时也是对我院开课情况的补充与完善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承担一定的责任。
5 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增设健康体适能课程在我院的可行性,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探讨将健康体适能课程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必要性,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有助于国家学生健康标准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的达标,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同时也对也使学校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景莉.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1-12.
[2]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1):33-34.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1
[4]毛启霞.健康体适能课程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构建——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4):78+80.
[5]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12]13号.
作者简介
卢申腊(1993-),女,汉族,陕西安康人,本科,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研究方向: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