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教学中“打练结合”模式研究
2020-10-26张磊
摘 要:在武术技术中,武术的两个部分“练”与“打”是有着必然的内在的技术联系的。研究以武术散打的技击本质为依据,试论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必要性,找出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武术;打练结合;教学模式
中华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格斗技击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断地随着文明的发展而演变,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得其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本质属性---“技击性”逐步弱化。我国武术散打依旧太过“文弱”,在重创对手的能力上还存在极大不足。而造成该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即为在传统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中,伴有“打”“练”分离的状况,也就是练武术套路的不能打,练武术散打的不练套路。由此可见,对“打练结合”的武术散打模式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从中国武术的本质特性以及其特有的学习方式分析思考开始,参考结合现代各种现代理论,对武术的“打练结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研究。
1 “打练结合”内涵解析
“打練结合”是相对于传统武术套路教学 “练而无打”“练而不打”而言的,因此要突出“打”,即武术的实用性。事物均以自身的本质特征体现其存在于社会的价值,传统武术的存在亦是如此。打练结合指的是将现代散打技术与武术套路练习、功力练习及组合练习开展结合,以强化散打学习者对抗能力的训练与实践过程。其中,“打”凸显的是学习者的对抗能力,“练”则是强化学习者对抗能力的训练方法与过程。“打”和“练”是相互促进的,前者体现后者,后者以前者为前提。
2 “打练结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2.1 继承和创新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技击艺术,在历史行进中不断丰富,从传统武术习练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而且“打练结合”也正是继承传统武术练习方法与步骤的真实概括。武术的“练”是对“术”不断娴熟和掌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新体悟的过程。“练”本身直接体现着武术的巩固和强化,同时也直接体现着武术的技击实战性。“打练结合”不仅仅是武术之所以具有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概括着中国武术的技术内涵和技术理念。练是“打”的基础,“打”是练的体现。
2.2 加强技能习得印象
武术技能形成的过程由武术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建立,武术动作的模仿,武术动作技能的形成以及武术动作的熟练四个阶段构成。武术“打练结合”教学模式能够通过武术功法、套路和模拟对抗的习练,使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这样做”建立一种清晰的动作表象。传统武术对打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套路动作。武术教学中通过练习对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武术动作的理解,提高练习武术动作的熟练、准确程度,也便于整套武术动作的记忆。将武术攻防动作用于对练中,在对练中不断熟练攻防技术,渐渐从固定对练套路模式中发现攻防规律,潜移默化中形成攻防意识,长期的配合加快攻防动作的自动化进程,招熟渐趋懂劲,懂劲而后达神明,达到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从规矩中寻找到规律,从而达到“有法”到“无法”升华。
3 “打练结合”模式在武术散打教学中必要性
传统武术散打外在的手法、身法等攻防技法与内在精气神同样伴有分离的情形,造成这种局面的一大原因即人们对武术散打教学训练缺乏充分明确的认识,在日常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中,绝大多数学习者未将传统武术技法中的精华内容,诸如功、术、法等练习内容,与散打训练开展有效结合;在传统拳术教学训练中,一些较为常用的学习内容,如攻防招法、变化应用等,同样未得到学习者的有效重视。除此之外,武术散打学习者通常还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训练方式方法的指导,一些参与竞技比赛的运动员未接受过系统完备的训练,大多数仅接受短期的紧急训练,造成该部分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技战术应用缺乏科学合理性,比赛场面十分混乱,运动伤害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在日常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中,基于“打练结合”的武术散打模式是消除上述问题的重中之重。自教学角度而言,教师向学生传授以技法运用为主的“打练结合”武术散打模式,调动起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是教学的核心目标;自运动角度而言,传统武术中的套路、功力及技击组合融入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中,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教学训练模式,推进两者的有效相融,散打学习者开展综合训练,可实现两者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做到不仅可以打还可以练,进一步实现提高散打学习者综合技能素质的目的。与此同时“打练结合”还有助于发展学习者武术思维,引导学生主观能动地去钻研各项武术技法的丰富内容及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蕴含了多元丰富的思想,如“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还具备兼容并蓄的运动特征。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系列文化内涵相较于西方文化价值存在极大的不同,均属于散打学习者在武术该文化范畴下所需习练、领悟的。
4 “打练结合”模式在武术散打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打练结合”是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武术散打学习者全面综合素质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现阶段“打练结合”的武术散打模式并未得到充分的贯彻执行,还存在一系列因素影响着“打练结合”的发展。全面武术散打教学训练在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紧随社会发展脚步,在先进发展理念、成功发展经验的支持下逐步强化“打练结合”武术散打模式在武术散打教学中的科学合理应用。
4.1 在套路练习中的应用
武术散打套路有着特有的多元攻击及防御技击的特征。在武术散打教学中,加大对套路的练习力度,有助于提高学习者防御攻击的技击能力,将在技击实际应用环节的招式开展有效结合,构筑起全面系统的散打套路,还可促进将散打套路划分成实用的技击技术。换而言之,即可促进达成套路与技击技术相互间灵活自由的转换与应用。即便现代武术散打日益注重各方面的视觉表演成效,如美、高、奇、难等,但是切忌过于关注此方面的表演成效,而疏忽了原本的套路编排原则及攻击防御技击的固有属性。除此之外,引导强化学习者散打套路训练,还有助于增强学习者各方面的体育素质,如灵活度、敏锐度及耐力等,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高雅气质、陶冶学习者良好的道德情操,有助于使学习者形成奋发图强的精神,使全面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4.2 在功力练习中的应用
武术散打功力练习指的是在武术散打训练期间,依托强化对武术功法的训练,进一步获取与散打相关的武术功力。其中,武术功力指的是对武术训练中获取的内功功力、臂功功力、腰功功力、脚功功力等一系列单一功力的总称,指的是在训练实践中与他人开展格斗技能及套路练习等相关功力的总称。中国武术散打一方面涵盖了近打、贴身摔、远踢等多元丰富且实用性高的作战技术;另一方面涵盖了科学应用规则对对手造成沉重打击的必杀技。而要想获得上述两方面技能,就务必要开展好功力练习。在武术散打教学中,可对学习者制定专门的功力练习方法,如依托以气运身、以气发力、以意领气等功力练习,促进学习者达成机体内外合一的理想状态;依托金钟罩、铁布衫、排打功等功力练习,培养学习者抗击打能力;依托踢桩功、木人功、铁砂掌等功力练习,增强学习者重创对手的能力,各项功力练习协同开展,进一步提高武术散打学习者的全面综合素质。值得一提的是,在强化功力练习过程中,切忌过于关注练习效果,不切实际地对各项功力练习方法进行选择。而要充分结合学习者实际身体素质,依据武术散打特征,对武术散打功力练习方法展开科学合理的选择。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明确武术散打功力练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并不可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锲而不舍、全面系统地开展练习,在武术散打训练中充分结合现代散打的战术套路、灵敏度、灵活性等特征开展功力练习,进一步达成套路练习、功力练习与现代武术散打相互间的有效相融。
4.3 在组合练习中的应用
武术散打组合练习指的是依托对传统的拳术开展有意义的多元的拆分组合,将其中有价值的、实用的并与散打技术密切相关的招数开展组合练习。一些传统武术学习者将从太极拳、形意拳等拳术中拆分编排的动作组合开展练习,并与散打训练开展有效结合,收获十分可观的训练成效。“打练结合”模式下的组合练习,应当结合拳术实际情况及武术散打实际特征科学地开展拆分编排,切忌盲目地、按部就班地随意编排,不然在散打实践上无法对对手各式各样的招式进行有效应对,无法做到随机应变,使自身处在十分被动的位置。就现阶段传统武术学习者制定的相关散打拆分编排与实践应用而言,拳法的千变万化、合理设计有助于在实战中增强自身灵活应对能力。武术散打组合练习凭借其可高可低、可进可退、可左可右的特征,对学习者灵活多变能力有十分严苛的要求,唯有对各式各样招式开展全面系统的编排组合,方可增强学习者的技法。
5 结语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使得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来自成体系的中华武术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本就岌岌可危的学校武术更是不知何去何从。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转变以往学校武术教学中只注重套路练习的弊端,引导学生了解、体悟传统武术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单练与对练及拆招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只是机械记忆单练套路的传统。倡导武术发展应同时具备多项发展模式,既要有分离的,也要有整合的。因此,促进强化“打练结合”武术散打模式在武术散打教学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可以积极促进武术散打教学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俞達.试论有中国特色的“打练结合”的武术散打模式的建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69-69.
[2]孟涛,田旭红.传统武术“打练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9).
[3]毕力格.对警院武术散打教学中“打练结合”模式的认识[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5):191-192.
[4]李翼姣.浅析“打练结合”教学模式在散打专项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4).
作者简介
张磊(1988-),男,讲师,硕士研究生,郑州科技学院,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