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动力理论的叉车造型设计研究
2020-10-26王建暖侯士江
王建暖 侯士江
关键词:叉车造型设计;视觉动力理论;逻辑形式;营造意象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叉车生产企业形成独特的产品风格,以树立企业视觉形象。叉车一旦进入销售市场,首先吸引客户的往往不是叉车的实用功能或技术部件,而是其外观。外观充当着“推销员”的角色,体现企业的形象与精神[1]。
当今的产品研发推崇注重用户的心理需求,叉车的设计不再单纯满足使用功能,而逐渐将目光聚焦于叉车造型蕴含的精神理念。因而现代叉车的设计也不再只是单纯的满足功能需求,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如何满足顾客心理层面上对美的要求。通过叉车独特的外观设计来与竞争企业进行区分,形成一种来自视觉的心理暗示影响消费者选择,从而达到获得市场认可的目的。
1 视觉动力理论概述
视觉动力是知觉主体通过视觉刺激后产生了与物理力相对应的“心理力”,因此视觉力不是现实存在的力,是人们对外部世界通过视觉形成的心理反应与体验[2]。但这种力并非幻觉,而是真实的,存在于任何一个观察者的经验里。视觉动力理论关注的是物与人的互动关系,将知觉主体纳入研究核心,以“动力”赋予刺激物更强的生命力。随着知觉主体开展的各种组织活动、生活经验,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
视觉式样的变化,会引起知觉主体产生不同的感受,物体本身的逻辑形式,如:倾斜、变形、楔形、比例与仿生,对视觉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式样的形状、轮廓等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回归于稳定状态的趋势,形成一种运动态势或是反作用力的倾向,从而在静止的式样中感受到了运动趋势和视觉力。倾斜式样被眼睛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正常状态方向上的偏离,本能地想要将这种偏离复位,从而产生了倾向性的张力。楔状式样总能引导人的视线自觉地由较宽一端向较窄的一端移动,从而感受到明确的运动倾向,视觉主体知觉到该式样的动力由宽及窄递次增强,由窄及宽逐渐减弱。形式式样间所占面积比例的大小,也会影响视觉动力的而产生。相同式样,比例大的吸引比例小的,不同比例的式样所在位置,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动力。在视觉主体在观察视觉对象时,一旦观察到与自然界有关的式样,便能很快感受到与其类似的动力。该视觉对象的轮廓、表现等与自然式样存在着颇为相似的结构,视知觉便赋予了该视觉对象相同的动力,激发了与原来的视觉经验。
2 基于视觉动力理论的叉车造型设计意义
叉车指对成件托盘的货物进行装卸、堆垛、运输等作业的工业车辆,普遍适用于工厂、物流中心、仓库等中大型仓储物件的运输,一般有燃油、燃气、电动三种驱动方式,是现代物流行业中物料搬运设备的主力军[3]。在成熟的消费市场中,消费者在满足于实用功能需求的情况下,更加注重产品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叉车企业需要通过独特的产品外观造型使叉车更具辨识度,并且使消费者通过视觉感受到良好的心理体验,提高市场竞争力。
视觉动力理论探讨形与人的视觉认知之间的直觉关系,以动力赋予产品形态生命力,从视觉形式方面进行指导,对产品外观形态进行分析,能够为叉车外观造型设计提供方向。将视觉动力理论应用于叉车造型设计中,能够从视知觉层面引导视觉主体对于造型的理解。从叉车本身的形式及其给视觉主体的审美经验着手,形成满足用户的感性需求的叉车外观造型。不仅能够丰富叉车的造型语言,也能够高效传达叉车产品的内涵信息,满足视觉主体的感性需求。
3 叉车造型设计现状
提到叉车搬运,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劳累、破损、简陋的作业环境,叉车造型的笨重、呆板的印象已经牢牢的固化在人们的思想中。从市场现有的叉车产品来看,如图1(a)所示:大多数的叉车造型设计仅是将其内部复杂的部件进行遮挡掩盖,避免裸露出粗陋的原始结构部件,并对车体涂装用颜色以求达到尽量美观的视觉效果,这种叉车主要占领着低端市场;或是部分叉车企业仍停留在模仿照搬国外叉车造型的设计阶段,由于加工工艺技术滞后以及社会文化不同的限制,其造型设计无法与国内用户的审美心理相适应;还有一些叉车企业虽然十分重视叉车造型设计,但是过分依赖于设计师的表现技法,通过切削、凹陷、褶皱等方式形成各种复杂多变的渐消面,使车体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造型,见图1(b)。这种造型一经面世,虽然令人眼前一亮,但却是设计师主观臆断的结果,无法与观者进行情感沟通,最后造成观者因难以理解其造型意義而厌倦的局面。
伴随着科技的提升,人们对于叉车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其使用功能和精密的构造,而是逐渐转向了蕴含着精神、文化和情感寓意的叉车外观造型。叉车造型不应是其功能的附属品,作为视觉表现形式,直接引起并决定了观者对叉车的感性评价。叉车造型设计就是通过其形状式样传递精神价值的过程,结合观者的感性认知、文化、习惯等情感经验,才能使造型焕发活力,形成具有美观和感染力的造型。
4 基于视觉动力理论的叉车造型设计方法
通过对视觉动力和叉车造型的分析可知,视觉动力理论主要研究刺激物的构形式样与认知主体之间的视觉互动关系。叉车造型是经各种倾斜曲直的线条,不同的形状、比例的模块经排列组合而成。因此视觉动力同样存在叉车产品中,借助动力式样影响观者的认知。因此,引入视觉动力中的逻辑形式与意象氛围两种方法阐述对叉车造型设计。
4.1 逻辑形式
刺激物的造型式样蕴藏着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叉车造型本身形式的处理手法不同,经视觉主体知觉反应的结果也会产生巨大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对叉车本身逻辑形式的重新组合排列,来实现表达特定意象的目的。形式逻辑是从产品自身出发,总结叉车各部件轮廓形状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分析其对知觉反应造成的影响。由于视觉主体倾向于将复杂式样简化为简单式样加以识别,那么,将叉车外观造型中各部分的轮廓形状看作由基本形状变形而来,通过组织各部分的动力式样,塑造出复杂的视觉效果。如图2 所示,从左到右浏览叉车外观造型,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叉车侧面各部位轮廓形变程度逐渐增大,各部位形状由开始的水平竖直构图演变成类似楔形甚至复杂形状,而在形变过程中,叉车的视觉力逐步加强,塑造出了稳重、灵巧、速度的感受。
从产品本身的逻辑形式中寻找可能,依据不同式样的动力特性,对叉车各部分进行规划,重整组合形成某种倾向性的动力,使观者从这种理性的分析中获得持久的感性认识。在叉车造型设计中,可以将这种引起知觉主体情感意象的叉车造型形态称为理性意象形态。
4.2 意象氛围
视觉意象研究的是产品形态的意蕴与情感,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意象氛围是站在产品对人的影响程度来说的,是在人获得对叉车造型的理性意象后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基础,借助具有强烈刺激的表现式样,烘托这种意象氛围,使观者对叉车造型形成浓烈且持久的情感体验。将能够引起观者强烈的意象情感的式样融入叉车造型设计中。自然事物,即视觉动力表现形式中的仿生式样,就具备这种营造意象氛围的特性,是传递叉车情感理念最高效快速的形式。在叉车造型设计中,将这种通过仿生式样对观者形成强烈的刺激的形态称为感性意象形态。
5 结语
本文提出了将视觉动力理论引入叉车造型设计中的研究方法,对叉车造型设计从理性意象形态与感性意象形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视觉动力通过运用各种表现形式,不仅能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还能够表达情感特征。因此,视觉动力理论可为叉车造型设计提供方法学上的指导。依据视觉动力应用到叉车造型上的两个层面,提出基于视觉动力理论的叉车造型设计方法:对叉车造型进行设计时,可从叉车的理性意象形态与感性意象形态进行深入分析。以感性意象作为叉车造型的关键依据,可通过视觉动力的表现形式对叉车逻辑形式中的动力式样进行分析,总结意象与叉车动力式样的关系,获得符合观者意象的叉车视觉表现形式,完成在理性视觉意象形态构建;在感性视觉意象形态构建中,运用仿生式样,以生物为意象感知媒介,将生物特征抽象转化到叉车视觉表现形式中,最后形成满足用户的感性需求的叉车造型方案。对叉车本身的逻辑形式和烘托意象氛围进行研究,能够准确有效的传递叉车的精神理念。接下来的研究应在此基础上,对叉车造型设计具体的研究流程进一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