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探索
2020-10-26卞晨明
卞晨明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个高频词——“课程思政”,即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难点。由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需要完成较为复杂和系统的教学任务,所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很多专业课教师都认为难以找到“切入点”,甚至形成了“应付检查、强行植入”的一些“错误操作”。为此,笔者通过自身的专业课教学,作出了一些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设计的探索,在这里介绍一下,抛砖引玉,给各位同行借鉴参考。
1 教学目标中思政目标的融入
我们目前的专业课教学目标一般设计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包括:
1.1 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一项基本目标,专业课只有完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才有可能达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样需要依赖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而思政内容正可以借助这些教学方法、手段,得到与知识技能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每门课程、甚至每节课程的知识技能目标,思考这一目标与思政内容的关联,从而为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提供契机,找出思政教育融入的“切入点”。
比如笔者讲授的《证券投资实务》是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这门课程其中一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为: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对“大盘”(证券市场)行情解读的方法、掌握对证券信息的搜集方法、理解信息对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开展收集信息的实践活动,并安排讨论提问等教学环节,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可以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学会对国家政策进行解读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信息的“三观”,——这些内容就属于思政教育的范畴了。因此,在课堂上开展实时信息的搜集与解读的教学活动,就成为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共同载体,而专业知识技能目标中“行情解读、搜集信息”等方面就是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1.2 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这一维度与第一维度是相辅相成的,找出“切入点”之后,需要在教学环节中设计有关的教学过程,从而实现这一目标。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安排什么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能够起到什么样的思政教育作用,是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教师在教学方法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领悟,就是教师第二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仍以《证券投资实务》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为了完成知识技能目标中“行情解读、搜集信息”这一学习重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个搜集股市行情的课前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股票市场中的某一个板块,搜集近一个月的重要信息,并要求学生在课上分享。在课上,专门安排一个讨论的教学环节,在一个学生分享信息的同时,鼓励全班学生随之展开思考和发表观点。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搜集的信息,提出政策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原因背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以及市场相应的变化。课后,教师还可以针对这次讨论的成果,要求学生分析有关资料完成课后巩固作业。通过课前作业——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证券分析知识的同时,能够“亲历”证券分析的全过程,学以致用,实现“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能够正确解读国家政策”这一思政教育的目标。
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这一维度是与思政教育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但也是最难落实的一个内容。教师在编写教案中这个项目时,不必设想培养学生通过一节课即完成整学期甚至整个大学期间需要达到的素养目标,而是需要结合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活动或者课程学习过程,将一至两项本节课能够完成的思政教育的目标切实落到实处。如果将一节节专业课程中所体现的思政教育内容串起来,也就是本门课程整个学期的思政教育内容。因此,这项内容在每节课的设计中不宜编写空泛,而应是“少而精”,循序渐进。如之前所述的《证券投资实务》中关于“行情解读”的课程,笔者将该节课的这一目标概括为,引导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国家政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证券市场分析的职业素养。
2 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体现
既然教学目标中已经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那么教师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考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得以体现。如前所述的《证券投资实务》中关于证券行情解读的一节课,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得以体现。在课堂上,从“5G”到“人造肉”,从“雄安新区”到“一带一路”都是学生经常讨论的内容。授课学期正值“中美贸易战”的白热化阶段,一次次贸易摩擦带来的证券市场波动都让学生感同身受,教师通过对中美贸易战的分析解读,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让学生在掌握证券分析方法的同时,对中美贸易战有了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比如笔者在《证券投资实务》授课学期中,还曾经通过模拟证券市场组织了一场为期一个月的课内投资比赛,并参考市级技能大赛来设计赛制,要求学生分组参赛,每三人一组,分别担任“策略师”、“交易员”和“风控师”,每小组控制一个参赛账号,利用该账户中的虚拟资金进行投资。教师在比赛平台每日关注比赛进度,对学生的投资情况进行分组指导。比赛结束后,让每组学生制作参赛总结PPT,课上展示各自成果与收获。在比赛中,学生需要运用学到的专业投资知识,查找大量的市场信息,解读市场行情并做出投资决策;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正确的金钱观念、集体观念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竞技精神。——从而达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高度融合。
3 课后反思中对思政教育的总结
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后反思,这一环节承上启下,不可忽视。对于思政教育的目标,往往不能迅速收到成效,而需要教师在一段时间中,对学生持续引导,循序渐进,从而让学生通过几次课,甚至一个学期的学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教师需要在每次课后进行反思,反思本次课程是否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总结本次课程的效果以及确定以后课程需要继续引导和培养的内容。如《证券投资实务》之中,教师安排的模拟投资比赛需要为期一个月,教师只有在每次课后将学生的比赛名次、投资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市场变化的信号等加以记录和总结,才能在以后的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小组加以指导,了解学生的思想成长脉络。
综上所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是高校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时即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做好规划,才能真正实现一种“常态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结合本专业课的特点,系统的拟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使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水乳交融,立德树人,培养出具备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财经与管理学院)